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穹之誓的余韵,如同浸润心田的甘霖,在希望堡弥漫了数日。那种找到归属、目标明确的振奋感,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踏实而充满干劲儿的光彩。立派大典不仅仅是仪式,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将数千颗心牢牢凝聚在了“星穹”这面旗帜之下。
然而,身为宗主的林宸,以及林枫、苏慕雪等核心层,却异常清醒。誓言指明了方向,赋予了灵魂,但要让星穹宗门真正在这片危机四伏又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扎根、壮大,还需要一条清晰、可行且强大的发展道路。立派庆典的欢呼声尚未完全消散,一场决定宗门未来格局的重要会议,便在核心指挥中心的会议室内紧锣密鼓地召开了。
与会者依旧是各部门的核心骨干,但气氛与之前应对危机的紧急会议截然不同。少了几分焦灼,多了几分沉稳的谋划与对未来蓝图的憧憬。
林宸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他站在一幅新绘制的希望堡规划图前,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专家和负责人:“诸位,宗门已立,誓言已发。接下来,我们要回答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星穹,将凭借什么,在这天垣星上生存、发展,乃至最终实现我们探索星穹的宏愿?”
他停顿了一下,让问题在每个人心中沉淀,然后自问自答,声音清晰而坚定:“依靠我们从地球带来的科技?是的,科技是我们文明的结晶,给予了我们跨越星海的能力,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强大工具。但灵能风暴的教训犹在眼前,纯粹的科技,在这片高灵环境中,有其脆弱的极限。”
“那么,完全转向天垣星的灵能修炼之路?”林宸继续道,“这浓郁的灵气确实是莫大机缘,个人伟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但修炼需要时间,而且,闭门造车式的修炼,无法支撑一个庞大文明的物质需求、知识积累和整体防御。”
他双手抬起,在空中虚按,仿佛托起两种无形的力量:“我认为,答案不是二选一。星穹真正的优势,也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在于将二者深度融合,让科技与修炼,成为我们腾飞的双翼! 二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互为犄角,缺一不可!”
“双翼之道”这个比喻,形象而深刻,让在场众人眼睛一亮。
“具体而言,”林宸阐述着他的构想,“科技,为我们提供宏观的框架、精密的工具、高效的生产力和远距离的探索能力。而修炼,灵能,则为我们提供个体的超凡力量、对世界本质的深层感知、以及应对高灵环境下特殊挑战(如能量攻击、精神冲击)的关键手段。科技可以放大修炼者的力量,比如灵能增幅武器;而修炼者的灵识、对能量的操控,也可以解决纯科技无法解决的难题,比如引导灵能湍流、刻画符文阵法。”
这个理念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但如何将理念转化为可执行的体制,却引发了深入的讨论,而讨论的焦点,自然落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上。
科学官艾琳娜率先发言,她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谨:“宗主,我完全赞同双翼并进的理念。但如何协调是关键。科学讲究可重复、可量化、可验证,基于逻辑和实验。而修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感悟、灵机一动甚至是玄之又玄的‘道境’。这两种思维模式,如何在一个体系内高效协作,而不是互相掣肘?”
她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位负责材料学的工程师也补充道:“比如,我们试图用科学方法分析灵晶的能量传导率,这没问题。但如果一位炼器师说,炼制某件法宝需要‘在月圆之夜,心诚则灵’,这该如何纳入生产流程?”
修炼者这边,一位修为较高的护卫队长则表达了另一层面的担忧:“科技的力量确实强大,但过于依赖外物,是否会削弱弟子们自身刻苦修炼的动力?而且,一些精密仪器是否会对敏感的灵修环境造成干扰?”
