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五月四日,星期二。这是一个注定要在远航贸易有限公司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日子。
清晨七点刚过,金色的阳光便已迫不及待地刺破薄雾,带着南国初夏特有的热情与活力,慷慨地倾泻在深圳这片沸腾的土地上。位于罗湖区这栋新建写字楼第五层的远航贸易有限公司,迎来了搬迁新址后的第一个正式工作日。阳光透过宽大、洁净的落地玻璃窗,毫无阻碍地涌入,将整个办公区照得一片通明,光柱中细微的尘埃仿佛也被注入了生命,欢快地舞动。
空气里,的确还弥漫着一股新装修后特有的淡淡气味,那是腻子、油漆和新购置的办公家具散发出的混合体,并不难闻,反而隐隐透出一种“崭新开始”的信号。这股气味,与前台区域行政助理早早泡好的、散发着浓郁香气的速溶咖啡,以及角落里那几盆为净化空气而摆放的绿萝所释放的清新氧气交织在一起,更与从财务室方向飘来的、新打印文件特有的油墨清香奇妙地融合。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希望和干劲的早晨的气息。
这是一个真正崭新的办公环境。锃亮的米白色瓷砖地板光可鉴人,反射着天花板上整齐排列的格栅灯带的光晕。相比之前深南东路那间拥挤、嘈杂,电线如蛛网般缠绕的旧办公室,这里简直如同鸟枪换炮。宽敞明亮的开放式办公区,整齐地排列着崭新的灰蓝色隔断工位,每个工位上都已经配属了最新的奔腾处理器电脑(虽然大部分员工还在学习如何使用),电话机也是最新的型号。靠窗的位置,则设置了几间小型洽谈室和部门经理的独立办公室,磨砂玻璃隔断既保证了私密性,又不失通透感。最里间,就是今天最重要的舞台——那间配备了椭圆形胡桃木会议桌的中型会议室。
此刻,会议室厚重的窗帘已被完全拉开,阳光毫无保留地洒满每个角落,将会议桌映照得泛着温润的光泽。桌上,除了标配的纸巾盒和烟灰缸(虽然萧远已经提倡禁烟,但为接待客户还是备着),最显眼的便是那几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文件。最上面一份,封面是醒目的宋体大字——“远航贸易有限公司一九九二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右下角加盖了清晰的财务专用章,鲜红的印鉴仿佛为纸上那些令人振奋的数字做了最权威的背书。这些数字,如同沉默而有力的史诗,无声地诉说着过去四个月里,这家年轻公司所经历的奋战与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上午八点二十分左右,公司核心管理层开始陆续步入会议室。
第一个进来的是马婷婷。她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藏青色职业套装,内衬白色真丝衬衫,领口系着一个小小的蝴蝶结,既显干练又不失女性的柔美。她的头发一丝不苟地在脑后盘成一个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明亮自信的眼睛。她手中拿着一个厚厚的皮质活页夹和一台当时还颇为稀罕的笔记本电脑(虽然是厚重的那种),步伐沉稳而迅速。她先是在会议室里环视一周,检查了一下投影设备(一台笨重的三枪投影仪)是否接好,又调整了一下窗前绿植的位置,然后才在自己的座位——萧远的左手边第一个位置——坐下,随即翻开活页夹,再次核对手中的会议资料,神情专注而冷静。
紧接着,周伟华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他穿着一件略显宽松的格子衬衫,袖子随意地卷到肘部,露出晒成古铜色的小臂,脸上带着一丝旅途劳顿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比年前更加锐利、明亮,仿佛鹰隼一般,透着一股经过市场最前线锤炼出来的敏锐、自信和甚至是一点点不易察觉的彪悍。他先是大大咧咧地跟马婷婷打了个招呼:“婷婷,早啊!这新办公室可真够气派的!”然后一屁股坐在萧远右手边的位置上,随手拿起桌上的财务报表,快速浏览着关键数据,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个满意的弧度。
八点二十八分,萧远准时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今天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棉质衬衫,最上面的扣子解开一颗,下身是深色西裤,打扮随意却透着一股沉稳内敛的气场。他的目光扫过已经就位的两位得力干将,脸上露出一个温和而充满期许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有对未来的雄心勃勃。
“都到了?好。”萧远走到会议桌的首位坐下,将手中的茶杯(里面泡着浓茶)轻轻放在桌面的杯垫上。他的动作不疾不徐,却自然有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
几乎就在他坐下的同时,会议桌上那部乳白色的电话机响起了清脆的铃声。马婷婷伸手按下免提键。
