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更后改,剧情不太满意,可能大改,不妨明早观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眼角的余光瞥见长孙无忌站在文官队列前排,悄悄向他摇了摇头。
那眼神里带着三分无奈,三分提醒,还有四分“陛下三思”的意味。
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
是啊,长孙无忌说得对。
这群官员大多是真心认可李承乾的功绩,并非故意谋反逼宫。
真要是动了手,不仅会寒了百官的心,还会坐实自己“昏庸”的名声。
反而遂了李建成鬼魂的意。
而且……李
承乾这逆子最近确实办了不少实事。
赈灾、防疫、救孩童,桩桩件件都戳在民心坎上。
百官跪拜,与其说是逼宫,不如说是替太子请愿,也是替天下百姓请愿。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胸口剧烈起伏了几下,又缓缓吐出。
他努力压下翻涌的怒火,紧绷的下颌线渐渐柔和了些许,脸上的铁青褪去,换上了一副疲惫又无奈的神色。
半晌后。
他重重叹了口气,声音带着几分沙哑:“罢了……朕先前也是被气糊涂了,一时失言。”
这话一出,太极殿内的气氛瞬间松弛下来。
“太子近来的所作所为,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下方的文武百官,语气放缓了些,“赈灾救民,防疫驱邪,惩处人贩,桩桩件件皆是大功。承乾身为储君,确实称职,绝非不配当储君之辈。”
【来自李世民的怨气值+999】
虽然嘴上认了账,但李世民心里别提多憋屈了。这还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在满朝文武面前服软,而且还是因为那个处处跟他作对的逆子!
听到李世民松口,跪拜的文武百官这才松了口气,纷纷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灰尘。魏征站直身体,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仿佛打了一场胜仗。
可就在众人以为这事就此翻篇的时候,李世民话锋一转,眼神落在李承乾身上,带着几分不赞同:“不过,承乾你也别得意。”
“你能力出众,朕承认。但身为太子,每日心思不在朝政之上,反倒沉迷于炼制黑火药、琢磨白糖这些奇技淫巧,确实不太合时宜。”李世民语气加重了几分,“储君当以江山社稷为重,钻研治国之道,而非沉迷这些旁门左道!”
他这话算是找补回来了,既没否认李承乾的功绩,又指出了他的“不足”,总算保住了一点帝王的颜面。
话音刚落,没等李承乾开口,一个意想不到的声音突然响起:“陛下此言差矣!”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卢远山从队列中走了出来,躬身行礼。
这一下,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啥情况?卢远山?那个被太子炸了府邸、死了管家和十几个家丁的卢远山?他竟然帮太子说话?
“卢公,你……”有官员忍不住低声惊呼,满脸的难以置信。
之前卢远山恨不得吃了李承乾,在朝堂上状告太子行凶,怎么才过了这么会儿,就突然转了风向?这变脸速度也太快了吧!
【来自文武百官的疑惑值+】
李承乾也是挑了挑眉,有些意外。他倒是没想到,卢远山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帮自己。不过转念一想,便明白了几分。这老狐狸怕是看清了局势,想搭上东宫的线,毕竟白糖的利润摆在那里,比他之前做的任何生意都要赚钱。
李世民也是一愣,随即皱起眉头:“卢卿,你有何高见?”他倒是想听听,这个被太子“欺负”惨了的世家老爷,能说出什么帮太子的话来。
卢远山挺直腰板,朗声道:“陛下,太子殿下研制的白糖,绝非什么旁门左道的奇技淫巧,而是利国利民的好物!”
“哦?”李世民来了兴致,“此话怎讲?白糖与市面上的黑糖,难道还有什么不同?”
“回陛下,差别之大,不可以道里计!”卢远山语气笃定,“市面上的黑糖,色泽发黑,杂质繁多,口感苦涩,且不易储存。而太子殿下研制的白糖,色泽洁白如雪,晶莹剔透,口感甘甜纯粹,毫无杂味,且易于保存,不易变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臣之前有幸见过太子殿下的白糖,也曾尝过一口,那滋味,比蜜糖还要清甜,绝非黑糖可比!”
【来自李世民的怨气值+999】
李世民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好你个卢远山!之前在朝堂上哭哭啼啼状告太子炸了你府邸,现在转头就帮他吹嘘白糖?合着朕说太子一句不好都不行了?你是不是收了这逆子的好处!
“仅仅是口感不同,就能称之为利国利民?”李世民语气带着几分讥讽,“卢卿,你莫不是被太子收买了吧?”
卢远山心里一慌,连忙摆手:“陛下明鉴!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分虚言!臣之所以帮太子殿下说话,并非因为私怨得解,而是真心觉得白糖乃是好物,对大唐的经济民生大有裨益!”
“哦?你倒说说,怎么个大有裨益法?”李世民耐着性子问道。
卢远山定了定神,从经济角度娓娓道来:“陛下,首先,白糖口感绝佳,必定深受百姓喜爱,市场需求巨大。太子殿下如今已经开始量产白糖,售卖于市井之中,所得利润极为丰厚。”
“这些利润,一部分可以充实东宫府库,让太子殿下有更多财力去做赈灾、防疫等利国之事;另一部分,太子殿下已经开始向朝廷缴纳赋税,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能为大唐的国库添砖加瓦!”
“其次,白糖的出现,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制作白糖需要原料,需要人手,这就能为不少百姓提供生计,让那些无业游民有活可干,有饭可吃,减少流民数量,稳定社会治安。”
“再者,白糖质地纯净,易于储存和运输,将来甚至可以作为贡品,或者远销番邦,换取外汇,彰显我大唐的国力昌盛!”
卢远山说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显然是早就想好了说辞。
他知道,这是他搭上东宫这艘大船的最佳时机。
必须好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