会议桌上,隐隐出现了两种思维模式的碰撞。并非对抗,而是源于不同认知体系的天然差异。
这时,苏慕雪轻柔而清晰的声音响起了,她如同一位耐心的调解者,微笑道:“艾琳娜姐姐和各位的担忧都很在理。但这正是我们需要突破的地方。我们不能用科学的尺子去硬量修炼的‘感觉’,也不能用修炼的‘玄妙’去否定科学的‘严谨’。”
她看向众人,眼神充满智慧的光芒:“或许,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新的‘语言’,一种沟通两种思维的桥梁。比如,炼器师说的‘心诚则灵’,是否可以尝试理解为一种特定的精神专注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影响灵力的稳定输出?我们可以尝试用传感器监测炼器时的脑波、灵力波动,寻找其中的客观规律。反过来,科学研发的新材料,也可以请修炼者用灵识去感知其能量亲和性,提供仪器无法探测的反馈。”
“这不是谁主导谁,而是互相启发,互相验证。”苏慕雪总结道,“我们需要的是开放的心态和勇于尝试的勇气。”
林枫也颔首道:“慕雪说得对。初期必然会有摩擦和不解,但这正是我们星穹要走的新路。不能因为困难就退回老路。设立专门的机构,让擅长科技和擅长修炼的人才有目标地聚集、碰撞、合作,是必经之路。”
林宸点了点头,苏慕雪和林枫的话,为解决核心冲突指明了方向。他不再犹豫,提出了具体的组织架构方案:
“基于‘双翼之道’的理念,我决定,在宗门之下,设立两大核心机构,分别侧重于科技与修炼,但二者必须紧密协作。”
他指向规划图上的两个区域:“第一,设立 ‘灵研院’ (灵能研究院),由苏慕雪兼任首任院长。”
“灵研院的核心职责包括:一、深入研究天垣星灵能特性、分布及规律;二、系统整理、研究并开发适合不同资质弟子修炼的功法、术法;三、研究灵能在医疗、农业、通讯等领域的应用;四、探索符文、阵法、炼器、炼丹等传统灵能技艺与现代知识的结合。”
苏慕雪起身,肃然领命,她深知这个位置的责任重大,是连接“感悟”与“理性”的关键枢纽。
“第二,设立 ‘工械阁’ (工业与机械阁),由科学官艾琳娜担任首任阁主,工程主管担任副阁主。”
“工械阁的核心职责包括:一、研发、改进和维护所有基于科技的装备、武器、载具和基础设施;二、研究如何提升科技造物在强灵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三、探索将灵能作为新型能源和驱动力的技术路径(灵能引擎、灵能供能系统);四、负责宗门的日常物资生产、建筑建设和设备制造。”
艾琳娜与工程主管也立刻起身,眼神中充满了接受挑战的兴奋。
“此外,”林宸补充道,“防卫力量将由雷昊统辖,直接对宗主负责,但其装备研发、训练方式,必须与灵研院和工械阁深度结合。日常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弟子招收与教化等事务,则由林枫长老统筹负责,确保宗门有序运转。”
架构清晰,权责明确。但这只是开始。
林宸看着苏慕雪和艾琳娜,郑重说道:“慕雪,艾琳娜,你们二人的协作,是‘双翼之道’能否成功的关键。我要求,灵研院和工械阁必须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互相通报进展,共同立项攻关。比如,工械阁要研发新一代灵能步枪,灵研院就要提供灵力增幅的最佳方案和符文刻画指导;灵研院要研究某种灵草的药性,工械阁就要提供精确的萃取和分析仪器。”
“我们明白!”苏慕雪和艾琳娜异口同声,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心与期待。她们一个代表对内在能量的探索,一个代表对外在工具的驾驭,她们的握手,象征着双翼的第一次协同振翅。
会议结束后,新的架构迅速开始运转。灵研院的牌子挂在了一处环境清幽、靠近灵脉节点的建筑前,苏慕雪开始召集对灵能有研究兴趣和天赋的弟子,整理从地球带来的残缺典籍,同时设计一系列针对天垣星环境的观测实验。工械阁则占据了原先的主要工坊区域,艾琳娜和工程主管带领技术骨干,开始盘点现有技术储备,制定研发优先级,尤其是针对抗干扰设备和灵能-机械接口的研究。
希望堡内,出现了一种新的景象:时而能看到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拿着奇特的仪器,向灵研院的弟子请教某种能量波动的含义;时而又能看到身着劲装的修炼弟子,好奇地围观工械阁新组装的工程机械,并提出一些“能否用灵力驱动”的奇思妙想。
两种文化,两种思维,开始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小心翼翼地接触、碰撞、尝试理解。过程中难免有误解和争论,但在“双翼之道”的共同目标下,在苏慕雪耐心的协调下,一种全新的、融合的活力,正在悄然滋生。
星穹宗门,不仅立下了誓言,更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之路。前路依然漫长,但方向已然清晰,双翼已初具雏形,只待一日,扶摇直上,翱翔于这片新曦之光下的广阔天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