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顾清翰准时来到明德学堂。
周先生早已等在门口,脸上带着笑容:“顾先生,好消息!陆先生那边回话了,说非常欢迎您来讲课。”
顾清翰微笑点头:“那太好了。”
孩子们已经坐在教室里,好奇地打量着新老师。顾清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长江。”他开口说,声音温和清晰,“有谁知道长江流经哪些地方吗?”
几个孩子举起手。课堂气氛渐渐活跃起来。
正讲到长江航运的重要性时,教室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
周先生连忙起身:“陆先生,您来了。”
陆震云站在门口,穿着普通的深色短褂,没戴帽子。他朝周先生点点头,目光扫过教室,在顾清翰身上停留片刻。
顾清翰停下讲课,朝门口微微颔首。
陆震云对周先生低声说:“你们继续,我就看看。”
他走到教室后排,靠墙站着。小七跟在他身后,也好奇地看着孩子们上课。
顾清翰继续讲课,好像没什么被打扰。他讲长江上的船运,讲各个港口的货物往来,讲得生动有趣。孩子们都听得入神。
陆震云静静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当他听到顾清翰讲到码头工人工作的辛苦时,眉毛微微动了一下。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起身向老师鞠躬,然后跑出教室。
顾清翰整理讲台上的书本。周先生领着陆震云走过来。
“顾老师,这位就是陆先生,学堂的资助人。”周先生介绍道,“陆先生,这位是复旦公学的顾老师,义务来给孩子们上课。”
陆震云先开口:“顾老师。”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顾清翰微笑:“陆先生。周先生跟我说了,多谢您支持学堂。”
陆震云打量一下顾清翰:“该我谢你。名校老师肯来教穷孩子,难得。”
两人对话客气而简短。周先生在旁搓着手,显得有些紧张。
陆震云问:“顾老师教什么课?”
“今天讲的是地理。”顾清翰回答,“下次可能讲历史,或者别的有趣的知识。让孩子们多了解外面的世界。”
陆震云点点头,没再多问。他转向周先生:“最近学堂有什么困难?”
周先生连忙汇报:“课本不够用,桌椅也有些坏了。不过还能将就。”
陆震云对小七示意。小七从怀里取出一个信封递给周先生。
“添置些需要的东西。”陆震云说,“不够再说。”
周先生连连道谢。
顾清翰在一旁静静看着。他注意到陆震云给钱时很自然,周先生接钱时也很习惯,显然这不是第一次。
陆震云又转向顾清翰:“顾老师有心了。孩子们能听到名校老师的课,是福气。”
“陆先生过奖了。”顾清翰谦逊地说,“教育本就不该分贫富。这些孩子都很聪明,一点就通。”
陆震云似乎对这句话很满意,嘴角微微上扬,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这时,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拉着顾清翰的衣角:“顾老师,下次还来吗?”
顾清翰弯腰摸摸她的头:“来的,每周都来。”
女孩高兴地跑开了。
陆震云看着这一幕,目光微微闪动。他朝顾清翰点点头:“那就不打扰顾老师了。周先生,有事找老地方的人带话。”
说完,他转身向外走。小七紧跟其后。
走到院子门口,陆震云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
顾清翰正被几个孩子围着问问题。他弯着腰,耐心地回答每个孩子,声音温和。夕阳照在他身上,勾勒出清晰的侧影。
陆震云的目光在顾清翰身上停留片刻,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他转身走出院子,消失在巷口。
周先生送走陆震云,回来对顾清翰说:“陆先生话不多,但人很好。这些年多亏他,学堂才办得下去。”
顾清翰点头:“看得出陆先生是真心做善事。”
他收拾好东西,和周先生道别。
走出学堂,顾清翰没有直接回学校。他在附近街上慢慢走着,似乎在熟悉周围环境。
经过一个小茶馆时,他停下来要了杯茶。坐在临街的位置,他能看到学堂的门口。
茶馆老板一边沏茶一边搭话:“先生面生,是来看亲戚?”
顾清翰微笑:“不是,在学堂帮帮忙。”
“明德学堂啊!”老板点头,“好地方。要不是有这个学堂,这附近好多孩子都没书读。”
顾清翰看似随意地问:“听说学堂有位姓陆的老板资助?”
老板压低声音:“是啊,但具体是谁不清楚。周先生口风紧,不说。反正每月都有人送钱来,真是善人。”
顾清翰喝完茶,付了钱。走出茶馆时,他又回头看了眼学堂。
夕阳西下,学堂里传来孩子们告别的声音。周先生站在门口,目送孩子们回家。
顾清翰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街灯陆续亮起,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