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心那场无声的较量,像一块烧红的烙铁,在每个人心里都烫下了印记。恐慌和不安是难免的,但更强烈的,是一种被逼到墙角后、破釜沉舟的狠劲儿。事务所的气氛变了,如果说之前还带着点探索新领域的兴奋,那么现在,则彻底沉了下来,像一块被反复捶打的铁胚,正在冷却中凝聚着硬度。
林小满几乎把自己焊在了那张旧沙发里,面前摊开的不再只是父亲的深蓝色笔记,还有苏晓根据笔记原理整理出的能量频率图谱、案例分析报告,厚厚一摞,散发出油墨和旧纸混合的、略带焦躁的气味。他的眼睛因为缺乏睡眠布满了血丝,但眼神却亮得吓人,像两点不肯熄灭的炭火。
他不再满足于理解父亲的理论,而是开始疯狂地“反刍”他们之前所有的经历。红光厂的淤塞、十字路口的冲突、逸庐的记忆、童谣的回响、厕所的烦躁、信箱的失语,乃至刚刚发生的艺术中心污染事件……每一个案例,都被他放在父亲建立的“城市医学”框架下,掰开了,揉碎了,反复分析。
“看这里,”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指着屏幕上并排显示的两个能量波形图,一个是艺术中心“噪音”的,另一个是之前十字路口那种由惊吓和悲伤自然形成的负面能量,“结构完全不同。自然形成的负面能量,哪怕再混乱,其内部仍有某种‘逻辑’,源于真实的情感和记忆。而‘噪音’……”他的手指点向那个扭曲、充满锯齿和突变尖峰的波形,“它没有‘根’,它的混乱是纯粹的、为了破坏而破坏的,像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熵增武器。”
苏晓坐在他对面,面前平板电脑的光映着她严肃的脸。“它在模仿,但模仿得‘失真’。就像一段被恶意篡改的代码,表面看起来功能类似,内核却充斥着漏洞和陷阱。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这种‘失真’来识别它。”
老周坐在他的藤椅里,闭着眼,似乎在养神,但那双戴着白手套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节却微微绷紧。他没有看那些复杂的数据和图表,但他听得极认真。等到林小满和苏晓的讨论告一段落,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老人特有的沉缓:
“格(这)就像……认人。”他睁开眼,目光清明,“好人坏人,光看穿着打扮分辨不出来。得看眼神,看举止,看遇到事儿的时候,他骨头里透出来的那股子‘气’。格(这)‘噪音’,它学得再像,它骨子里那股子‘破坏’的‘气’,变不了。”
这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林小满脑中混沌的迷雾。对啊!频率可以模仿,结构可以伪装,但能量的“意图”,那股最本质的“气”,是无法完全掩盖的!父亲笔记里反复强调“纯粹的小事能量”是抗体,正是因为这种源于真心、毫无杂质的善意,其“气”是纯粹而稳固的,是“噪音”那充满破坏欲的“气”无法模仿和侵蚀的!
“我们需要提升感知的‘分辨率’!”林小满猛地站起身,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变调,“不能只停留在分辨频率的类型和强度上,要学会感知能量背后的‘意图’!分辨哪是自然产生的‘情绪’,哪是‘噪音’伪装和扭曲的‘恶意’!”
这个目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如登天。感知能量的“意图”,这几乎触及了能量本质的层面,玄之又玄。
但没人退缩。
接下来的日子,事务所变成了一个临时的“感知特训营”。林小满成了最严苛的教官,也是最先倒下的那个。他近乎自虐般地压榨着自己的精神力,反复对比、感受不同性质的细微能量,试图捕捉那虚无缥缈的“意图”差异。超清视力过度使用带来的眩晕和刺痛成了家常便饭,有几次他甚至因为精神透支,直接晕倒在工作台前。
顾小飞看不下去了,拎着外卖强行把他按在沙发上休息:“小满哥!你这么搞不行!人是铁饭是钢,你先给我把饭吃了!”
林小满只是胡乱扒拉几口,眼神却依旧执拗地盯着那些能量图谱,嘴里喃喃着:“差一点……还差一点……”
苏晓则试图从技术层面辅助,她设计了一套复杂的反馈系统,当林小满感知到特定“意图”时,系统会给出不同颜色的光信号提示。但这需要林小满先能稳定地捕捉到那种感觉,进展缓慢。
老周的方法更“土”,但也更直接。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堆乱七八糟的旧物件——有小孩玩坏的玩具,有夫妻吵架时摔碎的杯子,也有老人珍藏多年的纪念品。他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让林小满蒙上眼睛,只凭感知去触摸,去分辨每一件物品上残留的能量“气韵”,是悲伤?是不甘?是温暖?还是……空洞的破坏?
这法子笨拙,却极其有效。在一次次的触摸和分辨中,林小满对能量“意图”的感知,如同被反复打磨的刀锋,渐渐变得敏锐起来。
转机发生在一个深夜。林小满又一次因为精神透支,趴在堆满资料的工作台上昏睡过去。迷迷糊糊中,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栋灰墙小楼,看到了父亲那半透明的、承载着无尽重量的身影。
没有言语的交流,只有一股庞大而温和的意念,如同温暖的洋流,包裹了他疲惫的灵魂。那意念中,没有具体的知识传授,只有一种对城市深沉的爱与守护的“意志”,一种历经磨难却始终不曾动摇的“安定”。
林小满猛地惊醒过来,窗外天光微亮。他发现自己不知何时泪流满面,但心中却一片澄澈清明,之前所有的焦躁和困顿仿佛被那梦境中的暖流洗涤一空。
他再次将感知投向工作台上那些用于练习的旧物件。这一次,世界在他“眼”中变得截然不同。他不仅能“看”到能量的颜色和形状,更能清晰地“感觉”到它们内在的“质地”——那只摔碎的杯子上,残留着愤怒爆发时的尖锐和事后的悔恨;那件旧玩具上,萦绕着天真玩耍的欢快和失去兴趣后的淡淡遗忘;而混在其中的、一件苏晓故意放置的、曾被“噪音”轻微污染过的书签,其能量场虽然伪装出了宁静的表象,内里却透着一股冰冷的、贪婪的“空洞感”!
他做到了!
“我分出来了!”林小满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指着那枚书签,“就是它!这种感觉……冰冷,空洞,只想吞噬和破坏!这就是‘噪音’的‘意图’!”
这突破性的进展,让所有人都振奋不已。这意味着,他们拥有了在“噪音”伪装成形之前,就将其识别出来的可能!
淬火已成,利刃初露锋芒。尽管前路依旧布满荆棘,那个名为“噪音”的阴影依旧庞大而未知,但此刻的事务所,已经不再是那只会被动挨打、仓促应战的队伍。他们拥有了更敏锐的眼睛,更坚定的意志,和一把刚刚磨砺出的、能够直指敌人核心的“心灵之刃”。
下一次遭遇,必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