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一月五日,元旦假期的余温尚未散尽,“远婷电子”的三人团队便已投入到一项全新的、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为他们的第一个实体店铺寻找合适的“家”。系统升级至LV6带来的信心,与对拥有固定经营场所的迫切渴望,交织成一股强大的动力。
清晨,租赁小屋内,三人围在广州市区简易地图前。这张地图上,已经被萧远用铅笔圈出了几个重点区域:一是西湖路、教育路一带,那里是着名的灯光夜市和服装、小商品集散地,客流有保障,但竞争激烈,租金也高;二是北京路、中山五路等传统商业旺地,商业氛围浓厚,但铺位稀缺且价格昂贵;三是一些新兴的、靠近大型工厂区或居民区的街巷,客流相对稳定,租金可能较低,但需要培育市场。
“咱们的钱有限,得精打细算。”萧远指着地图分析道,“旺铺租金太吓人,咱们现阶段承受不起。我觉得,可以重点看看两类地方:一是成熟商圈边缘的、稍微僻静点的小街,能蹭到客流,租金压力小些;二是大型工人新村或者新住宅区附近的临街铺位,做熟客和街坊生意。”
马婷婷补充道:“嗯,而且铺面不用太大,十几二十平米就够了。但门口最好能摆个展示柜,里面能存货、能接待就行。光线要好,看起来干净亮堂。”
周伟华摩拳擦掌:“远子,婷婷姐,咱们今天就分头去找找看?我骑车灵活,去远点的新区转转。”
萧远点点头:“好,我们分头行动。伟华你去天河那边的新建小区附近看看。我和婷婷去北京路、上下九这些老商圈的外围走走。记住,不光问租金,还要留意周围都是什么店,人流量怎么样,特别是下午和晚上。”
【系统提示:启动“短期市场预测”辅助分析模式(需宿主提供具体区位参数)。可对指定区域未来一周的潜在客流量属性(如年龄结构、消费意愿)进行概率性评估。】系统的声音在萧远脑中响起,提示他新功能可以在此刻应用。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如同辛勤的蜜蜂,穿梭在广州的大街小巷。萧远和马婷婷一组,重点考察老城区。他们走过骑楼林立的上下九,喧嚣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但临街铺位要么是经营多年的老字号,要么租金高得令人咋舌。他们转而钻进与之相连的宝华路、文昌路等稍窄的街巷,这里多了些生活气息,铺位也相对便宜。
在一处距离上下九主街步行约五分钟的拐角,他们发现了一个招租的铺面。原是一家经营不善的杂货店,约十五平米,玻璃门窗,采光不错。房东是个精瘦的中年人,开口月租要三百元。
“三百太贵了。”萧远摇摇头,“您看这位置,离主街有段距离了,人流少了一大截。”
房东辩解道:“小兄弟,这地段,这个价不算高了!你看看周围……”
马婷婷仔细看了看周边环境,轻声对萧远说:“左边是家理发店,右边是家小吃店,斜对面有个邮局。来往的人倒是不少,但多是附近居民和办事的,不知道对电子表这类商品感不感兴趣。”
萧远心中默问系统:“分析此区域(宝华路与xx巷交叉口)未来一周潜在客流消费电子产品的概率。”
【系统提示:基于周边业态(生活服务为主)及历史人流数据模拟分析……该区域潜在客流对廉价电子产品存在需求,但冲动消费概率较低(约35%),更倾向于目的性购买。客单价预估偏低。】系统的分析结果与马婷婷的观察不谋而合。
萧远心中有数,对房东说:“老板,我们再考虑考虑。这价格确实超出我们预算了。”他没有把话说死,留下了联系方式。
另一边,周伟华骑着“雄风”探索了天河、东山的一些新住宅区。他回来汇报:“远子,婷婷姐,那边新楼是多,但好多地方还空荡荡的,人气不太旺。铺位倒是便宜,一两百就能租到不小的。但我看好多铺子都空着,没什么生意。”
萧远和马婷婷听后,觉得新区虽然租金诱人,但市场培育期太长,对于他们急需现金流回笼的阶段来说,风险较大。优先考虑成熟区域边缘的策略看来是正确的。
一月八日,他们在北京路的一条支路——惠福东路,发现了一个更有潜力的铺位。这里离北京路主街更近一些,人流明显密集。铺面约十八平米,原先是个小书店,因店主移民而空置。房东要价月租三百五十元,但表示如果年付可以适当优惠。
这个位置无疑更好,但租金压力也更大。萧远再次启动系统分析。
【系统提示:分析此区域(惠福东路近北京路口)……该区域客流密集,年轻学生、游客比例较高,对时尚新奇商品(如电子表)冲动消费概率显着提升(约68%)。但竞争环境分析显示,同类型小摊贩及邻近百货公司柜台存在,需突出差异化优势。】
马婷婷也提出了她的看法:“这里人流确实好,而且看起来年轻人多。如果我们店布置得时尚一点,服务好一点,应该能吸引人。就是租金……如果我们生意能做起来,应该能覆盖掉。”
萧远陷入沉思。系统的预测和马婷婷的判断都指向这个位置有较高的成功概率。但高昂的租金意味着一旦生意不及预期,资金链会非常紧张。他需要更精确的测算。
晚上回到小屋,三人连夜开会。马婷婷根据近期摆摊的日均销售额和利润率,测算要达到多少日销售额才能覆盖惠福东路铺位的租金成本以及水电、税费等新增开支。
“如果按照我们最近的平均水平,每天至少要多卖出去……”马婷婷拨着算盘,眉头微蹙,“……大概要比现在摆摊多三成的货,才能勉强打平租金。如果要想有盈利,还得更多。”
“三成……”萧远手指敲着桌子,“压力不小,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有了固定店面,形象好了,信任度高了,可能单价也能提一点。而且,我们可以适当增加点计算器、电子玩具之类的品种。”
周伟华则更关心实际问题:“远子,要是定这里,咱们的钱够交租金和押金吗?还得简单装修一下呢。”
马婷婷立刻核对账本:“押三付一,再加上简单装修、做招牌,前期投入估计要两千左右。我们现在能动用的资金……有点紧,但挤一挤应该够。”
【系统提示:供应链优化建议……可尝试与批发商赵老板协商延长账期或增加信用额度,以缓解短期资金压力。评估其合作稳定性为“良好”,成功概率约60%。】系统适时提供了财务层面的辅助建议。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权衡,三人初步倾向于争取惠福东路这个铺位。虽然风险最大,但潜在的回报和品牌提升效应也最大。萧远决定,第二天再去和房东深入谈一次价格和付款方式,同时让马婷婷进一步细化财务模型,周伟华则去打听一下简单的装修材料和人工费用。
寻找门店的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它不仅是找一个物理空间,更是对团队商业判断力、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规划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但每一步踏实的考察,每一次谨慎的评估,都让他们离那个象征着事业新起点的“家”更近了一步。夜色中,租赁小屋的灯光依旧亮着,三个年轻人的梦想,正透过那张画满记号的地图,一步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