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者虽多,但真正符合余晚星“人品可靠、手脚麻利”要求的,却寥寥无几。她深知,小吃铺是小本生意,更是良心生意,帮工的人品直接关系到食材安全、账目清晰,甚至店铺的口碑,绝不能有半点马虎。因此,她把“人品”作为筛选的第一准则,宁可多花些时间,也绝不将就。
为了摸清每位应聘者的底细,余晚星发动了身边的熟客。镇上的张大叔人脉广,李大爷消息灵通,她便一一上门拜托:“张大叔,您帮我打听下隔壁村那个刘嫂,听说她之前帮人做过活,您知道她为人怎么样吗?”“李大爷,有个叫阿强的年轻小伙来应聘,说是您远房侄子的邻居,您帮我问问他平时做事踏实不?”
熟客们都很乐意帮忙,没过两天,就把几位重点应聘者的情况反馈了回来。那位叫刘嫂的农村妇女,大家都说她为人老实本分,在村里帮人干活时,从不偷懒耍滑,手脚也勤快,就是没做过餐饮,需要多教;而叫阿强的年轻小伙,虽然年纪不大,但做事麻利,之前在镇上的饭馆打过工,有一定的餐饮经验,而且为人正直,街坊邻居对他评价都不错。
至于其他几位应聘者,要么被反映做事拖沓,要么被曝出过手脚不干净的小毛病,余晚星毫不犹豫地将他们从名单中划掉。经过一番筛选,最终只剩下刘嫂和阿强两位候选人。
为了进一步考察他们,余晚星分别约两人进行了面谈。面对刘嫂,她没有过多询问技术问题,而是问起了家常:“刘嫂,您家里孩子多大了?出来干活,家里方便吗?”刘嫂憨厚地笑了笑:“老板娘,我家娃都上私塾了,家里有公婆照看着,方便得很!我就是想出来挣点钱,给娃攒点学费,您放心,我肯定好好干!”看着刘嫂真诚的眼神,余晚星心里有了底。
面谈阿强时,余晚星则重点了解了他的工作经历:“阿强,你之前在饭馆做过,主要负责什么?为什么辞职了?”阿强直言道:“老板娘,我之前在饭馆负责后厨帮忙和外场清洁,后来饭馆老板拖欠工资,我就不干了。我做事您放心,之前的老板虽然不地道,但我干活从没偷过懒,而且我记性好,学东西也快!”阿强说话干脆利落,眼神坦荡,没有丝毫隐瞒。
面谈结束后,余晚星又安排两人来店里试工一天。试工当天,刘嫂早早地就到了店里,余晚星让她帮忙清洗食材,她不仅洗得干净,还主动把食材按种类分好类,摆放得整整齐齐;让她帮忙切菜,虽然动作不算快,但每一刀都很认真,切出来的菜大小均匀。
阿强则负责打包和外场清洁,他手脚麻利,打包时不仅动作快,还能记住顾客的特殊要求,比如“少放辣椒”“多放醋”;外场清洁更是做得细致,顾客一走,他就立刻上前收拾碗筷,擦拭桌子,地面上哪怕有一点碎屑,也会及时清理干净。
试工结束后,牛婶悄悄对余晚星说:“晚星妹子,这两个人都不错!刘嫂踏实,阿强麻利,要是能把他们都留下,咱们以后就能轻松不少了!”许明和许亮也很喜欢这两位新伙伴,纷纷说:“刘嫂做的饭好吃!”“阿强哥打包真快!”
余晚星心里也很满意,她找刘嫂和阿强谈了薪酬和工作时间,两人都很满意。就在她准备正式录用两人时,阿强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板娘,我有个小请求,我娘身体不太好,我每天想提前半个时辰下班,回家给她做饭,您看可以吗?”
余晚星愣了一下,她知道,小吃铺每天傍晚也是客流高峰,提前半个时辰下班,可能会影响工作。但看着阿强孝顺的模样,她又有些不忍心拒绝。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答应阿强的请求,要是答应了,该如何调整工作安排,才能不影响小吃铺的运营。一场关于“人情与规则”的权衡,就这样摆在了她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