“喂?是萧经理、马经理、周经理吗?我是远风服饰厂的老吴啊!”电话免提里,立刻传来了吴经理那熟悉而略带沙哑的嗓音,虽然透过电话线有些失真,夹杂着细微的电流杂音,但语气中的那股子干劲和兴奋却是清晰可辨,仿佛能透过声音看到他此刻正在宝安区工厂办公室里,对着电话大声汇报的场景,“各位经理,早上好!服饰厂这边一切正常,四月份的订单已经在前天全部按时交付给外贸公司了,客户初步反馈很好。生产线的良品率我这周统计了,稳定在98.5%以上,比上个月还提高了零点二个百分比!五月份的生产计划已经排定,原材料也都陆续入库了。工人队伍现在很稳定,大家干劲十足,效率我看还在稳步提升!”
吴经理的声音像连珠炮一样,清晰地回荡在会议室里。马婷婷低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关键信息。周伟华则抱着胳膊,听得频频点头,显然对工厂端的稳定运营非常满意。
萧远身体微微前倾,对着电话话筒的方向,声音平和而有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沉稳:“吴经理,早上好。辛苦了,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保持住这个势头,质量和效率是我们远风服饰厂的生命线,一刻也不能放松。”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商讨,“另外,关于李厂长上周提交的那份关于后整理车间那条流水线的小改造方案,我仔细看过了,想法很好,能有效提升熨烫环节的均匀度。我原则上同意,具体细节,尤其是资金预算方面,你和婷婷这边对接一下,做个详细的方案出来。”
“太好了!谢谢萧经理信任!”吴经理的声音瞬间提高了八度,充满了感激和振奋,“您放心!李厂长和我一定把这事落实好,尽快拿出预算方案报给马经理!绝不辜负公司的支持!”
“好,那就先这样,厂里那边你多费心。”萧远结束了通话。
马婷婷伸手按掉了免提键。会议室里恢复了安静,但一种昂扬的情绪已经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来自生产一线的好消息,无疑为这次重要的管理层会议开了个好头。
萧远的目光缓缓扫过坐在左右两翼的马婷婷和周伟华。窗外,是深圳特区生机勃勃的景象:远处吊塔林立,新的高楼正在拔地而起;近处街道上,自行车流和渐渐多起来的汽车汇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洪流。窗内,是他们这支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团队,刚刚在过去四个月里,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跨越,打了一场漂亮的“开门红”战役。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年轻人的节日,似乎也在为他们的奋斗做着注脚。
萧远深吸了一口气,那混合着新家具、咖啡和油墨气味的空气,让他感觉格外清醒和充满力量。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手肘支撑在光洁的会议桌上,目光变得凝重而专注。
“好了,各位,”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号召力,“轻松愉快的五一假期正式结束了,该收心,准备干更重的活了。”他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今天这个会,主题不光是总结过去,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统一思想,明确公司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往哪里走,以及,具体怎么走。”
他拿起手边那份沉甸甸的第一季度财务报表,轻轻晃了晃,纸张发出哗啦啦的轻响,仿佛金币碰撞的声音。“过去四个月,”萧远的语速不快,仿佛在回顾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从今年一月份,我们几乎是破釜沉舟地决定收购濒临倒闭的服装厂开始,到引入李文杰先生这位重要的战略盟友,再到紧紧抓住年初南巡讲话带来的巨大政策春风,最后,顶着汇率波动、货源紧张、交货期紧迫的巨大压力,完成了对伊万的第一笔东欧大额订单。这一路走来,可谓步步惊心,但结果,是令人振奋的。这份报表上的每一个数字,都在无声地说明着我们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他顿了顿,让马婷婷和周伟华有时间去回味那几个月里的艰辛与拼搏。“我们不仅稳住了对苏贸易这个基本盘,没有在混乱的市场中掉队,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地在国内实业领域扎下了第一根桩子。远风服饰厂,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它更是我们练内功、树品牌、摸索实业管理的第一个,也是极其成功的案例。它证明了,我们这支团队,不仅能做贸易,也能做好制造。”
