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香犹豫的接了过来。
她可不可以拒绝。
但是看到小姐吃的这么欢快,她也小心的咬了一口,小心的咀嚼着,倏而眼睛一亮。
“小姐,这脆脆的,竟然别有一番滋味耶。”
虽然跟糕点比不了,也没有什么味道,但不难吃。
嚼着嘎嘣脆。
两人欢快的分完了一块,苏佩佩又兴致勃勃的让眉香开火,又往锅里倒了一点面糊。
“看来我对做吃的真的是有天赋啊。”
苏佩佩神彩弈弈挥着锅铲道。
“四妹妹做什么好吃的了?”
苏婕从外面走进来,见到苏佩佩系着围裙,手拿着锅铲,锅里还有一块不明物体。
她又往盘里看了看,嫌弃的道:
“四妹妹,你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怎么把自己弄成这样?”
瞧她,头上脸上衣裳上全是白乎乎的,哪像个千金小姐的样。
她刚才去四妹院里没见人,丫鬟说她在厨房,她还以为她是又饿了来厨房找吃的。
没想到竟然是自己在捣鼓吃的。
她们苏府对女儿的教养虽没有别的富贵人家一样金尊玉贵的养着。
但也没短了她们的吃食住行,别人有的,她们苏府的女儿也有。
二房虽没有她们大房条件好,毕竟她爹是国公爷。
但是也没有到要让女儿下厨的地步啊。
“四妹妹,你是不是没有零花钱了?”
她惟一想到的就是妹妹把月银花光了,没银子买糕点了,所以只能自己做。
她把自己的荷包解了下来递了过去。
“诺,拿着,我这个月也没有什么要买的了,你拿去买糕点吃吧。”
苏佩佩见她来了,兴奋的道:
“三姐姐你来的正好,我新学了好吃的,待会你也尝尝。”
她见苏婕把荷包给她,推了回去道:
“三姐姐你自己留着,我有零花钱,只是外面的糕点不好吃,我想学着做。”
说着话,锅里的饼可以翻身了。
她这下熟练了,用铲子把饼翻了个面。
然后转身看向苏婕,这才发现她手里拿着东西。
“你手里拿着什么?”
苏婕这才想起她是来送信的。
“这是门房收到的信,说是给你的,你快拆看看,是不是萧世子寄来的。”
苏佩佩接过信,一看信封上熟悉的字,脸上飞红。
就是萧砚池寄来的,他出发前给她留了信,她认得他的字。
苏婕催道:
“拆来看看,是不是他们要回来了?”
苏佩佩本想回房自己一个人看的,但看到三姐姐这么着急,想着她应当是想二姐姐了。
便把信拆了,两人凑到一起看了起来。
信上内容不多,萧砚池说他们已经起程往回赶了,最多半个月就能回到大烟。
还有就是一些大越的风土人情,以及在路上遇到的趣事。
零零碎碎写了两页纸。
最后萧砚池很别扭的说了一句,不用担心,他绝不会误了婚期。
之所以说别扭,是因为后面的字跟前面的字不一样,前面的字很飘逸清爽。
后面这一行则是龙飞凤舞过了头,有点狂草的意味,好像写快点别人就看不出来了般。
两人看完信,苏佩佩已羞的满脸通红。
谁管他会不会误婚期啊。
她把信折好放进袖中,她自己没发现,她的脸已漾开了笑容。
“哎哟哟,必不会误了婚期,萧世子想必是想四妹妹了。”
苏婕捂着嘴笑。
苏佩佩红着脸捶她。
“你胡说什么,他只是不敢抗旨而已,跟我没有关系。”
他们是皇上赐婚,如果萧砚池误了婚期,皇上虽不会怪罪,但多少是有点大不敬的。
苏婕见她不好意思起来,也不再打趣了。
“好好好,跟你没有关系。咦,什么味?”
她动了动鼻子。
苏佩佩这才想起她还做着饼呢。
“我的饼。”
眉香也没注意锅里,她看着小姐看着信,心里也替小姐高兴。
姑爷要回来了,小姐很快就要成婚了,就是世子夫人了。
听到小姐喊,这才想起,忙把灶上的火灭了,但也来不及了。
锅里一块黑乎乎的东西正冒着烟。
苏佩佩用铲子把黑饼铲了出来,都焦成这样了,明显是不能吃了。
“可惜了,我还想说给三姐姐你尝尝呢。”
苏佩佩扒拉着黑饼说道。
苏婕看着那块不明物体,敬谢不敏道:
“可别, 我不吃,我不饿。”
苏佩佩看着黑乎乎的饼,也没有了再做的劲,便把锅铲一扔道:
“我也吃饱了,那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三姐姐,我们去如意阁买糕点吧。”
苏婕疑惑道:
“你不是说如意阁的糕点不好吃了吗?”
苏佩佩解下围裙,净了手,挽住她的胳膊道:
“我突然就想吃了,再去吃一次,看看今天伙计们有没有偷工减料,我回房换件衣裳,你等我。眉香。”
身后的眉香目瞪口呆,小姐这口味变的也太诡异了。
她看着厨房里的乱象,忙招来丫鬟处理,跟在苏佩佩身后侍候了。
苏婕走到院子里坐了下来。
她看着桌子上的话本子,这是她刚才顺手放在这里的。
她随手拿过一本,翻开,思绪却飘到了不知处。
一个月过去了,也不知道他过的怎么样了。
三姐姐他们回来了,那就表示他一切都顺利。
他是大越的太子,想做他太子妃的女子应该很多,他应该挑花眼了吧。
他还记得他在大烟认识的她吗?
算了,不去想了,他和她之间只有那两次的交集,他以后会是大越的皇上,他们之间隔着的不止是千里之遥。
她不会给人做妾的,皇上的妾也不行。
她无意识的翻着话本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一想他就会去看话本子。
话本子里的男女都会有好结果,而她和他,注定不会有结局。
坐了半个月马车,终于回到了大烟的地界。
由于龙青澜怀了身孕的缘故,马车比平时慢了一点,且还时不时的停下来住一晚客栈。
所以比预计的晚了十天。
照他们这个速度,还有十天就到京城了。
景国公府的人收到信之后都高兴坏了。
王伯招呼着奴仆把府内外都洗了一遍,又叫他儿子王定生把外头的生意再去看一遍,确定没什么问题了,把账本理一理,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