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嘴,别多话。”被问询的民夫没有那么多好奇心,只埋头干活。
听到这话,对面的民夫表情讪讪,绕开这具尸体。
他们谈论的是檀石槐的尸体。这具尸体有专人处理,会割下头颅并封存,直接先一步送回洛阳朝廷。
至于檀石槐脸上欣慰、释怀的笑,确实堪称诡异。
袁基看到这颗头颅时,倒是没有什么多余情绪。
他大概知道檀石槐为什么笑,只可惜事情怕是不会如檀石槐所想一般发展。
等众人休息够了,袁基带着汉军前往鲜卑中部营地。
这里早被先遣汉军包围,确保不放出一人。
成王败寇,鲜卑战败,就该有战败的觉悟。
从此以后,鲜卑这一代人会作为汉人的奴仆,为过去的鲜卑赎罪。而下一代?抱歉,他们不会有下一代了。
在满营地鲜卑人的喊叫声里,袁基又派出一队人马,檀石槐如果得知他们所走的方向,在地下恐怕笑不出来。
草原向西一路行走,会慢慢过渡到沙漠地带。
满天风沙扑在一队迁徙者的脸上,扑得人睁不开眼睛。
“嗒嗒!嗒嗒!”四周马蹄声响起。
很快,一队骑兵就赶到了迁徙队面前。
“你是鲜卑人吗?”
檀石槐的仆从木律抬头,看着骑在马上的士兵,摇了摇头:“不是。”
然而他一开口,带有鲜卑口音的汉话就暴露了。
骑兵立马抽出兵器,开始歼灭这队人马。
鲜卑语夹杂着大吼。
在这队鲜卑人的喊叫声中,骑兵们更确认他们是鲜卑人了,歼灭速度瞬间加快。
袁基其实早早就探得这队人马的消息,檀石槐自认为隐蔽,将一队他的族人,以及和连的孩子都悄悄护送走。
但其实鲜卑中部四周早就被袁基包围了,四面八方都是袁基手下情报组织人手充当的斥候,帮袁基探查各种风吹草动。
在发现的一刻,袁基按下不表,省的檀石槐还有后招。
檀石槐大概是想学匈奴。
自从匈奴被大汉打服后。
南匈奴成为依附大汉的附属族群,北匈奴则早就逃亡、迁徙、流浪,不知道流浪到什么地界上去了。
目前来看,檀石槐没有什么其他招数,袁基可不想跟他们玩什么“反汉复鲜卑”的戏码,要灭族,就要灭得彻底。
在灭鲜卑一族这件事上,所有汉人的思想都高度一致。
原本打不过的时候另说,但如今既然能打过,还将鲜卑打得彻底抬不起头,就该乘胜追击,一举永除后患。
没得罪汉人倒是无妨,但鲜卑同汉人结了血仇,若斩草不除根,可不是汉人作风。
因此,当消息传到洛阳朝廷之时,所有人都欢欣鼓舞,一片赞颂之声远程送给大汉骠骑。
随着战报一次又一次传回洛阳,洛阳朝廷仿佛从未有过阴霾一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这喜气维持数月,从未在众人的脸上挪走。
对外战争的胜利,这是每个大汉人都会为之骄傲的事,所有的内部争斗只能放在暗处,在明面上,没有一个人不为此事庆贺。
尤其是最后这一战大胜的消息,以及随后发来洛阳的檀石槐头颅的加持,更是往众人的喜气上添了一把热火。
这几个月,所有人的目光全聚焦于远在草原的袁基身上。
再无人敢在此时生出什么事端。
若是因某些人的某些事,导致大汉骠骑出现什么失误,无论是不是因为这些人的原因,史书上怕是也会为其添一笔骂名。
在这种情况下,满朝文武骤然发现,众人竟没什么烦恼了。
众人唯一的烦恼就是如何压住天子刘宏,不让他封袁基为大将军。
当然,他们全部都是为了袁基好。
大将军在汉末,基本已经成为了外戚的代名词,下场有的好,有的不好,但大都为天子所忌惮之人。
袁基不缺这个名头节制天下兵马,骠骑将军的职位已经很高了。
所以袁基集团以及汝南袁氏集团的众人,皆费尽心力拉住刘宏,不让他任性。
可刘宏会听吗?
那肯定是不会。
他不仅不听,在一片反对声中,甚至觉得自己更应该完成对友人的承诺。
霍去病之官位,士纪当得,卫青之官位,士纪难道当不得吗?!
于是大手一挥,在谁都没告诉的情况下,刘宏直接写了一份封袁士纪为大将军的圣旨。
幸亏见刘宏又开始闹幺蛾子,所有与袁基交好之人都去信数封告知袁基。
另一边,袁基在前线骤然接到一堆书信,也是哭笑不得。
他早就通过在洛阳的情报组织得知了此事,众人来信正好,他倒是有理由私下拒绝此事了。
于是,袁基飞快去信一封,成功劝住刘宏。
袁基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表示:自己为大汉征战,不为名望,不求官位,只为天子,只为大汉。
所以大将军之位还是免了,刘宏可以多提拔提拔他手下将领。
刘宏倒是很听话。
他准备了一堆空白圣旨,等着袁基等人班师回朝,就大肆册封此次北征鲜卑的其他将领。
又见袁基语气诚恳,说不可封大将军,刘宏又立马把写好的圣旨给烧了。
但圣旨烧完之后,刘宏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发泄自己兴奋激动的心情。
鲜卑!
灭族!
这两个词带给了他无限的快乐。
不封大将军,他该封赏什么来表达他对士纪的感激之情啊?
倒也不怪刘宏如此激动,他的开心,是一步步积累的。
早在袁基兵出三路之时,刘宏就忍不住兴奋又炫耀。
他询问满朝文武:“诸卿可知士纪所出兵马为哪三路?!”
下首众大臣还没来得及出列附和刘宏,刘宏直接自己把答案说出来了。
“就是朕当年所出的三路!!”
说完之后,刘宏忍不住骄傲。
这是不是代表,他刘宏指挥兵事还是很有天赋的?
且当年的事,错不在他,错在那三个将领没有好好打,也错在洛阳全是拖后腿的官员和士族,不然大汉怎么可能败得那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