马婷婷接口道,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晰、冷静,充满了财务人员特有的理性:“从财务数据来看,剔除掉收购成本、设备改造、前期铺底流动资金等所有投入,我们在服装厂项目上,仅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就已经实现了单月盈利,并且累计现金流非常健康,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她翻动着自己面前的报表,指着其中的几个关键科目,“但在我看来,比账面上的利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完整的实业运作,我们初步建立并验证了一套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排程、现场质量管理到成品仓储、出口报关退税的相对规范和高效的流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支既有执行力、又有责任心的骨干队伍。吴经理、李厂长,还有车间里的那些老师傅和年轻工人们,这些无形资产,是未来支撑我们发展的宝贵财富,其价值远远超过短期的利润。”
周伟华用力地点着头,他摩挲着有些粗糙的下巴,补充道:“婷婷说得对。对苏贸易这边,路子现在也更熟了。伊万这个人,虽然是个精明的商人,但信誉不错,之前的几笔小单子和这次的大单,回款都很及时,没出什么幺蛾子。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销路,而是量!伊万那边就像一个无底洞,他能吃下多少,我们理论上就能组织多少货源。只是……”他皱起了眉头,露出了切实的苦恼,“现在单靠我们原来那种小打小闹的模式,靠我带着几个人满珠三角地扫货,采购的压力越来越大,品质还时好时坏。物流也是个大问题,拼箱、订舱、报关,环节太多,效率太低,成本也压不下来。要想把贸易规模再往上提几个台阶,必须进行系统性的提升,得有一套更专业、更高效的打法才行。”
萧远非常认真地倾听着两位搭档的发言,不时地点头,眼神中流露出赞许和思考的光芒。他拿起一支削尖的hb铅笔,在一张空白的A4打印纸的背面随手画了几个相互关联的圆圈,并在圆圈之间标上了箭头,构成一个简单的战略关系图。他的笔迹有力而清晰。
“伟华和婷婷总结得非常到位,看到了成绩,也点出了关键问题。”萧远用笔尖轻轻点着纸上的那几个圆圈,仿佛在点醒未来的方向,“我们第一阶段设定的目标——‘稳健对苏贸易、开拓国内实业、苦练企业内功’,可以说完美达成,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他的语气中带着肯定,但随即转为更加凝重的语调,“那么,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我们第二阶段的战略,必须进行升级和迭代。我们不能满足于小富即安,必须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仿佛穿透了会议室雪白的墙壁,越过了窗外林立的高楼,看到了更远处正在剧烈变化的世界经济版图,看到了历史车轮碾过的轨迹,以及其中蕴藏的巨大机遇。与此同时,在他那唯有他自己能感知的脑海视野中,一个淡蓝色的、充满科技感的界面悄然浮现——那是系统提升至LV11后的界面,“深度资讯分析”功能正在后台全功率运行。界面之上,无数细小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过,将他近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的庞杂信息——无论是公开的报纸摘要、广播新闻、行业内部动态,还是与李文杰闲聊时透露的政策风向、与伊万越洋电话中听到的关于苏联国内物资匮乏的蛛丝马迹——进行着高速的整合、筛选、交叉验证和逻辑推演。
“基于我们现有的产业基础、团队能力,以及我对未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萧远的声音重新响起,比之前更加沉稳、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我提出接下来公司发展的‘三步走’核心战略:第一,巩固和深化实业基础;第二,大胆进军科技研发领域;第三,全面放大国际贸易规模。”
他用铅笔的笔尖,首先指向纸上那个代表“远风服饰厂”的圆圈。“第一步,巩固实业,这很好理解。”他阐述道,“服装厂是我们实业化的起点,必须继续做大做强。这不仅仅是保证现有订单的稳定交付,更要着眼未来。一方面,要鼓励李厂长和吴经理他们,在新产品开发上动脑筋,比如尝试使用新的面料,设计更符合国际潮流的款式;另一方面,要主动开拓新的市场渠道,不能只依赖伊万这一条线,可以尝试接触一下香港的中间商,或者国内刚刚兴起的精品服饰店。吴经理和李厂长搭起来的管理班子很好,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授权,同时在关键资源上给予支持,让服装厂这块基石变得更稳、更厚实,成为我们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和人才孵化基地。”
