周墨在医院里可没少费劲,总算把那两位刚做了手术,还想着赶紧学习的劳碌皇帝给劝住了。
一个后背才开了刀,另一个身体里正跟千年老毒较劲,老老实实躺着才对。
“我跟你们说,身体是本钱,你们俩现在就是最重要的宝贝,要是有个闪失,我上哪儿再找俩皇帝去?”
周墨好说歹说,劝他们,“好好休息,基地那边有的是专家等着给你们讲课,不差这一天半天的。”
总算把两位祖宗安抚好,周墨这才放松了点,赶紧给朱允炆打了个电话问情况,他觉得自己也是个操心的命,一点都不敢放松。
这时候的基地老宅,可真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周墨不在,朱允炆就成了这群人的临时负责人。
他带着大家上楼去了宿舍区,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单间。
“各位,以后这就是你们住的地方了。”
朱允炆态度客气,指着一排房门说,“大家可以自己挑房间,选好了就定下来。里面的所有东西,周哥都给你们准备好了。”
皇帝们好奇地看着这些现代化的房间。
走廊上铺着软软的地毯,踩上去没一点声音,墙上挂着些他们看不懂的现代画,顶灯会感应人过来就亮,一切都新鲜又方便。
分房间的过程挺顺利,大家心里都有数,按着先后顺序和关系远近,很快就各自找好了房间。
接着,场面就开始变得有点意思了。
嬴政的房间里。
他推开门,对那张一看就很软,能陷进去的大床不理不睬,直接走到书桌前。
桌上放着一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
他开机动作很熟练,啥也没说就忙活起来。
隔壁,刘邦的房间,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一幕了。
“哎哟喂!这床!这床能弹起来!”刘邦一屁股坐上床,整个人被高高弹起来,又落了下去。
他高兴坏了,在床上连着蹦了好几下,嘴里直说厉害。
玩够了床,他又发现了新玩意儿——房间角落里那个小冰箱。
他好奇地拉开门,一股冷气冲了出来,里面摆满了各种饮料和零食。
“冰的?这东西不用冰块就能制冷?”他拿起一罐冰可乐,拉开拉环,泡沫从黑色液体里冒出来。
“爽!真他娘的爽!”刘邦一拍大腿,又从冰箱里摸出一只真空包装的烧鸡。
他快速撕开包装,就要吃,正好被路过的朱允炆看见。
“欸欸欸,热一下,热一下,不然要拉肚子的。“
朱允炆一边把烧鸡放进微波炉,一边教刘邦怎么用微波炉。
刘邦一边看着这边,另一边已经拿起遥控器,对着墙上的大电视一阵乱按。
屏幕闪了半天,最后跳到一个美食频道。
一个胖胖的厨子正在教怎么做红烧肉。
刘邦看得口水直流,嘴里含糊不清地喊道:“好!这个好!回头让小周给咱也弄点这个什么酱油!比咱那边的豆酱看着有胃口多了!”
嘱咐完刘邦,朱允炆又去了下一个刘彻的房间,他已经打开了一款叫《帝国时代》的网页游戏。
朱允炆只是简单教了他一下基本操作,这位少年天子的打仗本领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没有选自己熟悉的大汉,而是选了从没见过的哥特文明,一上来就是一阵猛攻。
“斥候探路,羊先圈起来,别让对方抢了……伐木场要贴着林子建,效率才高……他要出长枪兵?那我就出投矛手克制他!这个叫微操?有点意思……”
刘彻嘴里一直念叨着,盯着屏幕,手在键盘上麻利地动着。
短短半小时,他就已经把对面那个困难级别的电脑虐得一塌糊涂。
“太慢了……这兵走得太慢了……”他皱着眉头,似乎对游戏的节奏不太满意,“要是卫青和霍去病在这儿,一个时辰,就能踏平这种小国家!”
大明家的几位,也都各有各的看头。
朱元璋进了房间,先是把每个角落都检查了一遍,连床底下都没放过。
他没碰那软床,而是坐在了沙发上,腰杆挺得直直的,开始复习刚才记下的笔记。
朱棣则根本没在房间里待着。
他把自己的东西一扔,就揣着个小本子直奔后面的实验楼去了。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齿轮、杠杆和蒸汽机,还有他那暴雨梨花枪,恨不得赶紧去请教一下。
崇祯坐在地毯上,面前摊着一个本子,上面用歪歪扭扭的简体字,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名字和计划,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血腥气。
朱元璋和朱棣的填鸭式教学,让他一直精神紧张。
农业这些对他来说不是现在最急的,他自己停留现代的时间也就五个多小时,他得好好问一下自己到底怎么应对再过两个月的李自成大军攻城,确保万无一失。
他揣着笔记本就去后面的实验楼找历史专家了。
康熙和乾隆的房间里,气氛最沉重。
乾隆正失魂落魄地坐在沙发上,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平板电脑里那部关于大清衰亡史的纪录片。
每当看到八里桥僧格林沁的骑兵全军覆没,看到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放火,他的身体就止不住地抖,吓得脸都白了。
又想到周墨话里的意思,让他彻底改变对汉人的政策,他自己可以改,但他一直依仗的满清八旗和蒙古46部肯定都反对,这事太难办了。
而隔壁的康熙,则表现出特别冷静又实际。
他让朱允炆帮他找出了他那个时代的地图,然后又找来了同时期欧洲的地图。
他拿着一支笔,在纸上一个接一个地记下那些未来会是大清麻烦的名字:英吉利、法兰西、罗刹国……
然后又记下了历史记载中他那些大臣对汉人的态度,分了反对、中立、赞同三栏,分别记录,又记下了汉人中爱国忠君的臣子,还学了后世对于56个民族如何好好相处做了哪些事。
然后又看到了自己手下写的简体字和拼音,“这样一来,天下所有声音,都能用这几十个字母拼写记录,方便学习,利于统一。这办法好,得学。”
康熙念叨着,他想到的不是学外语,而是怎么用这套工具解决满汉语言不通,以及北方各部族方言复杂的问题。
就在这一片或积极、或低落、或有点疯癫的景象中,周墨的电话来了。
他把各位皇帝的情况一个一个作了汇报。
周墨听完,心里直嘀咕:“看看,看看!这就叫专业对口!”
“以前我一个人带着他们,随便乱搞,简直就是个草台班子。现在专家一到位,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嘛了。”
挂了电话,周墨又开始了他后勤的工作。
他打开购物软件,想到大家回去就要轰轰烈烈地大搞农业生产了,光有种子可不行。
“化肥,氮磷钾复合肥,先来500斤……地膜,要加厚不容易坏的,先来个十万米……各种蔬菜种子,什么白菜、萝卜、辣椒、番茄,每样来一百斤……”
他又想到,以后课程会越来越难,这帮皇帝年纪大的脑子不好使,光靠记笔记肯定不行。
“录音笔,得买好的。要容量大,能用时间长的。”
他挑了半天,最后选了一款能存512G内容,号称能连续录音50小时的最新款,一口气买了五十支,可比在超市随便买的好多了。
忙完这一切,周墨靠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夜,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现在只有皇帝们,他们就是个传话的和搬运工,回去办事还得靠手下的大臣。这效率还是太慢了……”
“要是……要是能把他们的臣子也叫来几个,那不是事半功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