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江夏两城收复的消息,让江东朝野震动。孙权虽表面上祝贺蜀汉,实则心存不满,遂派使者入蜀谈判。
东吴使者的傲慢
东吴使者名叫顾彦,出身江东名门顾氏,自恃家族势力庞大,加上对江东的贡献,对蜀汉始终带着几分轻视。
顾彦一踏入蜀汉大营,便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姿态。见到庞统时,他只是微微拱手,开口便道:
“军师,我奉吴侯之命,前来商议临江、江夏两城的交接事宜。毕竟,这两座城本是我东吴故土,如今既然已从曹魏手中夺回,理应归还江东。”
帐中蜀汉将领闻言,纷纷皱眉。魏延更是冷哼一声,却被庞统以眼神制止。
秦岑请缨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一声朗笑——
“江东使者远道而来,不知可否赏脸与我这位无名小卒辩一辩?”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秦岑缓步而入。他是“蜀汉新一营”五贤之一,以犀利言辞和外交手腕着称。
秦岑向庞统与诸葛亮拱手行礼,笑道:“军师,亮公,江东使者远道而来,我愿代表新一营与使者洽谈,既不伤两家和气,也不误国家大事。”
庞统点头应允:“好,秦先生全权代表我军谈判。”
唇枪舌剑
谈判在偏帐举行。顾彦依旧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秦先生,不知蜀汉何时归还我东吴城池?”
秦岑微微一笑:“顾使者,临江、江夏两城,确实曾为东吴领土。但请使者不要忘记,这两座城是被曹魏攻占后,由我蜀汉将士浴血奋战夺回的。若按‘谁收复归谁’的道理,这两座城理应归属蜀汉。”
顾彦脸色微变,却强辩道:“可城的主权归属,应以历史为准!”
秦岑不紧不慢地回应:“历史固然重要,但现实更为关键。如今曹魏虎视眈眈,临江、江夏是江北重要屏障。若归东吴单独防守,兵力分散,一旦魏军来犯,恐怕难以固守。”
提出方案
秦岑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我建议——临江、江夏由蜀汉与东吴共同防御,成立‘江防联军’。东吴可派驻部分兵力,与我军协同防守。但为了统一指挥,联军主帅由蜀汉将领担任,副帅由东吴将领担任。”
顾彦沉吟片刻,似乎对这个方案并不满意:“这岂不是让蜀汉主导两城防务?”
秦岑笑道:“主导不等于独占。东吴仍保有实际利益,且共同防御能确保两城万无一失。若将来北伐成功,局势稳定,我们可以再商议城池归属问题。”
心理博弈
顾彦心中清楚,若拒绝此方案,蜀汉很可能会完全独占两城;若接受,至少东吴能在江北保有立足点。
经过一番心理博弈,顾彦最终点头:“我需将此方案回报吴侯,再作决定。”
秦岑顺势说道:“自然。为表诚意,我军愿意在联军成立前,先行供应东吴驻军的粮草。”
明争暗斗
谈判结束后,顾彦在蜀汉大营中四处打探临江、江夏的防务情况,试图寻找蜀汉的弱点。
而秦岑早已料到这一点,故意安排他参观防御最为坚固的区域,并让士兵展示诸葛连弩等先进武器。
顾彦虽表面镇定,心中却暗暗震惊——蜀汉的实力远超他的想象。
孙权的反应
顾彦回到江东,向孙权详细汇报谈判经过。
孙权听完后,沉默良久,最终说道:“暂且同意共同防御,但要派我东吴最精锐的水军前往。”
他深知,这是在盟友与故土之间的无奈选择。
蜀汉的布局
与此同时,蜀汉大营中,秦岑向庞统与诸葛亮汇报:“东吴已同意共同防御,但孙权必然会借机安插亲信,我们需多加防备。”
诸葛亮微笑道:“秦先生已做得很好。既保住了我们的战略利益,又维护了联盟关系。”
庞统则意味深长地说:“共同防御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关键,仍是河阳。”
暗流涌动
临江、江夏的归属问题暂时得到缓解,但三国之间的明争暗斗远未结束。
东吴在江北的驻军,成了新的政治筹码;蜀汉则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江北防线;而曹魏的贾诩与司马懿,正密切关注着这一切,等待着新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