接着,他的笔尖移向了代表“对苏贸易”的另一个圆圈。“第三步,放大贸易,这正是伟华刚才提到的关键,也是我们目前最大、最直接的机遇所在。”萧远的语气加重了,“伊万那边表现出来的需求是井喷式的,这背后有着极其深刻和复杂的历史原因。”萧远没有明说,但在座的马婷婷和周伟华都心照不宣,最近电视新闻、参考消息上越来越密集的关于苏联及其盟国局势动荡、物资短缺的报道,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时间窗口可能不会一直敞开。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把对东欧的贸易规模做大几个数量级!这不仅仅是为了赚取快钱,快速积累资本,更重要的是,通过运作大宗贸易,可以极大地锻炼我们大规模组织货源、整合供应链、管理复杂国际物流、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这是花钱都难买来的宝贵经验。伟华,”他看向周伟华,目光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你的担子会非常重。你需要尽快搭建一个更专业的采购团队,不能只靠你一个人东奔西跑,要建立稳定的供应商档案和评估体系。物流方面,要考虑与大型国营外贸公司,或者香港那些有实力的国际贸易行、航运代理建立战略合作,甚至未来可以考虑租用专属舱位。要把这条贸易线,打造成我们连接国际市场的快速通道和黄金渠道。”
周伟华听得眼神炽热,呼吸都微微有些急促,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波澜壮阔的商业图景。他重重地点头,拳头不自觉地在桌上轻轻一捶:“远哥,我明白!这事关公司能否再上一个台阶!你放心,这事交给我,我就是不吃不睡,也一定把这条线做大做强,打出我们远航的威风来!”
最后,萧远深邃的目光,落在了白纸中央,那个被他用笔特意描摹了数遍、画得最大一些的圆圈上。在这个圆圈的旁边,他用力写下了两个大字——“科技”。这两个字,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马婷婷和周伟华的目光都为之一凝。
“而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是第二步,进军科技领域。”萧远的语气陡然提升,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和开创历史的激情,这与他平日里的沉稳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马婷婷和周伟华感受到了他内心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服装、日用百货这些传统商品,是我们的基础,能让我们活下来,并且活得不错,能赚到第一桶金、第二桶金。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严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长期来看,单靠这些,很难让我们变得真正强大,更难以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和拥有话语权。真正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将来一定来自于科技创新,来自于研发投入,来自于掌握别人没有的、具有颠覆性的技术或者产品!”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的系统界面适时地闪烁了一下,一条经过深度分析后生成的摘要信息弹窗式地浮现出来:【基于近期公开信息扫描及宏观趋势推演分析:苏东地区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市场,对基础民用电子消费品(如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函数计算器、简易磁带录音机等)存在巨大且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缺口。其本土相关产业升级缓慢,技术水平落后,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上述产品技术门槛相对适中,产业链在珠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适合作为高科技领域切入之初始方向。建议重点关注集成电路应用、小型化结构设计、低功耗电源管理等领域技术人才与资源整合……】
这条来自系统的、带有数据支撑的理性分析,与萧远来自未来的先知先觉——关于未来几十年电子信息技术将如何颠覆世界,以及苏联解体后其遗留的庞大市场和对轻工电子产品极度渴求的历史轨迹——完美地契合在一起。这不仅仅是一种直觉,更有了看似“科学分析”的支撑,让他的决策显得更加有理有据,信心十足。
“因此,我决定,”萧远的声音再次提高,清晰地回荡在会议室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魄力,“正式成立‘远见电子技术研发中心’!作为我们公司迈向高科技领域的第一步!”
