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古老的北京城沐浴在节日的喜庆之中,而那座底蕴深厚的四合院,更是被精心装点,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暖意。
姜南星早早起身,心中既期待又带着一丝见众多周家亲眷的紧张。她打开了那个来自“胡师傅”老裁缝铺的精致衣盒,里面静静躺着那件墨绿色暗纹锦缎旗袍。这是周母坚持要为她在中秋家宴上准备的“战袍”。
当她换上旗袍,走到穿衣镜前时,自己也微微怔住了。合体的剪裁完美地勾勒出她纤细的腰身和玲珑的曲线,墨绿色的锦缎衬得她肌肤愈发白皙剔透,立领设计凸显了她修长的脖颈,显得端庄又雅致。旗袍上精致的暗纹在光线下若隐若现,平添了几分低调的奢华与韵味。她将长发在脑后松松挽起,略施粉黛,镜中人眉眼如画,气质温婉,既有江南女子的柔美,又不失大家闺秀的沉静大气。
她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房门,走向已然热闹起来的庭院。
彼时,周惟清正和堂弟周惟扬、表妹林悦等人一起悬挂灯笼、布置花卉。周惟扬爬在梯子上,林悦在下面指挥着“左边高点,再高点!”,周惟清则站在稍远处,含笑看着,偶尔出声调整一下布局。阳光透过石榴树的枝叶,在他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就在这时,东厢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所有人的目光,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被那从门内袅袅走出的身影吸引了过去。
时间仿佛有片刻的静止。
姜南星步履轻盈地走在青石板上。中秋的阳光金灿灿的,笼罩在她身上,那身墨绿色旗袍流光溢彩,将她窈窕的身姿、温婉的气质衬托得淋漓尽致。她脸上带着些许羞涩的红晕,眼神清澈,如同古画中走出的仕女,瞬间与这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融为一体,美得不可方物。
周惟清只觉得呼吸一滞,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目光牢牢锁在她身上,再也移不开分毫。他早知道她穿旗袍会好看,却没想到竟是如此惊艳,仿佛这身旗袍就是为她而生。
“哇——!!!” 最先爆发出惊呼的是林悦,她夸张地捂住嘴,眼睛瞪得溜圆,“南星姐姐!你也太美了吧!这旗袍!这气质!天呐,我哥真是捡到宝了!”
梯子上的周惟扬也看直了眼,差点没扶稳,连忙抓住梯子,憨憨地笑道:“嫂子……你这……这也太好看了!跟画儿里走出来似的!”
连在廊下陪着奶奶说话的堂姐周敏也闻声望来,眼中满是惊艳,笑着对奶奶说:“奶奶,您快看南星,真像您年轻时那张照片里的样子。”
奶奶眯着眼,仔细端详着,脸上笑开了花,连连点头:“好,好,这身段,这气度,配这旗袍,正合适!惟清这小子,有眼光!”
周母正从厨房方向过来,手里还拿着准备装饰的彩绸,看到姜南星,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无比自豪和喜悦的笑容,快步走上前,拉着姜南星的手,上下打量着,眼眶竟有些湿润:“好孩子,真好看!胡师傅的手艺果然没得说,这旗袍就像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一样!我们周家的儿媳妇,就该是这个样子!”
姜南星被大家夸得不好意思,脸颊绯红,微微低下头:“阿姨,您过奖了……”
“不过奖,一点都不过奖!”周母喜滋滋地,转头寻找儿子的身影,看到周惟清还站在原地,目光深邃地望着这边,便嗔怪道,“惟清,还傻站着干什么?还不快过来!”
周惟清这才如梦初醒,他大步走过来,无视周围弟妹们戏谑的目光,径直走到姜南星面前,他的目光如同最温柔的网,将她细细笼罩。
“很美。”他低声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南星,你今天特别美。”
姜南星抬起头,望进他盛满柔情与惊艳的眼眸,心中的紧张和羞涩奇异地平复了下去,只剩下满满的甜意。她弯起唇角,轻声回应:“谢谢。”
随着日头升高,周家的亲眷们陆续到来。二叔二婶、大伯大伯母、姑姑姑父……每一次有新客人进门,几乎都会在第一眼看到姜南星时,露出惊艳和赞叹的神情。
“建业,嫂子,这就是南星吧?哎呀呀,真是俊俏!这旗袍穿得,太有味道了!”二婶拉着姜南星的手,赞不绝口。
“怪不得惟清藏着掖着,这么好的姑娘,是得看紧点!”大伯母也笑着打趣。
庭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爷爷、周部长、二叔、大伯等男性长辈们坐在廊下的茶座旁,品着香茗,聊着家国大事,偶尔将目光投向院子里忙碌的年轻人,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周母则带着二婶、大伯母、姑姑等女性长辈,以及能干的保姆们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今晚的中秋宴席是重中之重,既要丰盛,又要寓意吉祥。周母虽是女主人,但这两天为准备去英林订婚的事宜操劳不少,周部长时不时就会踱步到厨房门口,低声叮嘱一句:“雅君,别太累着,有些事让她们去做就好。”周母嘴上应着“知道了”,手上的活儿却不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光彩。
而院子中央,则成了年轻人的天下。在周惟清的带领下,周惟扬、林悦、周敏夫妇以及几个年纪稍小的堂弟表妹,一起动手装饰庭院。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彩色的绸带缠绕在廊柱间,各式各样的花卉盆景被摆放得错落有致。
“哥,这个‘福’字灯挂这里怎么样?”林悦举着一个精致的走马灯喊道。
周惟清正扶着梯子,让周惟扬挂一串小灯笼,闻声回头看了看,指挥道:“再往右边挪一点,对,就是那里。”
姜南星也想帮忙,刚拿起一个准备挂在石榴树上的小玉兔灯笼,周惟清就立刻走了过来,很自然地接过去:“这个我来,有点高,你别踮脚。”他轻松地将灯笼挂好,低头对她温柔一笑。
林悦在一旁看得直咂嘴:“啧啧啧,没眼看,真是没眼看!哥,你也太偏心了吧!”
