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带着那神奇的五色神谷种子,回到了姜氏部落。神农小心翼翼地将种子埋入土中,按照燃灯和镇元子所传授的些许天地灵气催发,每日细心照料。果然,这五色神谷非同凡响,不过短短三月有余,便已抽穗结粒,成熟待收。
神农氏亲自下田,小心翼翼地收割下第一批五谷。他捧着这些五彩斑斓、饱满圆润的谷粒,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激动。他迫不及待地取出一小撮,放入口中细细咀嚼。霎时间,一股从未体验过的香甜滋味在口中弥漫开来,那味道醇厚、甘美,仿佛蕴含着大地的精华与阳光的温暖,瞬间驱散了所有疲劳与饥饿。
神农氏喜出望外,他立刻将这五谷分给部落中的族人品尝。族人们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谷物,尝过之后,无不赞叹连连,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粮食问题,似乎真的有了转机!
神农氏当机立断,开始在姜氏部落大力推广种植五色神谷。他亲自教导族人耕种之法,如何翻土、播种、灌溉、除草。在五色神谷的助力下,姜氏部落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粮食储备日益丰盈,族人不再为饥饿所困扰,部落也渐渐兴旺起来。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人族祖地。伏羲大神,这位开创八卦、教化人族、定立秩序的初代共主,早已洞察了人间的一切。他看着神农氏带领族人摆脱饥饿、安居乐业的景象,心中甚是欣慰。他知道,人族的时代,或许到了该交接的时刻。
于是,伏羲大神发出召唤,将神农氏请到了人族圣地。圣地,乃是人族修行悟道、传承文明之地,充满了玄奥的天地法则与伏羲留下的无上智慧。
伏羲并未直接表达禅让之意,而是对神农氏进行了一场严苛的考验。他设下重重关卡,或以天地异象考验其应变之能,或以道德难题考验其心性之坚,或以部落纷争考验其治人之术。神农氏凭借着一颗仁爱之心、过人的智慧以及这些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一一化解了伏羲设下的难题。
最后,伏羲看着眼前这位虽年轻却沉稳、虽平凡却心怀天下的神农氏,点了点头,缓缓说道:神农,你已通过了考验。人族之兴,在于耕作,在于繁衍,在于安居乐业。你为众生谋福祉,实乃人皇之资。今日,我将人族共主之位禅让于你,望你继承我志,带领人族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神农氏闻言,连忙跪拜在地,恭敬道:伏羲大神,神农何德何能,敢受此重任?但神农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众望,不负大神所托!”
伏羲微微一笑,扶起神农氏,道:不必多礼。我虽退位,但人族之事,我仍会暗中关注。你若有难,可来圣地找我。”
说罢,伏羲便飘然隐入祖道圣地之中,从此不再过问世俗之事,只留下一道淡淡的神念,守护着这片人族大地。而神农氏,正式成为了人族的新一任共主,开启了他“播五谷、尝百草”的传奇篇章。
神农氏接任人族共主之后,深知人族生存之不易,更明白粮食对于部族存续的极端重要性。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在姜氏部落推广五谷,而是将其作为自己治下最核心的国策,倾尽全力,大张旗鼓地在整个华夏大地上推广开来。
他亲自带着部落里的青壮年,翻山越岭,走遍大江南北。哪里土地适合耕种,哪里水源充足,哪里需要开垦荒地,他都一一勘察。他耐心地向各个部落的族人传授种植五谷的技艺:如何辨别土壤,何时播种,如何合理灌溉,如何防治虫害,如何适时收割。他不仅传授技术,更教导大家要爱护土地,遵循自然规律,不可过度索取。
与此同时,神农氏也没有忘记渔猎和农耕的其他方面。他观察到,虽然五谷解决了主食问题,但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依然重要。于是,他改良渔网,指导人们更有效地捕鱼;他观察野兽习性,教授更安全的狩猎方法,甚至开始尝试对一些温顺的动物进行初步的驯化,为后来的畜牧业打下基础。在农耕方面,他鼓励人们改进农具,比如制作更锋利的石斧、石锄,以提高生产效率。
神农氏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农业家,更是一位充满仁爱之心的领袖。他看到那些因不懂耕种而依旧困苦的部落,总是慷慨地赠予种子和工具,并驻留一段时间,手把手地教他们。他走遍了人族聚居的每一片土地,他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出现在部落火塘旁,他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之间,鼓励着每一个人。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五谷种植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在华夏大地上蔓延开来。原本荒芜的土地被开垦出来,变成了金灿灿的粮田。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饥饿不再是挥之不去的阴影。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流也因共同的事业而更加频繁,彼此的隔阂逐渐消融。
在充足的食物供应和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下,人族的人口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婴儿的啼哭声在各个部落此起彼伏,年轻的生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原本分散、弱小的人族部落,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汇聚成更大的聚落,甚至开始形成早期的城邦雏形。
人族,这个在洪荒世界中曾经最为脆弱、最为渺小的族群,在神农氏的带领下,又一次迎来了繁衍生息的黄金时代。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开始主动地改造自然,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为自己开辟出一片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神农氏,这位撒五谷的伟大共主,无愧于“神农”之名,他不仅喂饱了人族,更为人族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