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面上来说,阿尔及尔国防军的军备力量在非洲大区优秀匹配机制的衬托下显得鹤立鸡群。
总员额接近13万人,拥有上千辆装甲车和数百架飞机,导弹和防空力量一应俱全,还拥有接近18万人的准军事部队。
但是,对比欧洲大区——尤其是整合了全欧力量的,摒弃了旧欧罗巴联盟的许多弊端,并且继承了俄欧冷战时期生产的大量军备的钢铁盟约来说,无论是质与量上,都无法匹敌。
尤其是其重武器需要大量依赖进口的事实——这一弊端在世界走向动荡的时候尤为致命。
几乎所有主要武器生产大国都在扩军,要么干脆陷入了内战,这使得阿尔及尔可选的武器供应商数量锐减。
而其议会制的体系更是在被渗透的千疮百孔。
在欧洲势力多年的渗透下,阿尔及尔的议会体系已不再是一个能迅速凝聚共识的机构。
面对来自钢铁盟约的舆论和军事压力,本应第一时间启动的情报核查与战备程序,却被层层议事流程拖得毫无紧迫感。
就在突袭前两周,国防部的一份红色紧急文件被送到议会。
文件明确指出在港区、通信塔附近出现异常车辆调度记录。
但审查小组的三名委员要求延后决策。
“不要激化欧洲的敏感情绪。”
“任何军事升级,都可能被误解为挑衅。”
“让外交团队先与欧方进行沟通。”
而当凌晨三点,微型无人机贴着楼顶掠过城市、通信塔闪成白光时,议会大厦依旧亮着灯——但不是为了协调防卫,而是在讨论临时预算案,甚至还在为一项港口商业税改革争执。
他们根本不知道停电前十秒,军事网络已经被瘫痪。
他们也不知道电力恢复时,广播中心已经沦陷。
而知道的人,便是心怀鬼胎。
最多只有两三个人注意到异常,但当他们试图叫停会议、要求转入紧急程序时,却被程序官员提醒
“必须等召集令,由议长批准。”
而此时,议长正在与一名来自“欧洲公共事务基金会”的顾问通电话——那所谓的基金会,正是钢铁盟约的白手套。
就这么十多分钟的延误,足以让盟约的特工关闭首都全部的通信塔。
各种特工与叛徒的出卖,让阿尔及尔的情报对钢铁盟约几乎是单向透明,也让渗透部队畅通无阻。
直到总统府发生了爆炸,整个首都枪声大作,理应把敌人挡在城外的警戒部队才有所反应。
————————————
当阿尔及尔人民电台第三次重复“首都仍在抵抗”时,远在城南集结的正规地面部队终于恢复了最基本的通信链路。
一辆装甲指挥车停在破旧的高速公路匝道口,车身被夜间的烟尘染得发灰。
天一亮,装甲板反射出冷硬的光。军官们围着一台重启成功的短波终端,屏幕闪烁着断断续续的代码,像一只被惊醒的铁质心脏。
旅长马赫迪掀起舱门,看着远处被烟幕包围的城区。他的脸上布满连夜未眠留下的深痕。
“确认了吗?”他问。
通信兵点头:“是本·赛义德总统的频率。北部、港区都有地方部队在集结。人民电台说他们在等待支援。”
马赫迪深吸一口气:“整队,立刻出发。”
指挥车旁,数百名士兵正在快速重新整队。
昨夜他们的无线电频道被切断,只能依靠预案前往城外待命。
现在,随着短波信号恢复,他们像一台巨大的钢铁机器重新启动。
第一装甲旅、第二机步旅以及部分宪兵特遣队陆续汇合。
马赫迪的第一装甲旅有接近四千人,近百辆俄制主战坦克,两百多辆步兵战车——虽然比各个大国的旅级单位瘦了一圈,但依旧是北非最强的陆地旅级单位之一。
马赫迪站上坦克侧裙,扬声大喊:“目标——进入市区北段,与民兵会合!拦住叛徒,阻止盟约部队向市中心推进!”
发动机的轰鸣声压过了风。
履带掀起尘土,战车队列像一道灰色的河流向市区开进。
当地面主力抵达城北时,工业区的天已经完全亮透。
钢铁厂的烟囱在焚烧后的余温下发着黯红色,街道上包括“人民防卫团”在内的民兵队伍正与叛军纠缠。
叛军——也就是盟约扶持的“临时委员会武装”——分散在废弃厂房和仓库之间。
他们装备整齐,有欧罗巴制的突击步枪与单兵无线电,却缺乏重火力。
当第一辆t-90主战坦克的炮口从街角缓缓转出时,叛军根本没想到正规军会这么快恢复指挥链。
“坦克!往后!撤进车间!”
叛军指挥官嘶吼,但声音刚出口,一发高爆弹就把他身后的墙炸成一堆飞散的砖块。
民兵们看到坦克怒吼着压过碎石,仿佛看到了救星。
一个戴着红袖章的工人冲上前,对着车长的舱口大喊:“我们还能坚持——再往西三百米,叛军设了火力点!”
车长竖起大拇指,关闭舱盖:“收到,掩护你们!”
陆军和民兵第一次在街巷战中并肩作战。
坦克打掉叛军的机枪巢,民兵则在巷道里清理残余射手。
步兵战车放下一组组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踏着碎玻璃、冲过被油火熏黑的墙壁,将叛军逐段压缩回仓储区。
烟雾升腾,枪声变得密集而短促。
同一时间,港区的外围道路上传来重型武器的轰鸣。
叛军早有准备。一支装备齐整的盟约特种分队已经布下反坦克阵地。他们穿着防爆服,背着便携反装甲导弹,从码头附近的仓库屋顶和集装箱缝隙发射出成串的尾焰。
“反坦克导弹!注意掩护!”
第二机步旅的士兵大喊。
一辆步战车被击中侧面,火焰瞬间从车尾窜出,车内弹药爆炸,金属碎片飞散到半条街外。
士兵们压低身体冲进街旁的排水沟,被烧焦的空气灼得眼睛发痛。
马赫迪冷静地指挥炮队:“让炮团开火!压住他们的屋顶阵地!”
几秒后,远处公路传来震动,122毫米炮弹从六公里外砸向港区外环——那些叛军设伏的仓库屋顶被炸开一个又一个缺口,火焰窜向空中。
叛军开始组织撤退,但已经迟了。
他们没料到阿尔及尔地面部队会在数小时内恢复有组织的火力链。
马赫迪下令:“步兵推进!港区必须夺回,否则敌人会一波一波压上来!”
就在前线战斗白热化的同时,城市上空响起了熟悉的广播。
“这里是人民电台——阿尔及尔地面部队已经进入城北,与守军会师!港区外围战斗激烈,但我们正在前进!”
街道上的民众从废墟、地下室、被炸穿的店铺中探出头。
他们看见坦克开过,看见士兵朝前线奔跑,看见叛军被击退。
一些人举起手机,录下画面。
更多的人举起拳头,大喊:“阿尔及尔!阿尔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