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的欢声笑语还未散尽,沐熙望着众人手里攥着的京糕与糖块,眸中漾着温和的笑意,清声道:“大伙儿先把手里的东西收拾妥当,家里有竹篮、小锄头或是草绳的,不妨捎上两件——待会儿我要去田里瞧瞧,得选几个人跟着一起,咱们实地看看哪些地块适合种花,哪些留着种水稻,也好早做打算。”
话音刚落,村民们便忙不迭地应着。张老汉把没吃完的京糕用油纸包好揣进怀里,烟杆往腰后一别,抄起墙根靠着的小锄头:“我去!村里的田哪块肥哪块瘦,我闭着眼都能摸清楚!”陈勇搓了搓手,几步跑回家取了竹篮,又折返回来:“熙丫头,我年轻力壮,能帮着记记地块!”王婶也转身回家不一会儿拎了个装着水的粗瓷壶:“我也去,路上渴了能喝口,再说辨土地干湿,我可比你们男人细心。”
不多时,便凑齐了七八个人——除了张老汉、陈德、陈勇和王婶,还有村里懂些农事的老陈叔、手脚麻利的赵天,以及两个年轻的后生。沐熙见人已齐整,便笑着领头往村外的田野走去,青布裙摆扫过田埂上的野草,带起一串晶莹的露珠。
远处的溪流泛着粼粼的水光,风吹过刚冒芽的野草,送来一阵清新的草木香。沐熙停下脚步,弯腰捻起一捧泥土,指尖轻轻碾揉,土粒细腻松软,还带着湿润的凉意。她抬起手,让阳光透过指缝落在泥土上,转头对身后的众人道:“大伙儿看,种花的土地,最要紧的是‘松、肥、润’。像这种能捏成团、松开又能轻轻散开的泥土,就是‘松’;土色发黑,闻着有股腐叶的腥甜气,便是‘肥’;摸起来湿润却不黏手,不会一捏就淌水,这就是‘润’。”
张老汉凑上前,也捏了一把泥土,仔细端详着:“熙丫头,你说的这‘松肥润’,倒像是庄子东边的那片‘油沙地’。听庄子上的人说,那边收成总比别处好,就是因为土肥。”沐熙点头:“张爷爷说得对,那片油沙地确实适合种花。月季、蔷薇这些喜阳的花,种在那儿准能长得旺。”
她又领着众人往前走了几十步,来到一片地势稍低的地块。这里的泥土颜色偏黄,捏在手里有些发黏,沐熙用小锄头挖了个浅坑,坑底隐约能看到一层湿润的土块。“这片地就不太适合种花了。”她指着坑底道,“泥土黏重,雨天容易积水,花的根须怕涝,长时间泡在水里会烂根。但种水稻正好,水稻喜水,这地块靠近溪流,灌溉方便,留着种水稻再合适不过。”
陈勇蹲在地上,跟着挖了个坑,果然见坑底有些潮湿,不由咋舌:“原来种花和种水稻,对土地的讲究差这么多!以前只知道啥地种啥庄稼高产,从没细想过这些门道。”沐熙笑了笑,从竹篮里取出几张麻纸和一截炭笔,递给陈德:“陈叔,你帮着记一下——油沙地,约摸多少亩,标记为‘花田一’;这片黏土地,大概多少亩,标记为‘稻田一’。待会儿咱们再走几处,都记下来,回头整理成清单,分给大伙儿看。”
王婶则蹲在一旁,细心地拨开泥土表面的野草,指着土里的小虫子道:“熙丫头,你看这地里有不少蚯蚓,是不是说明土肥啊?”沐熙眼中闪过赞许:“王婶观察得真仔细。蚯蚓能松土壤、增肥力,有蚯蚓的地块,不管种花还是种庄稼,都差不了。”
众人一边听沐熙讲解,一边跟着记录、辨认,不知不觉已走到村西头的田埂上。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着青布长衫、头戴小帽的中年男子,手里还拿着一个账本,脸上带着几分急切,那是庄子上的管事
“那不是庄子上的管事吗?”陈德眯起眼睛,认出了来人。沐熙也停下脚步,心中了然——想来是庄子的土地交割事宜已妥,管事是来问后续安排的。
不多时,管事快步走上前来,先是对着沐熙拱手行了一礼,脸上堆起笑容:“县主,可算找到您了!今日一早,府里的人便送来了消息,说庄子的土地已经正式交割给您了。只是庄子上还有十几户农户,他们原先都是租种庄子土地的,如今土地换了主家,小的特来问问您,这些农户还能不能继续留在庄子上?要是不能,小的也好早做安排,让他们另寻去处。”
管事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几分忐忑。他跟着萧墨尘多年,知道这个县主不同,不敢有半分怠慢。更何况庄子上的农户大多是拖家带口,若是突然让他们搬走,怕是会引起不小的骚动,他也难做。
沐熙看着管事紧张的神色,温和地笑了笑:“管事不必担忧。我既然买下了庄子,自然不会让农户们无家可归。”她顿了顿,目光望向庄子的方向,语气笃定,“接下来,我打算在庄子上种些花卉,正好需要人手。那些农户若是愿意,便来帮着种花、打理花田,每月除了三百文月钱,还会按人头给粮食,男丁每月两斗米,妇孺一斗半,管中午一顿饭。若是有人不愿种花,也可以选择租种庄子上的小块土地种粮食,租金按市价的七成算,绝不亏待他们。”
管事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的忐忑一扫而空,连忙拱手道:“县主真是仁善!小的替庄子上的农户谢谢您了!他们要是知道能有这样的安排,定是感激不尽。”他原本还担心沐熙会赶走农户,或是提高租金,没想到不仅留了他们,还给出了如此优厚的待遇,心中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这是应该的。”沐熙淡淡一笑,“农户们勤恳本分,留在庄子上也能帮着照看田地,算是互利共赢。管事回去后,不妨把我的意思跟农户们说清楚,让他们自行选择。若是愿意来种花的,三日后便可以到村里找陈德叔登记,到时候我会安排人教他们如何育苗、浇水。”
