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冷眼瞧着那些嘲笑她的人,心中满是不屑:你们自命清高,可谁能在一个多月里挣到两千块?
你们笑她不正经,她还笑你们穷酸呢!
年关将近,秦淮如再次前往少管所探望儿子棒梗。不知是被打怕了还是学会了隐忍,自从上次见面后,棒梗在里头再没惹过事。时间一长,也没人再找他麻烦。
毕竟少管所里多是十四岁上下的少年,谁也不愿欺负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
虽不再挨打,但该交的费用、该干的活,棒梗一项也没少做。
见儿子脸上的淤肿已消,秦淮如心中宽慰,又往他的账户里存了五十元钱。
她深知每次不能存太多,以免惹人注意。以后多来几次,分批存钱,才能保证棒梗在里面的生活。
如今秦淮如虽然手握巨款,却仍不时哭穷——不是为了借钱,而是不愿让人察觉她有钱。
除夕当天,大院依旧没什么年味,许是人气不旺的缘故。
往年四合院都会召开全院大会,总结旧岁、展望新年,唯独今年例外。尽管阎埠贵积极张罗,但众人反应冷淡,大会最终未能办成。
这天,刘照天给一大妈和聋老太太各送了一斤肉,外加一副春联。往年对联都由三大爷书写,今年这项活动也取消了。
刘海中家也收到了同样的年礼。
望着刘照天,刘海中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今年春节,刘照天与何雨水并未特意购置年货。单位发放的水果和带鱼,再加上刘照天空间中储备的山货与各类肉类,年货倒也齐备。两人互相拜年后,便一起和面包饺子,平静度过了刘照天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新年。
刘照天未提傻柱,何雨水也未提于海棠,家中气氛温馨融洽。
虽未谈及于海棠,但大年初三她便来到刘照天家做客。三人聊了许多,当得知二人十几天后即将结婚的消息,于海棠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送上了真诚的祝福。言毕,她转身离去。
刘照天却注意到她转身时泪珠从温润的下颌滑落,在正午阳光下晶莹闪烁,仿佛也要化作一道彩虹。都说雨后见彩虹,愿于海棠的未来也能五彩斑斓。
傍晚时分,刘峰派人通知刘照天,几位领导欣赏他的才能,希望晚上与他见面。
刘照天心知肚明。一个多月来,他不仅理顺了人事工作,还结合后世经验与当前实际,撰写了一份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提交后引起领导高度重视,随即派出专人与他对接。钢铁厂也专门划出一条生产线全力配合改革。尽管初期工人不太配合,但在刘峰与刘照天的共同努力下,新生产线的改造工作得以推进。
不到一周时间,新生产线与旧线对比显示:产量提升百分之三十,良品率提高百分之二十多。多方验证后,上级立即决定以此体系为标准,制定各厂的改造方案。
这套体系备受重视的关键在于:技术、人员、设备均未改变,重点在于管理优化。技术人员的培养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而执行人员的培训则相对简单。
领导们清楚,一旦全国推广此体系,必将遍地开花。即便只能达到钢铁厂一半的效果,全国累积的能量也将不可估量。
当刘峰与刘照天来到小楼前,只见几人已在门外等候。
刘峰都未料到领导们如此重视刘照天,竟亲自出门相迎。
两人快步上前,见众领导伸出手,刘照天也热情地握手致意。
这时他注意到小楼的主人有些面熟——正是常让傻柱做饭的那位大领导。
大领导开口道:“小伙子,你就是刘照天吧?”
刘照天赶紧点头回应:“领导好,我是刘照天。”
大领导笑眯眯地说:“早就听说你年轻又精神,今天亲眼见到,还是让我有点惊讶。相貌端正,能力更是难得。”
刘照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谦虚了几句。
随后,刘照天和众人一一握手,一起走进了屋里。
进屋后,领导们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和刘照天聊起家常,问他父母身体怎么样、有没有结婚这些事。
刘照天也一一耐心回答。
聊了几句之后,大领导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照天,你提的那个质量管理体系,我们都认真看过了,也讨论过几轮。你的想法确实很有突破性!不过有几个问题我们还想不太明白,今天正好听你亲自讲讲。”
刘照天知道进入正题了,便认真地说:“各位领导,那我就简单说说我的想法。”
“在我们钢铁厂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之前,刘峰厂长就已经做了不少准备——提拔了一批技术人员,也推动了不少设备的技术改造,生产效率确实有了一定提升。但我和刘厂长都发现,设备的潜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
“我们都知道,工厂运转离不开三个要素:人员、机器和原材料。要想提高产量和良品率,就得从这三方面继续改进。”
“首先是人员。要转变大家敷衍了事、随大流的心态,再根据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安排合适的岗位,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
见领导们纷纷点头,刘照天继续往下说:“其次是机器。以前设备是按进厂顺序摆放的,现在我们要按照生产流程重新排列,安排专人做保养和维修,摸透每台机器的性能,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调整运行状态。”
“只要这两点做到位,产量就能提上来。”
“另外,我还注意到现场原材料堆放很乱,找东西要翻半天,很浪费时间。我们可以在生产前预估当天的产量,把所需原料提前放到固定位置,要用时随手就能拿到。”
“这样既避免浪费,也节省了找材料的时间,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最后生产的环境一定要整洁。”刘照天严肃地说道。
大领导听后问道:“为什么要求厂区必须整洁呢?”
