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承聿以雷霆手段压下了满城风雨的绯闻,将公众视野强行拉回“商业合作”的轨道。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圈层里,那短暂掀起的波澜却远未平息,反而激起了更深层的暗涌。首当其冲的,便是傅家内部。
就在舆论风波勉强平息后的第三天,一封措辞古朴典雅、以傅家老宅专用信笺书写的请柬,被专人送到了苏晚手中。落款处,是一个苍劲有力、带着岁月沉淀的名字——傅瀚林。
傅家老爷子,傅氏帝国真正的定海神针,那位早已退居幕后、却依旧让整个京海商界敬畏有加的老人,要见她。
这完全在苏晚的意料之中,却又比她预想的来得更快,也更正式。这绝非一次简单的长辈召见,而是一场关乎未来、甚至关乎她能否在傅承聿划下的轨道上继续前行的“觐见”与考验。
会面地点不在任何商业场所,就在西山脚下的傅家老宅。时间定在了一个周日的下午,一个充满家庭意味的时刻,却透着无形的压力。
苏晚没有刻意装扮,依旧是一身简约利落的米白色西装套裙,气质沉静,只在细节处彰显品位。她拒绝了苏哲提出陪同的建议,也婉拒了傅承聿派车来接的安排,独自一人,打车前往。
傅家老宅比她想象的更为恢弘古朴,飞檐斗拱,青砖黛瓦,仿佛一座与世隔绝的庄园。穿过几进院落,引路的管家最终在一处栽种着苍松翠柏的僻静院落前停下。
“苏小姐,老爷子在茶室等您。”管家躬身示意,态度恭敬却疏离。
苏晚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雕花木门。
茶室内,光线柔和,焚着淡淡的檀香。一位身着深灰色中式长衫、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坐在茶海前,动作行云流水地冲泡着功夫茶。他面容清癯,眼神并不锐利,却仿佛能洞穿人心,带着历经世事的通透与沉淀。正是傅家老爷子,傅瀚林。
“傅老先生。”苏晚走上前,微微躬身,执晚辈礼,态度不卑不亢。
傅瀚林没有立刻抬头,直至将一杯橙黄透亮的茶汤推到对面的位置,才抬起眼,目光平和地落在苏晚身上,打量了片刻。
“坐。”他声音温和,带着老年人特有的缓慢,却自有威严。
“谢谢老先生。”苏晚依言在蒲团上坐下,腰背挺直,姿态从容。
“尝尝这茶,今年的头春狮峰龙井,味道还算纯正。”傅瀚林像是寻常长辈招待客人一般,语气随意。
苏晚双手捧起那小小的白瓷茶杯,先观其色,再闻其香,最后小酌一口,让茶汤在舌尖回味片刻,才轻轻放下。“香气清幽,滋味甘醇,好茶。谢谢老先生。”
她不懂高深的茶道,但基本的礼仪和欣赏姿态无可挑剔。
傅瀚林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满意,随即像是闲聊般开口:“最近外面有些关于你和承聿的风言风语,没影响到你吧?”
来了。切入正题了。
苏晚神色不变,坦然应对:“一些不实传闻罢了,傅先生已经处理妥当。晚辈专注自身工作和学习,并未受到干扰。”
“嗯,心态不错。”傅瀚林点了点头,话锋却不着痕迹地一转,“听承聿说,你在城东那个文化项目上,提了些不错的想法?年轻人,能有这样的见解,难得。”
他没有问家世,没有问背景,而是直接从能力切入。
“傅老先生过奖。只是平时喜欢观察和思考,结合当下的一些趋势,提出些不成熟的建议。是傅先生和项目团队完善得好。”苏晚依旧谦逊,将功劳归于集体。
“不居功,不冒进,懂得藏锋,也好。”傅瀚林慢悠悠地又给她倒了一杯茶,语气依旧平和,问题却开始深入,“苏家……最近似乎也不太平静?你那个姐姐,叫苏莹是吧?”
他连苏莹的名字都知道!苏晚心中微凛,知道老爷子对苏家的情况了如指掌。她斟酌着用词:“家中确实有些琐事,让老先生见笑了。晚辈会处理好的。”
她没有否认,也没有诉苦,只是平静地陈述会“处理好”,展现了承担责任的姿态。
傅瀚林看了她一眼,那眼神似乎更深了些。“承聿这孩子,从小就有主见,眼光也高。他能看得上眼的人,不多。”他顿了顿,像是在回忆,又像是在点明,“傅家这艘船,看着风光,掌舵不易,暗礁漩涡,从来不少。站在他身边的人,光有点小聪明是不够的,得有定力,有格局,还得……经得起风浪。”
这话意味深长,既是认可傅承聿的眼光,也是在告诫苏晚,傅家的门槛很高,未来的风浪会很大。
苏晚迎上老爷子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老先生教诲的是。晚辈深知自身渺小,唯有不断学习,脚踏实地。无论未来如何,守住本心、做好自己,是根本。”
她没有因为对方的身份而畏缩,也没有急切地表忠心或承诺,只是表达了自己最基本的原则和态度。这种不卑不亢、内核稳定的表现,反而更显真诚。
傅瀚林静静地看了她几秒,脸上缓缓露出一丝真正的、带着些许欣赏的笑意。他不再谈论那些沉重的话题,转而问起了她工作室的情况,问起了她写的那本《逆流时代》,甚至对那个“智慧教室”的公益项目也表现出了一丝兴趣。
苏晚一一作答,言谈间既有对事业的热情,也有清晰的规划,更难得的是,没有一般年轻人在他面前常有的局促或卖弄。
一壶茶渐渐见底。
“好了,年轻人事情多,就不多留你了。”傅瀚林终于端起了茶杯,这是送客的表示。
苏晚起身,再次躬身:“谢谢老先生的茶和教诲,晚辈受益匪浅。”
傅瀚林微微颔首:“嗯,去吧。以后有空,可以常来陪我这个老头子喝喝茶。”
这句话,如同一声敕令,意味着苏晚初步通过了这场至关重要的考验。她获得了随时可以踏入傅家老宅、与傅家最高权威对话的“通行证”。
走出茶室,午后的阳光洒满庭院。苏晚轻轻吁出一口气,后背竟有些微湿。与傅瀚林的这场谈话,看似平和,实则每一句都暗藏机锋,是对她心性、能力、格局的全方位审视。
万幸,她稳住了。
这次考验的通过,并不意味着前路坦荡,反而意味着她真正被纳入了傅家体系的观察范围,未来的每一步,都将被放在更高的标准下衡量。
但同时,这也是一把无形的保护伞。傅老爷子那句“常来喝茶”,便是对外界最明确的信号——这个女孩,傅家看着。
苏晚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眼神愈发坚定清明。
老爷子的茶喝过了,接下来的路,更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稳当当。而眼下,苏莹那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必须尽快、彻底地拆除。傅家的大门不会永远向她敞开,她必须在下一个风浪来临前,扫清自己后院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