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22日,星期三下午,深圳的气温有些反常地升高,仿佛预示着这个冬天不会太平静。远航集团总部大楼的财务会议室内,气氛比室外的温度更加凝重。
萧远比预定时间早到五分钟,财务总监赵明和周伟华已经等在会议室。赵明面前摆放着厚厚的财务报表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数据简报,而周伟华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手中把玩着一支钢笔,显然对这次会议的主题不太理解。
“萧总,这是您要的东南亚各国最近三个月的经济数据汇总。”赵明将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推到萧远面前,“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主要经济指标。”
萧远接过文件,却没有立即翻开,而是直接切入主题:“赵总,你先简要说说泰国目前的经济情况,特别是外债结构和外汇储备。”
赵明推了推眼镜,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泰国经济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但隐患不少。截至去年底,泰国外债总额达900亿美元,占Gdp的50%以上,其中短期外债占比超过60%。外汇储备约380亿美元,但考虑到泰铢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这个储备规模可能不足以应对大规模资本外流。”
周伟华终于放下手中的钢笔,疑惑地看向萧远:“萧总,我不太明白,我们集团在东南亚的业务量并不大,尤其是泰国市场,去年全年贸易额不到200万美元,为什么突然对这个地区如此关注?”
萧远沉默片刻,目光扫过会议室墙上的世界地图,最终停留在东南亚区域。他起身走到地图前,用手指轻轻点着泰国所在的位置。
“你们知道蝴蝶效应吗?”萧远突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赵明和周伟华面面相觑,周伟华迟疑地回答:“是说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龙卷风那个理论?”
“正是。”萧远转身面对两人,“世界经济已经越来越一体化,一个地区的经济波动,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其他地区。泰国经济表面繁荣,实则隐患重重。”
他走回座位,翻开赵明准备的数据报告,直接翻到泰国房地产泡沫的相关章节。
“看看这些数据,泰国房地产价格在过去五年上涨了四倍,曼谷商业区的写字楼空置率已经达到15%,但新的建设项目仍在不断上马。这种狂热不可能持续。”
周伟华不以为然地摇头:“萧总,我上个月刚去过曼谷,那里的繁荣是实实在在的。新建的高楼大厦,满街的进口豪华汽车,购物中心人满为患...我不认为这种情况会突然改变。”
萧远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提出了一个具体问题:“如果我们现在在泰国的客户要求延长付款期限,我们的政策是什么?”
赵明回答:“按照现行政策,对泰国客户的信用期最长是90天,超过需要特批。”
“从今天起,所有对泰国业务的信用期缩短至30天,特殊情况需要我亲自批准。”萧远果断下令,“同时对已有泰国客户进行信用复审,对财务状况可疑的客户,要求提前付款或增加抵押品。”
周伟华明显感到不满:“萧总,这会严重影响我们在泰国的业务拓展!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在提供更优惠的付款条件来抢占市场。”
萧远的目光变得锐利:“伟华,我问你,是短期业务增长重要,还是资金安全重要?”
“两者可以平衡...”周伟华试图争辩。
“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可以平衡,在风暴来临前,必须做出选择。”萧远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我理解你的业务压力,但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商量余地。”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赵明小心翼翼地打破僵局:“萧总,除了泰国,其他东南亚国家是否需要采取类似措施?”
萧远思考片刻后回答:“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情况类似,但泰国是最薄弱的环节。对其他国家的业务,也要提高风险意识,但具体措施可以逐步推进。”
他转向周伟华,语气缓和了一些:“伟华,我知道这个决定会让你的工作更难做。但请相信我,我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东南亚地区可能面临一场金融风暴。当风暴来临时,现金为王。”
周伟华叹了口气:“萧总,我跟随您七年了,您的判断很少出错。我会执行您的指示,但希望您能理解,一线业务团队会有很大的反弹情绪。”
“我理解。”萧远点头,“你可以将责任推给我,就说是董事长的强制要求。但同时,也要向团队解释,这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安全。”
会议又进行了一小时,萧远详细询问了集团在东南亚各国的资产暴露情况,特别是通过香港子公司进行的投资。赵明提供的数据显示,远航集团在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并不多,但通过贸易应收账款和当地银行承兑的形式,风险暴露约达5000万美元。
“5000万...”萧远轻声重复这个数字,闭上眼睛,似乎在思考什么。
周伟华和赵明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知道,这是萧远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实际上,萧远正在调出系统面板,使用LV30的【行业趋势预测】功能,专门分析东南亚金融风险。
系统界面在萧远脑海中展开:
【区域经济风险分析:东南亚地区(1997年1月)】
【泰国金融体系稳定度:32%(高风险)】
【泰铢汇率制度可持续性:28%(极高风险)】
【危机传导至香港概率:73%(高概率)】
【对中国大陆实质影响:中等(主要通过香港和贸易渠道)】
系统给出的数据比一个月前更加悲观。萧远继续询问系统:“泰国危机爆发的可能时间点?”