周惟扬也从梯子上探下头,起哄道:“就是!嫂子,你看我哥,以前对我们可没这么细心!”
周惟清面不改色,瞥了他们一眼:“你们能跟她比?”
一句话,惹得众人哄堂大笑,姜南星更是羞得轻轻捶了他一下,心里却比吃了蜜还甜。
华灯初上,月华初升。一轮皎洁的圆月如玉盘般悬挂在墨蓝色的天幕上,清辉洒满庭院。周家的中秋团圆宴也正式开席。
巨大的圆形餐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象征团圆的红烧圆蹄、寓意富贵的葱烧海参、代表吉庆的清蒸鲈鱼、肥美诱人的大闸蟹……还有各色精致的点心、时令鲜果,以及必不可少的、各式各样的月饼。酒杯里斟满了醇香的美酒和清甜的果汁。
众人依次落座。周部长和周母自然坐在主位,爷爷坐在上首,周惟清和姜南星紧挨着周母坐下,其余亲眷按长幼次序围坐。小家伙妞妞兴奋地坐在儿童餐椅上,眼睛滴溜溜地盯着桌上的大虾。
周部长作为一家之主,首先举杯,他面容温和,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家人,最后在周惟清和姜南星身上停留片刻,声音沉稳而有力:“今天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首先,欢迎我们周家未来的新成员,南星,回家过节!”
所有人都笑着看向姜南星,鼓起掌来。姜南星连忙站起身,端起酒杯,微微躬身。
周部长继续道:“其次,更要宣布一个喜讯。中秋节后,我们全家将前往英林,与南星的父母见面,正式商议惟清和南星的订婚事宜!这标志着我们周家即将迎来一位优秀、善良的新成员!来,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了团圆,为了这桩美满的姻缘,干杯!”
“干杯!”
“祝福惟清和南星!”
“订婚快乐!早生贵子!”林悦笑嘻嘻地喊道,又被周敏笑着拉了一下。
清脆的碰杯声响起,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餐厅。姜南星在周惟清鼓励的目光下,喝了一小口果汁,心中被巨大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包围。
接下来,便是热闹的聚餐时间。周母不停地给姜南星夹菜:“南星,尝尝这个蟹,正是肥的时候。”“这个点心是家里厨师最拿手的,你肯定喜欢。”
其他长辈也纷纷表达关爱。二婶笑着说:“南星,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常回来看看。”大伯母则道:“订婚的事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连小家伙妞妞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勺子费力地舀起一个虾球,摇摇晃晃地想要递给姜南星:“舅妈,吃……吃虾虾!”
姜南星连忙接过,心里软成一片:“谢谢妞妞!”
周惟清在一旁,细心地为她剥着蟹壳,将剔好的蟹肉放到她碟子里,动作自然流畅。他看着姜南星在家人中间逐渐放松,言笑晏晏,与亲友们融洽相处的模样,眼底深处是化不开的浓情与满足。
宴席过后,撤去杯盘,换上清茶、月饼和各式干果点心。众人移步庭院,正式开始赏月活动。
皎洁的月光如水银泻地,将庭院照得亮堂堂的。大红灯笼与清辉交相辉映,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大家围坐在摆满吃食的圆桌旁,或是坐在廊下的藤椅上,赏月、聊天、品茶、吃月饼。
“我们来玩猜灯谜吧!”林悦最是活跃,早就准备了一叠灯谜纸条,“猜对了有奖,猜错了嘛……就表演个节目!”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尤其是年轻一辈的积极响应。
林悦抽出第一张纸条:“‘一轮明月照窗前’,打一礼貌用语。谁知道?”
周惟扬抓耳挠腮,堂姐周敏沉吟片刻,笑道:“是‘光临寒舍’吗?”
“bingo!敏姐厉害!”林悦欢呼着送上一份小礼物。
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灯谜一个接一个,有猜字的,有猜地名的,有猜成语的。周家长辈们也饶有兴致地参与其中,爷爷偶尔还能猜出几个非常古老的谜语,赢得满堂彩。
周惟清和姜南星并肩坐在一张长椅上,他悄悄握住她的手,在月光下,在亲友的欢声笑语中,十指紧扣。
“冷不冷?”他低声问,晚上的秋风带着一丝凉意。
“不冷。”姜南星摇头,靠他更近了一些,心里暖暖的。
轮到他们猜谜时,两人便凑在一起低声商量,偶尔姜南星灵光一现猜中了,周惟清便会投来赞许的目光,仿佛比他自己猜中了还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