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成立流转委员会,村民代表参与决策
“现在,队伍里干净了。”
沈铭的声音在老槐树下回荡,不响,却像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我们可以,谈正事了吗?”
这个问题,他问的是钱大伯,但目光却扫过了在场的所有人。
空气仿佛凝固了。
钱大伯那张饱经风霜的老脸,一阵红,一阵白。他手里的黄铜烟锅头已经被手心的汗浸得有些湿滑。他没去看沈铭,而是死死地盯着钱二狗消失的方向,那眼神,像是要在那条土路上烧出两个洞来。
耻辱。
这是他活了七十年,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他钱家村的人,竟然被人当猴耍,当枪使,而他这个领头人,差点就跟着一头扎进了别人挖好的坑里。
他吧嗒了两下干涩的嘴唇,喉结滚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不是不想说,是那股子又气又臊的情绪堵在胸口,让他开不了口。
周围的钱家村村民也都低着头,没人作声。刚才跟着钱二狗起哄的几个人,此刻脸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沈铭也不催,就那么静静地站着,像个极有耐心的猎手,等待着猎物自己走出最后的心理防线。
司机张伟站在沈铭身后,大气都不敢喘。他看着沈铭的背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年轻人,太可怕了。他不是在跟人讲道理,他是在诛心。
过了足足有一分钟,钱大伯才终于有了动作。他没有回答沈铭的话,而是猛地转过身,对着身后那群垂头丧气的族人,吼出了声。
“都杵在这儿干啥?等我给你们发工钱啊?!”
这一嗓子,中气十足,带着一股压抑许久的火气。
村民们被吼得一个激灵,都下意识地站直了身子。
“一个个的,耳朵都塞驴毛了?刚才沈干部说的话,都没听见?”钱大伯的旱烟杆子在空中挥舞着,“人家把刀把子都塞到你们手里了,你们还不敢接,是怕割了自己的手,还是怕没力气捅死对面那个?”
他这话糙理不糙,骂得几个年轻人脸都红了。
骂完自家人,钱大伯才终于转过头,重新看向沈铭。他那张黑红的老脸,神情已经恢复了平日里的冷硬,只是眼神深处,多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
他没说软话,更没道歉,只是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怎么个章程,你说。我们听着。”
这就算是服软了。
沈铭心里清楚,对付这种要了一辈子强的老人,给他留足面子,比什么都重要。
“好。”沈铭点了点头,也不拖泥带水,直接从那沓文件中抽出了几页纸。“大伯,还有各位乡亲,咱们就从这个‘土地流转委员会’开始。”
他走到那张简陋的折叠桌后,将文件摊开。
“这个委员会,说白了,就是咱们村民自己的‘当家班子’,专门负责土地流转这一摊子事。怎么选,我刚才说了,一户一票,选你们自己信得过的人。”
“今天,咱们钱家村就开这个头。我建议,委员会由三个人组成。一个德高望重,能压得住场子的;一个年轻有文化,能看得懂合同,算得清账目的;再来一个,得是村里最犟的那个刺儿头,敢跟人拍桌子瞪眼,不让咱们自己人吃亏的。”
他这话一说,村民们都愣住了,随即不少人都会意地笑了起来。
这话说得太实在了。老人掌舵,后生划桨,刺儿头当门神,这组合,绝了。
“咱们丑话说在前头。”沈铭的脸色严肃起来,“选出来的人,就是代表全村的利益。要是干不好,或者跟钱二狗一样,动了歪心思,不用等我来,你们自己就能把他罢免了,再选新的。这个权力,也写在这章程里。”
他用手指点了点那份文件。
“现在,开始提名吧。谁家有人选,都可以站出来说。”
话音落下,场面又一次安静下来。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犹豫。让他们骂人、吵架在行,让他们正儿八经地提名选举,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怎么,又哑巴了?”钱大伯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众人一眼,他清了清嗓子,第一个开口:“我提名,钱三多。”
人群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壮汉愣了一下,黝黑的脸上透出几分局促。钱三多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种地一把好手,但嘴笨,不爱说话。
“他为人实在,心眼正,不会坑人。”钱大伯给出了理由。
“我同意!”人群里立刻有人附和,“三多哥人品没得说。”
“我也同意!”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
一个穿着干净衬衫的年轻人站了出来,有些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我……我提名钱大伯。”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点头。钱大伯虽然脾气爆,但几十年来,为了村里的事,他是真出力,也真敢跟上面叫板。
“我也提名大伯!”
“对,必须有大伯!”
钱大伯哼了一声,没说同意也没说反对,算是默认了。
“我提名钱进宝!”一个婶子高声喊道。
钱进宝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在外面打过两年工,脑子活,会用电脑。
“进宝算盘打得精,让他看合同,咱们放心!”