【基于当前数据模型,关键时间窗口:1997年6月-7月,概率68%】
萧远睁开眼睛,对赵明下达进一步指令:“除了收紧贸易信贷,我们还需要逐步减少在东南亚地区的货币市场投资。特别是泰国银行发行的短期票据,到期后不再续投。”
赵明迅速记录,同时提出专业意见:“萧总,如果我们大规模撤离,可能会引起当地合作伙伴的警觉。”
“分批次进行,不要集中操作。”萧远回答,“同时,增加美元资产的配置比例。我认为美元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内会走强。”
周伟华忍不住再次提问:“萧总,您是基于什么判断美元会走强?目前主流观点是美元对主要货币会保持稳定或小幅贬值。”
萧远早已准备好说辞:“东南亚各国货币多数与美元挂钩或保持稳定汇率。如果这些国家发生危机,维持汇率稳定的压力会巨大。一旦任何一国放弃固定汇率,资本会涌向美元避险。这是一种连锁反应。”
他停顿一下,观察两人的反应,继续解释:“这不是我凭空想象。你们可以研究一下1992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当时索罗斯是如何狙击英镑的。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往往有相似之处。”
赵明若有所悟:“您的意思是,泰国可能成为亚洲的‘英国’?”
“类似,但具体情况不同。”萧远谨慎地回答,“泰国目前的情况与当年的英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全球经济已经高度关联。”
会议结束时,萧远特别叮嘱周伟华:“对业务团队,不要过度渲染危机情绪,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只是执行更加谨慎的风险控制政策。”
周伟华点头表示理解:“我知道怎么做,萧总。”
离开财务会议室,萧远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来到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未来趋势研究小组”的办公区。这个小组被安排在28层的一个角落,相对安静,便于专注研究。
组长李瀚正带着王明和赵琳整理刚刚从美国寄来的最新一期《wired》杂志,看到萧远到来,三人立即起身。
“不必客气,你们继续。”萧远示意他们坐下,自己则拿起一本杂志随手翻看,“怎么样,适应新工作了吗?”
李瀚代表团队回答:“正在逐步进入状态。我们已经建立了基础的信息收集渠道,王明也成功申请到了国际互联网接入账号,虽然速度很慢,但可以实时获取一些美国网站的信息。”
萧远点头表示满意,突然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你们对东南亚的互联网发展情况有了解吗?”
三人面面相觑,赵琳谨慎地回答:“根据我们收集的资料,东南亚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远低于美国和欧洲,甚至落后于中国。新加坡相对领先,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有少量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但用户规模很小。”
萧远若有所思:“如果东南亚发生经济动荡,对互联网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李瀚思考片刻后回答:“短期看,经济动荡会抑制投资,包括对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但长远看,如果危机导致传统行业重组,可能会加速新经济模式的崛起。美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经历过类似阶段,经济调整期往往也是创新活跃期。”
萧远的眼睛微微一亮:“有意思的观点。把这个问题作为你们的一个研究课题,分析一下经济危机与科技创新的关系,特别是对互联网这种新兴行业的影响。”
“好的,萧总。”李瀚迅速记录下这个新任务。
离开研究小组区域,萧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落地窗外,深圳的天空开始积聚乌云,似乎一场冬雨即将来临。
他坐在办公桌前,再次调出系统面板,这次使用了【人际扫描】功能,评估周伟华对今天会议内容的接受度。
【扫描对象:周伟华】
【对决策理解度:65%】
【执行意愿:88%(基于对扫描对象的信任)】
【潜在疑虑:担心业务流失,对危机严重性存疑】
萧远微微皱眉。周伟华的执行力毋庸置疑,但显然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次调整的必要性。这也是正常的,毕竟除了系统提供的预警,目前公开的经济数据和经济学家观点,对东南亚仍然是一片乐观。
他需要更多证据来说服团队。
“帮我接香港子公司的张总。”萧远通过内部电话对秘书说。
几分钟后,电话接通,香港子公司负责人张振华的声音传来:“萧总,您好。”
“张总,最近香港市场对东南亚的关注度如何?”萧远开门见山。
张振华的回答带着几分香港人特有的务实:“最近一个月,有几家国际投行发布了针对泰国经济的预警报告,市场开始有了一些讨论。但主流观点仍然认为泰国能够平稳过渡。”
“你们子公司对东南亚的风险暴露有多少?”萧远直接问。
张振华显然对数据了如指掌:“直接贷款和投资约2000万美元,主要是对泰国和印尼的房地产项目。另外有约3000万美元的贸易融资,主要是对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电子产品出口。”
“开始逐步缩减这些风险暴露,特别是房地产相关投资。”萧远下达指令,“不要引起市场注意,分批进行。”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张振华谨慎地问:“萧总,您认为危机会波及香港吗?”