“哎!小的记下了!”管事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越发真切,“那小的就不打扰县主查看土地了,这就回去给农户们报信!”说罢,又对着沐熙行了一礼,转身往回走去,都透着几分轻快。
看着管事远去的背影,王婶忍不住感叹:“熙丫头,你这安排真是周到。不仅咱们村的人能挣钱,连庄子上的农户都沾了光,真是个心善的姑娘。”沐熙笑了笑,没有接话,只是转头对众人道:“咱们继续查看土地吧。前面还有几片田,咱们去瞧瞧。”
众人应着,跟着沐熙继续往前走。阳光渐渐驱散了薄雾,田野里的景象越发清晰。沐熙走在田埂上,时不时弯腰查看土壤,偶尔还会摘下一片野草的叶子,放在鼻尖轻嗅,判断土壤的湿度和肥力。
“这片地地势偏高,有些干旱,不过靠近水渠,若是修个小水闸,引水灌溉,倒也适合种些耐旱的花,比如薄荷、虞美人。”沐熙指着一片略显干燥的地块,对陈德道,“记下来,‘花田二’,需修水闸引水。”
陈德连忙在麻纸上记录,炭笔在纸上划过,留下清晰的痕迹。赵天则蹲在一旁,帮着整理记录好的麻纸,叠得整整齐齐放进竹篮里。王婶则细心地观察着田埂边的杂草,提醒道:“熙丫头,这片地里的杂草有点多,要是种花,得先除干净,不然杂草会抢花的养分。”
沐熙点头:“王婶说得对。等地块确定下来,第一步就是除草、翻土。翻土要深,至少翻到一尺深,把底下的生土翻上来,和表层的熟土混合,再撒些腐熟的农家肥,这样土壤会更肥沃。”
张老汉闻言,摸了摸下巴:“翻土一尺深?这可得费不少力气。不过为了种花能高产,这点力气不算啥!到时候我来领头,保证把土翻得匀匀的。”沐熙笑着应道:“有张爷爷领头,我就放心了。”
一行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已到了正午时分。阳光变得灼热起来,晒得人脸上发烫,众人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王婶从竹篮里取出粗瓷壶,递给沐熙:“熙丫头,喝口水歇歇吧,都走了一上午了,别累着。”
沐熙接过水壶,喝了一口,甘甜的泉水顺着喉咙滑下,瞬间驱散了几分燥热。她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手里记录的麻纸,上面已经标记了五块花田、三块稻田,基本覆盖了适合耕种的地块。“差不多了,”她对众人道,“主要的地块都看过了,剩下的零星小块,回头让陈叔帮忙查看一下就行。咱们先回村,把这些记录整理好,下午再跟大伙儿商量具体的分工。”
众人闻言,都松了口气。虽然走了一上午,脚底板有些发疼,但想到以后能种花挣钱,心里都热乎乎的,脚步也轻快了不少。陈勇拎着竹篮,里面装着记录的麻纸和小锄头,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张老汉则跟在沐熙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村里耕种的趣事,偶尔还会提些关于花田灌溉的建议。
走在田埂上,风吹过刚被踩过的野草,发出“沙沙”的声响,远处的溪流泛着金光,几只白鹭从水面上掠过,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沐熙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嘴角的笑意越发深邃——这片土地,即将种下新的希望,而她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些淳朴的村民,一起浇灌出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回到村里时,村民们早已在陈德家的院子里等候。见沐熙等人回来,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查看土地的情况。沐熙笑着走上前,让陈勇把记录的麻纸铺在石磨上,指着上面的标记,一一向众人讲解:“村东头的油沙地、村西头的高地,还有南边靠近溪流的两块地,都适合种花,,北边的黏土地和两片低洼地,留着种水稻。这样一来,粮食够吃,花田也有了着落。”
众人凑在石磨旁,看着麻纸上的记录,听着沐熙的讲解,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沐熙看着众人兴奋的模样,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翻土、育苗、灌溉等诸多事情要做,但只要大伙儿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阳光透过院墙上的枝桠,洒在众人脸上,映着他们充满希望的笑容,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即将绽放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