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裹着细碎雪沫,却吹不散青溪书院的热闹——一年一度的“冬日诗词会”如期举行,书院里挂满了红灯笼,学生们穿着整齐的棉袍,捧着诗集在庭院里穿梭,连空气里都飘着墨香。许明(11岁)和许亮(9岁)背着小布包,手拉手站在人群里,眼神里满是期待——这是他们第一次代表班级参加诗词会。
“哥哥,等会儿诗句接龙,你可别紧张呀。”许亮拉了拉许明的衣角,小声提醒。许明点点头,手心却微微出汗——他准备了半个月,背熟了《唐诗三百首》里的二十多首诗,可还是怕在众人面前出错。余晚星特意早起,给两个孩子做了热腾腾的灵泉米粥和鸡蛋,还叮嘱道:“别太在意输赢,只要把平时的本事发挥出来就好,娘在台下给你们加油。”
诗词会分为三个环节:“诗词背诵”“诗句接龙”“情景作诗”。第一个环节“诗词背诵”,学生们轮流上台,背诵指定的诗词。轮到许明时,先生抽到的是李白的《静夜思》,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台,声音清亮地背了出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背完后,台下响起了掌声,先生也笑着点头:“背得很熟练,字音也准。”许亮随后上台,背诵了孟浩然的《春晓》,虽然声音有点小,但也完整背了下来,余晚星在台下看着,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最激烈的是“诗句接龙”环节。先生给出上句“春眠不觉晓”,学生们要接下句,还要再出一句让下一个人接。许明排在第三个,前面的同学接了“处处闻啼鸟”,并给出上句“白日依山尽”。许明立刻接道:“黄河入海流。”接着,他略一思索,给出上句“欲穷千里目”。下一个同学没接住,许明顺利晋级。几轮下来,许明凭借扎实的基础,一路闯进了决赛,和另外两名高年级的学生争夺奖项。
决赛的“情景作诗”环节,先生给出的主题是“雪”,要求学生在一炷香的时间里,作一首四句的小诗。许明看着庭院里的积雪,想起了家里后院的梅花,提笔写下:“寒雪落庭中,梅开一点红。风来香满院,人立暖炉东。”一炷香后,先生拿起许明的诗,轻声念了出来,台下顿时响起了赞叹声:“这孩子年纪不大,写得真好!”
最终,诗词会的结果公布:许明获得二等奖,奖品是一套线装的《唐诗选》和一支毛笔。当先生念到许明的名字时,他激动地跑上台,双手接过奖品,还不忘朝台下的余晚星挥了挥手。许亮虽然没获奖,却比自己得奖还开心,跑过去抱着许明的胳膊说:“哥哥你好厉害!”
回家的路上,许明小心翼翼地抱着奖品,脚步都轻快了不少。余晚星特意去市集买了五花肉和红糖,晚上做了孩子们最爱吃的蜜汁烤肉和甜汤。食府的伙计们也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夸赞许明:“明崽真是有出息,以后肯定能中状元!”许明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却悄悄把《唐诗选》放在了书桌最显眼的位置。
第二天一早,许先生特意上门拜访,笑着对余晚星说:“明崽这孩子,不仅记性好,还很有灵气,‘雪’主题的那首诗,意境很足,好好培养,将来定有一番作为。”余晚星连忙道谢,心里满是骄傲——她一直希望孩子们能读书识字,将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如今看到许明在书院的进步,比自己赚了钱还开心。
可她没注意到,许先生离开时,正好被在食府附近徘徊的牛大海管家看到。管家回到酒楼,对牛大海说:“掌柜的,余晚星的儿子在书院得了诗词会二等奖,连先生都上门夸奖,现在县城里不少人都夸她家孩子有出息,连带她的食府和杂货铺生意都更好了!”
牛大海听后,脸色变得阴沉:“一个小屁孩得个奖,有什么好得意的!我就不信,她能一直这么顺!”他想了想,对管家说:“你去书院附近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什么能让她儿子出丑的机会。要是能让她儿子在书院丢脸,看她还有没有心思经营店铺!”
管家犹豫道:“掌柜的,这会不会不太好?毕竟是孩子……”
“有什么不好的!”牛大海打断他,眼神狠厉,“只要能搞垮余晚星,不管用什么手段都值!你赶紧去打听!”
此时的余晚星,还在和许明一起翻看《唐诗选》,教他认诗里的生僻字。许明指着“欲穷千里目”,兴奋地说:“娘,我以后也要像诗里写的一样,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余晚星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满是温馨,却丝毫没察觉到,牛大海已经把主意打到了孩子身上,一场针对许明的恶意算计,正在悄然酝酿。要是牛大海真的对孩子下手,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可能影响他们在书院的学习,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