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星小吃铺”的名气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越扩越远,从镇上一路传到了县城。自上次几位县城食客专程打卡后,不过短短几日,小吃铺竟成了县城人口中的“必尝美食”,一批又一批县城客人循着口碑而来,让原本就热闹的小吃铺更添了几分火爆。
这天清晨,天刚亮没多久,小吃铺门口就传来了马车轱辘滚动的声音。牛婶掀开布帘一看,只见三辆装饰精致的马车停在路边,从车上走下来七八位衣着光鲜的男女,为首的正是上次来过的县城富商李老爷。“老板娘,我们又来啦!”李老爷笑着走进来,身后的人也跟着鱼贯而入,瞬间把前堂挤得满满当当。
“李老爷,欢迎欢迎!”余晚星连忙从后厨迎出来,“没想到您还特意带朋友过来,真是太客气了。”李老爷哈哈一笑:“你家的包子和粥味道实在太好了,我回去后逢人就夸,这不,朋友们都吵着要来尝尝!”
牛婶麻利地引导大家点餐,余晚星则转身回到后厨,加快了制作速度。不大一会儿,热气腾腾的包子、香甜绵密的粥品和清爽可口的凉拌菜就陆续端了上来。大家拿起包子,轻轻咬了一口,瞬间被鲜嫩的口感征服,纷纷赞不绝口:“果然名不虚传!这包子皮薄馅大,肉质鲜嫩多汁,比县城里那些大酒楼的还好吃!”“这粥也太绝了,绵密顺滑,带着一股自然的清甜,喝完浑身都舒服!”
除了富商组团,还有不少县城里的太太小姐们,特意让家丁驱车送来。她们大多不亲自进店,只是让家丁在外排队打包,一次就买十几个包子、好几碗粥,说是要带回家给家人尝尝。甚至有几位县城酒楼的厨师,也悄悄混在人群中,一边吃一边偷偷观察,显然是来“取经”的。
县城食客批量打卡的场景,引来了镇上居民的围观。大家看着络绎不绝的县城客人,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神情,纷纷说:“没想到咱们镇上的小吃铺,居然能吸引这么多县城人来,真是太有面子了!”还有些机灵的镇上小贩,干脆推着小车来到小吃铺门口摆摊,借着小吃铺的人气做生意,一时间,小吃铺门口竟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
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余晚星和牛婶、许明、许亮分工协作,忙而不乱。许明负责在打包窗口核对订单、快速打包;许亮则在后厨帮忙递东西、打扫卫生;余晚星和牛婶则专注于制作和招待顾客。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着大家对小吃的喜爱,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
可这火爆的场景,落在隔壁石老三的眼里,却像是一根根针,刺得他心里发疼。他坐在自己冷清的包子铺里,看着对面人来人往的“晚星小吃铺”,气得脸色铁青,拳头握得咯咯作响。“余晚星,你真是好本事!”石老三咬牙切齿地说,眼神里充满了嫉妒和怨恨。
他再次叫来伙计,低声吩咐了几句。伙计听完,点了点头,便悄悄离开了包子铺。这次,石老三打算让伙计在县城食客中散布谣言,说“晚星小吃铺的食材来源不明”“用了不正当手段才让味道这么好”,想通过这种方式破坏余晚星的口碑,阻止县城食客再来。
一场针对小吃铺口碑的恶意攻击,正在悄然酝酿。而余晚星对此一无所知,依旧沉浸在生意火爆的喜悦中,用心制作着每一份小吃,热情招待着每一位顾客。她不知道,一场新的危机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