“电子技术?研发中心?”马婷婷微微睁大了眼睛,秀气的眉毛蹙起,脸上掠过一丝显而易见的惊讶,但更多的则是迅速的思考和权衡,“这个领域……投入周期会非常长,前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而且数额恐怕不会小。更重要的是,高级技术人才非常稀缺,尤其是在深圳,这方面的储备远远不如北京、上海,恐怕不太好找,薪酬要求也会很高。”作为公司的财务大管家,她本能地首先考虑到的是现实的资金和人才压力。
“投入大,风险高,但一旦成功,潜在的回报也可能是传统行业无法比拟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萧远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回应,他理解马婷婷的顾虑,但这更坚定了他要说服她的决心,“人才不好找,我们就更要用心去找,要拿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要用我们公司的长远发展前景、用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用干事创业的平台去吸引真正有才华、有梦想的技术人才。我们可以先从一些技术相对成熟,但通过微创新能够显着提升产品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的民用电子产品入手,比如……”他顺势引出了系统分析指出的方向,“比如,收音机。”
“收音机?”这次连周伟华也忍不住发出了疑惑的声音,他挠了挠头,“远哥,这个……现在市面上收音机牌子很多啊,从几十块的到几百块的都有,感觉市场都快饱和了。咱们现在插进去,能行吗?”他长期跑市场,对消费品的直观感受更强烈。
“不,我们要做的,绝不是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那种笨重、耗电、音质嘈杂、功能单一的老式收音机。”萧远摇了摇头,眼神中开始闪烁出一种技术爱好者特有的光芒,他拿起铅笔,开始在纸上画起简单的框图,“我们要做的是体积更小巧、更便于携带的,采用更省电的集成电路和元器件的,音质更清晰、噪音更低的,甚至可以考虑集成一两个新功能,比如增加磁带播放功能,或者弄个数字频率显示……的新式收音机,或者说,多媒体播放器。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他强调,“这需要我们在核心电路设计、关键元器件选型与采购、产品外观结构设计、甚至声学调试上都下苦功夫。这将是我们技术积累的开始,是‘远见研发中心’要攻克的第一个山头!”
他看向马婷婷,目光诚恳:“婷婷,你的顾虑非常对。资金方面,我们必须严格控制风险。前期投入,可以从我们这次第一季度和四月份预期的利润中划拨出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但要制定严格的预算,循序渐进,小步快跑。我们要用做实业、做贸易赚来的踏实钱,反哺科技研发,不能搞盲目的大跃进。”
他又看向周伟华,语气郑重:“伟华,贸易这边放大之后,带来的利润,除了用于自身再发展和股东分红外,也必须规划出一部分,作为研发中心的长期投入基金。这不仅仅是开支,这是为公司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投资,是在为我们建造未来的‘护城河’。”
最后,他的目光转向窗外,望着特区蔚蓝的天空下那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语气变得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这个‘远见电子技术研发中心’,由我亲自来牵头抓总。地址我已经初步看好了,就在深圳科技园附近,可以先租下半层楼,把基本的实验室、办公区装修起来,先把架子搭起来。人才招聘,是头等大事,我会亲自参与面试和洽谈。我们必须尽快动起来!”
