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的笔记本电脑在桌上轻微嗡鸣,屏幕右下角弹出一个淡蓝色提示框——“系统升级完成,新增模块已激活”。他揉了揉熬红的眼睛,指尖划过触控板,调出新增功能的列表,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
这是他熬了三个通宵的成果。在全市防骗日结束后,他结合乡镇防骗的需求,对电脑里的核心系统做了一次颠覆性升级,原本的“追踪之瞳”“双技术证物扫描系统”等功能被彻底强化,还新增了五个更硬核的技术模块。
“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启动。”李阳轻声下令,电脑摄像头突然亮起,对着桌面上随意放置的一枚旧硬币扫了一圈。屏幕上瞬间跳出密密麻麻的数据流——“指纹残留:3枚(其中1枚模糊,2枚完整)”“表面划痕:17处(疑似钥匙刮擦)”“附着物:微量泥土(成分分析中……匹配到城东工地土壤特征)”。
他挑了挑眉,这功能比预想中更灵敏。之前处理诈骗案时,骗子留下的纸质单据、U盘等证物往往带有微量痕迹,靠人工检测费时费力,现在有了这个扫描仪,能在几分钟内锁定关键线索。
“罪恶功能系统,联动罪恶克星功能系统。”李阳点开一个未破的诈骗案卷宗——某团伙冒充扶贫干部,用假化肥骗了十几个村的农户。他将卷宗里的嫌疑人模糊监控截图拖进系统,屏幕上立刻出现两个并行的分析框:
左侧“罪恶功能系统”快速模拟出嫌疑人的作案逻辑——“利用农户对‘扶贫’的信任,选择秋收前的关键节点,团伙分工为‘宣讲员’‘收款员’‘物流员’,收款后24小时内转移资金”;
右侧“罪恶克星功能系统”则针对性给出破解方案——“调取周边乡镇的扶贫公示名单,比对嫌疑人特征;追踪资金流向至邻市农资市场;检测假化肥成分,联系农业部门发布预警”。
“有点意思。”李阳摸着下巴,这两个系统一攻一防,像两个虚拟助手在实时推演,能大大缩短案情分析时间。
接下来是“身临其境功能系统”。他导入了一个诈骗窝点的现场照片——杂乱的居民楼房间,墙上贴着虚假的“农业合作协议”,桌上堆着未寄出的宣传单。戴上配套的简易VR眼镜,李阳瞬间感觉自己站在了房间中央,转头能看到窗台上的半截烟头,低头能看清宣传单上的模糊指纹。“连光线角度都模拟得一模一样。”他摘下眼镜,这个功能对还原作案现场、发现遗漏线索太重要了,尤其是在诈骗案中,骗子往往会留下看似无关的小物件,实则藏着关键信息。
最让他兴奋的是“超高模拟画像技术”。他从证物袋里拿出一绺在诈骗窝点找到的头发,又输入了监控里拍到的嫌疑人模糊侧脸轮廓。系统提示“请补充信息:是否有骨骼特征参考?是否需要dNA比对?”李阳选择了“自动匹配数据库”,几分钟后,屏幕上跳出三张渐进式画像:
第一张基于头发dNA和脸型比对,勾勒出嫌疑人的基础轮廓;
第二张加入了人体骨骼模拟,修正了因角度问题导致的脸型偏差;
第三张则结合了相似诈骗案的罪犯画像特征,最终呈现出一张清晰的中年男性面孔,连眼角的疤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之前那个用AI换脸诈骗的团伙头目,监控里只拍到半张脸,这次终于能画出全貌了!”李阳激动地敲了下桌子。
“案发现场字幕技术”也很实用。他播放了一段农户被骗时的模糊录音,背景里有拖拉机声、狗叫声,几乎听不清对话。系统自动识别并在画面下方生成字幕,甚至标注出“01:23处,嫌疑人提到‘王主任’,声音刻意压低,可能是假名”。
“追踪之瞳”的升级更是惊人。他输入一个诈骗犯的支付宝转账记录,系统不仅追踪到资金流向了境外多个账户,还根据转账时间、Ip地址,在地图上画出一条清晰的轨迹——“7月15日在城南网吧操作,7月16日凌晨在火车站Atm取款,7月17日跨境转账时使用了某酒店的公共wiFi”。
“双技术证物扫描系统”新增了自动分类功能。李阳将一叠诈骗宣传单放进扫描仪,系统立刻分拣出“虚假承诺条款”“模糊公章位置”“隐藏的退款限制”等关键信息,还生成了一份对比表,和正规合同的差异一目了然。
最后是“超动态视力技术”。他播放了一段骗子在商场扒窃手机后逃跑的监控,画面模糊,人影几乎是一团残影。系统启动后,画面瞬间被拆解成数百帧,清晰捕捉到嫌疑人转身时露出的纹身、鞋子的品牌标识,甚至能看到他口袋里露出的半截伪造身份证。“之前有个诈骗团伙,得手后靠高速换乘交通工具逃跑,监控拍不清脸,现在有了这个,再也跑不掉了。”
郑一民走进办公室时,正看到李阳对着电脑“自言自语”,屏幕上的模拟画像在不断优化。“又捣鼓出什么新花样了?”他凑过去一看,瞬间被吸引住,“这画像……比技术科画的还像!”
“郑队,您看这个。”李阳调出“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的分析结果,指着那枚旧硬币的泥土成分,“这是上次乡镇假化肥案里,从嫌疑人遗落的宣传单上找到的,现在能确定他去过城东工地,说不定在那儿有窝点。”
周志斌和王勇也围了过来,看着李阳演示各种新功能,眼睛瞪得溜圆。“阳子,你这电脑快赶上科幻片里的神器了!”周志斌指着超动态视力技术捕捉的画面,“下次抓骗子,他跑再快也没用!”
“正好有个案子。”季洁拿着卷宗走进来,“城郊几个村的老人被‘养老公寓预售’骗了,骗子收了钱就跑,监控只拍到个背影,手里拎着个印有‘幸福家园’的布袋。”
李阳立刻行动起来:“启动追踪之瞳,定位‘幸福家园’布袋的销售渠道;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准备,分析卷宗里的收款收据;超高模拟画像技术,根据背影骨骼特征还原相貌……”
几分钟后,屏幕上跳出结果:“布袋来自城西小商品市场37号摊位;收据上的油墨成分匹配某印刷厂,近期印过大量同类虚假合同;模拟画像初步生成,嫌疑人身高约175cm,左肩微沉,可能有旧伤。”
“出发!”郑一民拿起外套,眼神锐利,“有了这些‘利器’,看这次骗子往哪跑!”
警车驶出市区,奔向城郊。李阳看着窗外掠过的田野,电脑屏幕上,各个系统还在实时更新数据——追踪之瞳锁定了嫌疑人可能藏身的出租屋,双技术证物扫描系统在分析新找到的银行转账记录,罪恶克星功能系统已经生成了抓捕方案。
他知道,技术再先进,终究只是工具,但当这些工具被用来守护那些朴实的老人、守护每一份辛苦攒下的积蓄时,就有了沉甸甸的意义。对付诈骗,不仅要靠速度,更要靠精准,而现在,他们手里的“盾”,又厚了几分。
车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每个人脸上,带着笃定与力量。属于重案六组的技术升级之路,才刚刚开始,而那些藏在暗处的诈骗分子,终将在这“十重盾”的光芒下,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