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余晚星将最后一枚铜板小心翼翼地放进陶罐时,罐子里终于传来了清脆而饱满的声响。她捧着沉甸甸的陶罐,手指轻轻摩挲着罐壁上的细纹,眼眶微微发热——这是她攒了近两个月的启动资金,是她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闲置物品、省吃俭用才凑齐的。从今天起,她终于可以正式筹备点心售卖的生意了。
为了凑齐这笔钱,余晚星几乎掏空了家底。她将分家时带出来的、用处不大的旧木盆、破陶罐,卖给了村里收旧货的老汉;把自己出嫁时母亲给的、一直舍不得戴的银镯子(样式老旧,石家没看上),托张叔帮忙拿到镇上的当铺当了;就连孩子们穿小了、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她也仔细缝补好,送给了村里更贫困的人家,换来了几斤玉米面。
平日里,她更是把“节省”二字做到了极致。家里的粮食定量分配,她自己总是吃最少的,把更多的粮食留给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炒菜时,油星子能省则省,往往是一锅菜只放几滴油;孩子们想要买糖吃,她也只是摸摸他们的头,笑着说:“等娘赚了钱,一定给你们买最甜的糖。”孩子们虽然有些失落,但都很懂事,从不哭闹着要东西。
如今,看着罐子里足够购买面粉、糖、油等食材的钱,余晚星心里充满了期待。她将钱小心翼翼地倒出来,仔细数了一遍,确认数目无误后,又重新装回罐子里,贴身收好。“明天,我们就能做点心去镇上卖了!”她激动地对孩子们说。
孩子们一听,立刻欢呼起来。许明兴奋地说:“娘,我们的点心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许兰也点点头,认真地说:“娘做的点心最好吃了,镇上的人肯定会喜欢的。”小一点的孩子们虽然不太明白“卖点心”是什么意思,但看着哥哥姐姐兴奋的样子,也跟着拍手欢呼。
当天下午,余晚星就带着许明,去镇上的集市购买食材。她特意挑选了品质最好的精面粉——用精面粉做出来的点心口感更细腻;红糖也选了颜色最深、甜度最纯的;油则买了性价比最高的菜籽油,既能保证点心的香味,又不会花费太多钱。
回到家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围了过来,想要帮忙准备食材。余晚星笑着给他们分配了任务:许明负责将面粉倒进干净的木盆里,仔细筛一遍,去除里面的杂质;许兰负责清洗装点心的竹篮和油纸,确保干净卫生;小一点的孩子们则负责将红糖捣成粉末,虽然动作有些笨拙,时不时会把红糖粉洒到地上,但每个人都做得格外认真。
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余晚星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次点心售卖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改变生活。
接下来,就是制作点心的关键环节了。余晚星特意挑选了用灵泉水制作点心,她相信,凭借灵泉水带来的绝佳口感,一定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她借口去打水,悄悄在水桶里加了适量的灵泉水,确保颜色和普通水无异,才端了回来。
制作点心时,余晚星格外用心。她先将面粉、红糖粉和适量的菜籽油混合在一起,再加入掺有灵泉水的水,用手轻轻揉搓,直到揉成光滑细腻的面团。许明在一旁帮忙,学着母亲的样子,用力揉着面团,小脸憋得通红;许兰则负责将揉好的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再用手掌轻轻压扁,做成饼干坯。
孩子们的参与让制作点心的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许明不小心把面团粘到了脸上,变成了“小花猫”,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许兰做的饼干坯形状各异,有的像圆形,有的像方形,还有的像小动物,可爱极了。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第一批点心终于制作完成了。有金黄酥脆的烤饼干,有软糯香甜的糖糕,还有小巧玲珑的糯米团。每一种点心都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孩子们忍不住伸手想要拿一块尝尝,却被余晚星拦住了:“这些点心是要拿到镇上去卖的,等卖了钱,娘再给你们做新的!”孩子们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听话地点点头。
余晚星将制作好的点心小心翼翼地放进干净的竹篮里,用油纸盖好,防止灰尘落在上面。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才将竹篮放在一旁,准备休息。
躺在床上,余晚星却毫无睡意。她心里既期待又紧张——期待着明天点心能卖个好价钱,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又紧张着万一点心卖不出去,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她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明天一切顺利,希望镇上的人能喜欢她做的点心。
同时,她也在思考着明天去镇上售卖的细节:该在集市的哪个位置摆摊?如何向顾客推销点心?定价多少才合适?这些问题在她脑海里反复盘旋,让她久久无法入眠。她知道,这次点心售卖对她和孩子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会,她必须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