萧远这番宏大的构想,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会议室内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沉默,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背景噪音——远处工地的打桩声、汽车的鸣笛声,仿佛在为这个重大决策伴奏。马婷婷和周伟华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们的脸上表情复杂,有对未知领域的担忧,有对巨大投入的谨慎,但更多的,是在回顾萧远过去一次次看似冒险、却最终被事实证明极具前瞻性、并带领公司跨越发展的决策后,所产生的强烈信任和期待。他们深知,萧远的眼光,总是比他们看得更远、更准。
片刻之后,马婷婷率先抬起头,她深吸了一口气,眼神中的疑虑已经被一种坚定的支持所取代。她整理了一下面前的资料,声音清晰而有力:“萧远,我支持你的决定。虽然进军科技领域挑战巨大,但正如你所说,这确实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早布局,早投入,虽然前期辛苦,但长远看,肯定比晚布局要主动。财务上我会全力配合,做好资金规划和使用的全程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支持研发中心的发展。”
“好!婷婷,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萧远眼中闪过欣慰的光芒。
“远哥,我也没二话!”周伟华猛地站了起来,激动地拍着胸脯,发出砰砰的响声,“贸易这边你就瞧好吧!我保证给你打出足够的弹药来!你需要什么支持,需要协调什么资源,尽管开口!我老周别的不行,跑腿搭关系,保证完成任务!咱们不仅要赚钱,更要赚未来!”
看着两位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如此坚定地表态支持,萧远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暖流和更加强大的动力。他站起身,绕过会议桌,走到那扇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如同蚂蚁般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更远处那片象征着无限可能性的、正在疯狂生长的城市森林。
他转过身,阳光从他背后照射进来,给他的轮廓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边。他的目光扫过马婷婷和周伟华,声音深沉而有力,充满了感染力:“同志们,”他用了这个带有时代印记却又在此刻显得无比贴切的称呼,“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我们施展拳脚的空间,汹涌的市场化大潮给了我们无数的机会,而正在发生的深刻历史变革,更给了我们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机遇。”他顿了顿,让话语的力量充分沉淀,“过去四个月,我们用汗水和智慧证明了,我们这群年轻人,能行!我们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并且发展起来!”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豪情壮志:“那么,从现在开始,这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要证明,我们远航公司,不仅仅能赚钱,更能创造真正的价值!我们能引领市场趋势,我们能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甚至能参与到推动这个国家产业升级、甚至在世界科技浪潮中留下印记的伟大征程中去!”
“巩固实业、进军科技、放大贸易!”萧远伸出右手,掌心向下,目光灼灼地看着两位同伴。
马婷婷和周伟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站起身,绕过会议桌,走到萧远面前,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手叠在了萧远的手背上。马婷婷的手白皙而坚定,周伟华的手粗糙而有力。三只手紧紧叠在一起,仿佛凝聚了所有的决心和力量。
“同心协力,共创未来!”三人异口同声,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回荡,撞在墙壁上,激荡出充满年轻豪情与无限憧憬的回音。这一刻,无需更多言语,共同的信念和奋斗的目标已经将三颗心紧紧联结在一起。
会议接近尾声,在讨论了几个具体的工作安排后,萧远做出了一个让马婷婷和周伟华都感到有些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他微笑着对马婷婷说:“婷婷,最后再加一项临时议程。为了感谢过去四个月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表现,也为了更好地鼓舞士气,迎接我们下一阶段更艰巨的挑战,公司决定,在这个月的发薪日,给全体员工发放一笔特别奖金,额度为……一个月的工资!”
这个消息太过突然和惊喜,连一向冷静的马婷婷都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放出由衷的笑容:“太好了!这绝对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周伟华更是直接咧嘴大笑起来:“哈哈!远哥威武!这下大伙儿的干劲得更足了!”
这个消息很快通过马婷婷和行政部传达了下去。起初是短暂的、难以置信的寂静,随即,整个公司各个办公区几乎同时爆发出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掌声!无论是财务部的会计、业务部的跟单、行政部的文员,还是仓库的管理员,所有人都为这意外的重奖而欢欣鼓舞。这不仅是一笔实实在在的收入,更是公司对大家努力的高度认可,是对未来的强烈信心。喜悦的气氛瞬间弥漫了整个公司,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自豪的笑容。
新的起点,就在这样务实而富有远见的战略指引下,在核心团队坚如磐石的团结中,在全体员工空前高涨的士气里,正式宣告开启。萧远站在办公室的窗前,俯瞰着脚下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目光深邃而坚定。他知道,一段更加波澜壮阔、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征程,已经在他的脚下铺开。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