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那句“让他们看看,我们的火箭到底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他们无法拒绝的东西”,如同一道无声的指令,在整个红旗工业集团的最高层迅速传递开来。
一种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取代了内部所有的愤怒与喧嚣。
美国竖起的那堵名为《国家航天商业发射安全法案》的高墙,在颁布后的几周内,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雪片般飞来的订单意向书中,来自美国本土及其最亲密盟友——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邮件,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一些已经进入初步谈判阶段的项目,也纷纷以“不可抗力”为由,礼貌而坚决地选择了终止。
航天市场的版图,仿佛被人用一把锋利的尖刀,粗暴地切割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块。
然而,华盛顿的政客们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物理定律和商业成本,是不会因为政治立场而发生改变的。
美国公司被禁止选择红旗航天,但红旗航天那“十分之一”的发射价格,却像一个拥有无穷引力的黑洞,依旧牢牢地吸引着世界上所有其他角落的目光。
禁令颁布后的第一周,红旗航天国际合作部的邮箱,在短暂的沉寂后,再次变得滚烫。
“法兰西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发来邮件,询问‘昆仑’卫星平台的技术细节。”
“德国宇航中心希望与我们就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进行一次‘非正式’的技术交流。”
“巴西、阿根廷、南非……‘金砖国家’航天合作组织的秘书处,发来了一份联合询价单!”
“还有阿联酋和沙特,他们想把之前预定的三颗卫星发射计划,扩大到三十颗!”
市场的反馈,清晰地印证了何维的判断:世界很大,并非只有美国和它的朋友们。
当一个玩家试图用掀桌子的方式来维持霸权时,最先焦虑的,往往不是被针对的对手,而是那些同样坐在牌桌上、却被溅了一身汤水的“盟友”。
……
巴黎,欧洲航天局(ESA)总部。
一场闭门会议,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气氛压抑而焦灼。
“华盛顿的这纸禁令,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法国代表马里奥·让吕克用力地挥舞着手臂,脸上写满了愤怒,“它不仅伤害了中国,更羞辱了我们欧洲!”
他指着会议室里在座的各国代表,声音越发激昂:“在座的各位,谁敢说自己的卫星项目里,没有一个螺丝、一颗芯片是来自美国的?他们今天能用这个理由禁止我们选择红旗航天,明天就能用同样的理由,禁止我们的‘阿里安’火箭发射任何他们不喜欢的载荷!这是赤裸裸的技术霸权!”
德国代表谨慎地附和道:“让吕克先生说的有道理。我们确实需要考虑一个完全独立于美国的技术供应链,但这需要时间……”
“时间?我们没有时间了!”让吕克打断了他,“红旗航天一个月后就要开始他们的‘月度发射’了!四千万人民币一次的‘太空出租车’!先生们,当我们的‘阿里安6’还在为把发射成本降低到七千万欧元而苦苦挣扎时,中国人已经把价格做到了我们的十分之一!我们再不行动,整个欧洲的商业航天市场,都会被冲垮!”
他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这正是欧洲如今最深的困境与焦虑。
他们与美国是盟友,但在航天领域,同样也是竞争对手。
他们一方面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打破原有的市场平衡,另一方面,却更加痛恨被美国的技术和规则卡住脖子,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可以大幅降低自身太空探索成本的机会从指缝中溜走。
就在会议陷入僵局之时,一位助理敲门走进了会议室,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烫金请柬,递到了会议主席的手中。
会议主席打开请柬,眉头微微一挑,然后将其内容投影到了中央大屏幕上。
那是一份来自中国博鳌的邀请函。
设计典雅的信纸上,没有长篇大论的政治辞令,只有一行简洁而有力的话语,以及何维的亲笔签名:
“诚邀欧洲航天局及欧洲各航天同仁,出席首届‘博鳌全球商业航天合作论坛’。我们坚信:技术应是桥梁,而非壁垒。”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公然在拉拢我们,分化我们和美国的关系!”一位亲美的代表立刻警惕地说道。
“我倒觉得,这是一份充满诚意的邀请。”让吕克针锋相对,“请注意他们的措辞——‘桥梁’,而非‘武器’。这展现的是一种开放合作的姿态,而不是逼迫我们站队。”
一场围绕着这张东方请柬的激烈争论,再次爆发。
去,还是不去?
去,意味着可能会触怒华盛顿,让本就紧张的盟友关系雪上加霜。
不去,则意味着放弃了一次近距离了解、甚至影响这个航天新霸主未来战略的绝佳机会,是彻头彻尾的鸵鸟行为。
最终,经过长达数小时的拉锯,一个典型的、充满了欧洲智慧的折中方案被提了出来,并获得了通过:
欧洲航天局官方,将不会派出任何高级别官员出席。
但是,一个由法国和德国航天中心的技术专家、二线官员以及商业顾问组成的“联合技术观察团”,将以“非官方”的名义,前往博鳌,“评估”红旗航天的技术标准与合作前景。
当这个决定传到何维耳中时,他正在办公室里审阅着“昆仑”开源卫星平台的技术白皮书。
他抬起头,看着窗外蔚蓝的天空,嘴角露出了微笑。
他知道,当这些精明的欧洲人踏上博鳌土地的那一刻,那堵由华盛顿精心构建的高墙,就注定会出现第一道裂缝。
鱼,已经开始咬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