刘照天笑了笑,解释这主要是考虑到员工的心理。整洁的环境会让人自觉维护秩序,不好意思随意堆放杂物,这样既提升了生产安全,也提高了效率。
大领导听后哈哈大笑:“原来你不仅懂管理,还懂员工心理!之前我们还以为你有洁癖,看不惯脏乱差呢!”
他接着称赞道:“照天,你虽然年纪轻,但你的见解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刘照天连忙谦虚地表示“不敢当”。
随后,领导秘书过来通知:“领导,饭菜已备好,可以开饭了。”
用餐时,大家没再谈工作,话题转到了刘照天的个人情况。
当听说刘照天的女友是傻柱的妹妹时,大领导感叹道:“我有点想念傻柱做的菜了,他做的川菜是我在京城吃过最地道的。”
刘照天没有多谈傻柱的事,一来他不想提,二来场合不合适,毕竟傻柱离开得并不光彩。
大领导开玩笑说:“可惜我没女儿,要是有,像你这么优秀的年轻人我一定不会放过。”
旁边一位瘦削的老头也笑着接话:“我女儿年纪倒和小刘相仿,你可以考虑一下。”
大领导笑得更欢:“老唐,你女儿相亲多少次了?人家都嫌她胖,你还敢介绍给照天?”
他又转向刘照天:“大家都挺喜欢你这年轻人。你要继续努力,结婚后也要好好对待爱人,后方稳定了,工作才能安心。”
没等刘照天回应,大领导又说:“照天,你们快结婚了吧?到时候别忘了叫我们,我们也去沾沾喜气,讨几颗喜糖。”
刘照天受宠若惊,连忙点头答应。
饭后大家稍作交谈,便各自离开。
回到家,刘照天开始回顾今晚的收获。虽然知道这些领导目前不太受重视,甚至有人闲居在家,但他相信,只要挺过这几年,这些技术出身的领导必将重新站上重要岗位。此时正是烧冷灶的好时机。
正月十五这天,是刘照天的大喜之日。厂长刘峰原本打算派车来为他增添排场,却被刘照天婉拒了。他并不想太过张扬,只准备简单举行仪式,随后大家一同吃顿饭便结束。
尽管仪式从简,两位新人的穿着却格外讲究。何雨水与刘照天都身着提前备好的毛呢大衣和深色长裤,脚踩锃亮皮鞋,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花。
两人走出屋时,刘光福在院里点燃了一串鞭炮。虽然没有特意邀请宾客,但院中桌子早已坐满了人。街道办的老同事们全数到场,院里三位大爷也尽数出席,尽管彼此关系并不融洽。刘照天与父母的关系尚未缓和,但一家人还是都来了。为了避免尴尬,刘照天取消了儿媳妇敬茶的环节。
考虑到粮食紧缺,宴席准备得并不铺张。三斤肉,配上木耳、蘑菇和粉条等菜,蒸了些白面馒头,更多的是杂粮饼子。
新人忙着为各桌客人点烟敬酒时,一阵汽车引擎声由远及近。两辆汽车停在大院门口,大领导一行人走了进来,向新人道贺并将礼物交给新娘。
坐在轮椅上的许大茂认出其中一位正是他曾去家中放电影时见过的大领导,当时杨厂长恭敬谨慎的态度让他记忆犹新。许大茂暗自吃惊,没想到刘照天竟能请动这样的人物。
刘海中本想上前攀谈,却碍于情面没有行动。大领导等人将刘照天拉到一旁,道贺勉励一番后便要离开。刘照天挽留他们用餐,领导们摇头道:“我们过来已是冒险,若再留下吃饭,恐影响你日后发展。”说罢便告辞离去。
今日是刘照天婚礼,他自然无法亲自下厨。
刘照天的婚礼上,只有请来钢铁厂的大厨南易帮忙备餐。
南易得知是刘科长结婚,虽然两人不熟,却一直认可刘照天的工作能力,也敬佩他不像其他领导那样以权谋私,于是痛快地答应了帮忙,婚礼当天还没亮就来忙碌。
丁秋楠平常不爱凑热闹,这次却不知为何也来了。
而许大茂之所以露面,也是因为丁秋楠在场——以他和刘照天的关系,加上现在自己的处境,原本是不会来参加的。
尽管说不请太多人,宾客和四合院的邻居加起来仍有四十多人,三张桌子挤得满满当当。
南易做完菜,刘光福帮忙上菜。
肉菜一上桌,院里的人就把之前说好的“有外人在要吃得斯文”忘得一干二净,只顾往嘴里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