萧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怎么看?”
张振华思考后回答:“香港刚回归半年,有祖国支持,基本面稳固。但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如果东南亚发生危机,国际资本可能会重新评估整个亚洲市场,香港难以独善其身。”
“很有见地。”萧远表示赞同,“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准备。既要防范短期冲击,也要为危机后的机会做好准备。风暴中既有危险,也有机遇。”
结束与张振华的通话,萧远站在窗前,看着窗外开始落下的雨滴。深圳的街景在雨幕中略显模糊,但依然充满活力。
他知道,自己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亚洲金融危机将是远航集团成立以来面对的最大外部挑战,但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问题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过早行动会牺牲利润,过晚行动则会陷入被动。
下班后,萧远驾车回家。雨已经停了,深圳的夜晚灯火通明,完全看不出任何危机将至的迹象。
家中,马婷婷正在喂两个孩子吃辅食。八个月大的双胞胎已经可以坐得很稳,对食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今天怎么这么晚?”马婷婷问,同时熟练地擦去小儿子萧武脸上的胡萝卜泥。
萧远脱下外套,洗过手后接过喂食的工作:“开了个会,讨论东南亚业务的风险控制。”
马婷婷敏锐地察觉到丈夫语气中的凝重:“情况很严重吗?”
萧远小心地喂了一勺糊状食物给大儿子萧文,同时回答:“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严重。我决定收紧对东南亚的信贷政策,特别是泰国。”
马婷婷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看着萧远喂孩子的专注侧脸。七年的婚姻生活让她深知,萧远在商业决策上有着超乎常人的远见。
“需要我做什么?”她简单地问。
萧远转头看向妻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马婷婷从来不会盲目质疑他的决定,而是在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提供帮助。
“集团公司层面我会处理。你那边,华南区的业务也要加强现金流管理,特别是对东南亚有出口业务的客户,要提高警惕。”
马婷婷点头:“明白。事实上,我已经注意到一些迹象——最近两个月,部分东南亚客户的付款速度明显放缓,各种借口也多了起来。”
萧远的眼神变得锐利:“有哪些客户?金额大吗?”
“主要是泰国和印尼的几家服装进口商,总额约500万美元。我已经让财务部门加强催款了。”马婷婷回答。
萧远沉思片刻:“如果对方继续拖延,可以考虑提供小额折扣鼓励提前付款,甚至接受部分货品退货。目标是在三个月内将应收账款减少至少30%。”
马婷婷略显惊讶:“这么紧急?”
“我怀疑我们时间不多了。”萧远的声音低沉。
喂完孩子,保姆带他们去洗澡,夫妻二人难得有片刻独处时间。
马婷婷为萧远泡了一杯茶,轻声问:“你最近压力很大,是吗?”