三个候选人的类型,正好应了沈铭刚才说的那三类人。
沈铭对张伟使了个眼色。张伟赶忙从车里搬出一个纸箱子,在上面掏了个洞,充当临时投票箱。又拿出纸笔,分发给村民。
“识字的自己写,不识字的,找身边的人帮忙,或者找我。”沈铭指了指自己,“写上你们要选的人的名字,最多选三个,写好了就扔进这个箱子里。”
村民们拿着纸笔,神情都变得庄重起来。这薄薄的一张纸,在他们手里,仿佛有了千斤重。他们聚在一起,小声地商量着,讨论着,脸上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一个老太太不识字,颤巍巍地走到沈铭面前,小声说:“沈干部,你帮我写。我就选大伯,还有三多。”
“好嘞。”沈铭笑着接过纸笔,帮她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名字。
整个过程,公开,透明,甚至有些原始。但正是这种原始,才让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手里的权力。
远处的李老四,一直没有离开。他看着钱家村那边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张脸阴晴不定。他身边的几个李家村干部,脸色也相当难看。
“四哥,这姓沈的,有点邪门啊。”一个村干部低声说,“三言两语,就把钱家那帮茅坑里的石头给盘活了。”
李老四没有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那个在人群中忙碌的年轻身影。他心里清楚,钱二狗那步棋,是他堂侄李福生自作主张下的,但他也默许了。本以为能把水搅浑,让沈铭知难而退,没想到,反倒成了沈铭立威的垫脚石。
现在,皮球踢到他李家村这边了。
钱家村已经搞起了选举,他李家村跟不跟?
跟,就等于要按照沈铭划下的道道走,他这个村长的话语权会被大大削弱。
不跟,那土地流转的好处,就没他李家村的份。以后镇里有什么项目,恐怕也轮不到他了。这个沈铭,看着年轻,手腕却又黑又硬,得罪了他,绝对没好果子吃。
李老四的拳头,在袖子里悄悄攥紧了。
……
钱家村的投票很快结束。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沈铭让张伟把票箱里的纸条全部倒在桌子上。
“钱进宝,你来唱票。张伟,你来记票。”沈铭点了两个人。
钱进宝激动得脸都红了,他走到桌前,拿起一张纸条,清了清嗓子,用他最大的声音念道:“钱大伯,一票!”
“正”字的第一笔,被张伟重重地写在了身后的小黑板上。
“钱三多,一票!”
“钱大伯,一票!”
……
唱票声,记票声,在老槐树下此起彼伏。村民们伸长了脖子,盯着黑板上不断增加的笔画,比过年看大戏还专注。
最终结果出来,钱大伯、钱三多、钱进宝三人高票当选。
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不是给谁面子,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手,选出了为自己说话的人。
沈铭也笑着鼓掌。他等到掌声平息,才把新当选的三个人叫到身前。
“大伯,三多哥,进宝。”沈铭看着他们,“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钱家村土地流转委员会的成员了。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钱三多紧张地搓着手,钱进宝则是一脸的兴奋和激动。
只有钱大伯,他盯着沈铭,忽然问了一句:“沈干部,我们选出来了。那……接下来呢?你让我们干啥?”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着沈铭。是啊,人选出来了,然后呢?还不是要听镇里干部的指挥?
沈铭笑了。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和一支笔,塞到了钱进宝的手里。
“我的任务,到此为止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
“接下来,是你们的任务。”沈铭的目光从三位委员脸上一一扫过,语气变得异常郑重。
“从今天开始,你们三个人,去挨家挨户地走访,去听,去问。我要你们弄清楚两件事。”
他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咱们村土地流转,乡亲们心里的底价,到底是多少?一亩地一年,低于多少钱,大家伙儿宁可烂在地里也不租?这个价,你们要给我一个准数。”
“第二,除了钱,大家伙儿还有没有别的条件?比如,要不要安排村里人去新项目里干活?要不要承包方给村里修路、修水渠?所有条件,不管合不合理,都给我一五一十地记下来。”
沈铭看着一脸懵懂的三人,最后加了一句,声音不大,却像一颗定心丸。
“这个本子上记的东西,就是咱们钱家村跟企业谈判的底牌。这个底牌,只有你们三个和全村的乡亲们知道。”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我不会看,孙镇长不会看,任何外人都不能看。这是你们委员会的第一个秘密,也是最重要的秘密。”
“明天,我会去下一个村。你们什么时候把这份‘底牌’做好了,什么时候通知我。到那时,咱们才真正有资格,坐到谈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