萧远接过茶杯,苦笑道:“有点。明明知道风暴要来临,却无法让所有人理解,这种滋味不好受。”
“我记得1990年我们刚认识时,你也经常有这种表情。”马婷婷微笑着回忆,“当时你刚从广西来到广东,身上只有不到一百块钱,却坚信自己能创造一番事业。”
萧远也笑了:“那时你总觉得我异想天开。”
“但我还是选择了相信你。”马婷婷握住丈夫的手,“这一次也一样。无论你的判断看起来多么与众不同,我都会支持你。”
萧远反握住妻子的手,心中充满感激。重生以来,马婷婷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事业上最坚定的支持者。
晚上九点,孩子们已经入睡,家中恢复安静。萧远在书房整理当天的会议纪要,同时思考下一步行动计划。
他打开电脑,调出集团在全球的资产分布图。远航集团经过七年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国的企业集团,业务涵盖贸易、房地产、制造业和初步的科技投资。
这种多元化结构在平稳时期可能显得不够专注,但在危机时期却是重要的风险分散手段。
“关键在于流动性。”萧远自言自语。
他调出系统面板,使用新解锁的【资源整合分析】功能,评估集团在危机中的脆弱性。
系统显示:
【远航集团抗风险能力评估】
【现金流充足度:良好(可支撑6个月正常运营)】
【短期债务比例:适中(占净资产35%)】
【资产流动性:中等(非流动资产占比偏高)】
【综合抗风险指数:73分(百分制,分数越高抗风险能力越强)】
73分的评分属于中等偏上,但离萧远期望的“稳健”还有差距。他的目标是在危机全面爆发前,将这一指数提升至85分以上。
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考,马婷婷端着一盘水果走进书房。
“还在工作?已经十点了。”她将水果放在书桌上,关切地说。
萧远揉了揉太阳穴:“马上就好。你先睡吧,我整理完这个思路就休息。”
马婷婷没有离开,而是坐在对面的椅子上:“说说你的完整计划吧。我知道你今天在会议上肯定没有全盘托出。”
萧远看着妻子洞察一切的眼神,知道瞒不过她,便坦诚相告:“我判断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可能会在半年内爆发,首当其冲的是泰国。危机将迅速蔓延至其他东南亚国家,然后冲击韩国和日本,最终香港也难以幸免。”
马婷婷的表情变得严肃:“这么严重?那中国内地呢?”
“内地由于资本账户管制,直接冲击有限。但通过香港和贸易渠道,间接影响不容小觑。”萧远解释,“我的策略是三步:首先是防御,确保集团现金流安全;其次是观察,等待市场恐慌到极致;最后是出击,在资产价格跌至谷底时选择性收购。”
“所以你现在做的收紧信贷、增加现金储备,都是防御阶段的工作。”马婷婷理解地点头。
“没错。”萧远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但防御不是被动防守,而是为反击积蓄力量。我相信,这场危机过后,亚洲经济格局将重新洗牌,远航有机会跻身真正的跨国企业行列。”
马婷婷思考片刻,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危机真的如你预测的那么严重,政府可能会出手干预。你的计划是否考虑了政策变数?”
萧远欣赏地看着妻子。经过多年商场历练,马婷婷已经具备了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政策洞察力。
“这正是最大的变数。”萧远承认,“特别是香港刚刚回归,中央政府一定会全力维护香港金融稳定。我们的行动必须符合国家整体利益,这是底线。”
马婷婷点头表示赞同:“无论如何,我支持你的决定。但希望你记住,无论事业多大,我和孩子们都需要你保持平衡。我不希望你像1994年那样,因为工作过度住院。”
萧远想起三年前那次因过度劳累导致的短暂住院,心生歉意:“我明白。这次不一样,我有系统辅助,也有你和团队的支持,不会重蹈覆辙。”
马婷婷走到丈夫身边,轻轻拥抱他:“我相信你。但答应我,每天工作不超过12小时,周末至少留出一天完全陪家人。”
“我答应你。”萧远郑重承诺。
送走妻子,萧远回到书桌前,继续完善自己的危机应对计划。他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撰写一份名为《远航集团金融危机应对预案》的机密文件。
在文件中,他详细列出了不同危机阶段可能采取的举措,从初期的现金流保障,到中期的选择性收购,甚至包括最坏情况下的业务重组计划。
完成预案时,已是深夜十一点。萧远站在书房的窗前,看着深圳稀疏的夜景灯光。这座城市的喧嚣已经沉寂,但仍有无数梦想和野心在黑暗中孕育。
他知道,自己正处在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转折意味着机遇;对于无准备的人,则可能是灾难。
“必须做好准备。”他轻声自语,关上了书房的灯。
第二天清晨,萧远比平时更早到达办公室。他让秘书安排了一场与投资部负责人的紧急会议,继续推进自己的资产调整计划。
泰铢疑云已经在他心中凝聚成一场确定的风暴,而现在,他需要让远航这艘大船调整航向,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