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羽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感受着实验室内部细微的温度变化。空调系统每隔十七分钟会有一个短暂的功率波动,这个规律足以成为他计算时间的基础。他闭上眼,让意识中的几何模型缓缓旋转,将感知延伸到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
通风管道传来微弱的气流声。他注意到东侧墙壁的温度比西侧低0.3度,这说明通风系统的某个节点存在异常。他调出实验室的结构图,在脑海中构建起立体的空间模型。
电磁场的波动像潮水般在实验室中起伏。他打开一个不起眼的监测程序,记录下每个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电磁特征。服务器机柜后方有一个稳定的低频信号,这可能是监控系统的盲区。
他走到实验室西北角,假装整理实验器材。手指轻轻划过金属墙面,感受到一阵几乎难以察觉的震动。这是地下管道系统传来的共振,每隔六小时会出现一次强度高峰。
在等待下一次共振时,他回到控制台前。指尖在键盘上轻点,调出实验室的能源分布图。他注意到主电源线路在东南角有一个不寻常的分支,这条线路的负载远低于其他区域。
下午一点,实验室的自动清洁系统启动。苏羽看着清洁机器人沿着预定路线移动,记录下它们避开的一个区域——位于储物柜后方约三十厘米的空间。那里的地板材质与其他区域略有不同。
他需要更精确的数据。
苏羽取出一个微型传感器,将其伪装成普通的实验器材零件,放置在实验台边缘。这个位置正好能捕捉到整个实验室的环境参数。传感器开始收集温度、湿度、气压和电磁场的实时数据。
数据流在屏幕上缓缓滚动。他注意到每天下午两点,实验室的电磁环境会出现一个持续三分钟的异常波动。这个时间点与东京塔的会面时间重合,不知是巧合还是某种暗示。
储物柜的金属表面映出他沉思的脸。他想起秦岚曾经教过他:最完美的逃亡不是突破重重封锁,而是让自己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晚上八点,实验室换班时间。苏羽借着交接时的短暂混乱,将一个微型探测器贴在通风口内侧。探测器传回的图像显示,通风管道在第三个转弯处有一个不易察觉的检修口。
他需要测试这个路径的可行性。
次日清晨,苏羽故意将一杯水洒在实验台附近。趁着清理的间隙,他将一个信号发射器塞进通风口的格栅。发射器会模拟老鼠活动的生物信号,用以测试安保系统的反应。
三小时后,安保日志显示通风系统发现“生物活动”,但未触发警报。这说明该区域的监控等级较低。
午休时分,苏羽借着去卫生间的机会,仔细观察了走廊的监控摄像头。他发现摄像头的转动规律存在一个微小的盲区——每当两个摄像头同时转向另一端时,会有大约两秒的空档。
回到实验室,他开始整合所有数据。意识中的几何模型不断重构,将温度变化、电磁波动、设备运行周期等参数融入立体的空间地图。一条隐约的路径开始浮现。
下午四点,实验室的照明系统突然闪烁。这是日常的电力检测,却让苏羽注意到一个细节:应急照明系统的启动比主照明晚了0.5秒。这个时间差意味着两个系统并非完全同步。
他在心中记下这个发现。不同步的系统意味着可能存在时间窗口。
夜晚降临,实验室只剩下他一个人。苏羽打开一个模拟程序,开始测试逃亡路线的可行性。程序显示,最佳的出发时间是凌晨三点,那时实验室的监控系统会进行每日数据备份,处理速度会下降15%。
但他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东京塔的会面就在明天下午两点,他必须在此之前离开。
凌晨两点,苏羽开始最后的准备。他将必要的设备缩小到最小体积:一个数据存储器,一个信号干扰器,还有秦岚留下的那个加密档案。这些物品被他分藏在衣服的不同位置。
他走到实验室东南角,手指轻轻按压墙面。这里的温度明显低于其他区域,说明后面可能有空间。他用微型探测器确认了墙后确实有一条废弃的电缆通道。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苏羽站在实验室中央,闭上眼睛,让脑海中的三维地图完整呈现。每条路径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绿色代表安全,黄色需要谨慎,红色必须避开。
通风系统的气流拂过他的脸颊。他注意到气流模式发生了微妙变化,这说明外部环境正在改变。他必须加快行动。
就在他准备执行计划时,实验室的门禁系统突然发出提示音。有人正在外面使用权限卡。
苏羽迅速回到控制台前,假装整理数据。门滑开的瞬间,他瞥见来人是安保主管的身影。
“这么晚还在工作?”主管的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
苏羽头也不回地答道:“有个实验需要连续监测数据。”
主管在实验室里巡视一圈,脚步声在金属地板上发出规律的回响。苏羽保持呼吸平稳,手指在控制台上输入无意义的指令。
当主管的脚步声停在储物柜附近时,苏羽的心跳微微加速。那里藏着他刚刚放置的某个设备。
但主管只是调整了一下储物柜的位置,随即转身离开。门重新关闭的声响在实验室里回荡。
苏羽缓缓呼出一口气。刚才的插曲让他意识到,计划必须提前。
他走到通风口下方,确认了最后的环境参数。温度21.3度,湿度45%,电磁波动处于低谷期。就是现在。
取出藏在袖口的微型工具,他开始拆卸通风口的格栅。动作必须轻柔,不能引起任何震动报警。每个螺丝被旋开时,他都屏住呼吸倾听周围的动静。
当最后一个螺丝被取下,通风口的格栅悄然滑入他手中。他将其轻轻靠在墙边,身形灵巧地钻入通风管道。
黑暗笼罩了他。管道内壁冰凉的触感透过衣物传来。他按照脑海中的地图,在狭窄的空间里匍匐前进。每一次移动都计算好了角度和力度,避免发出声响。
前方传来微弱的光亮。那是他计算中的第一个检查点——一个能够观察实验室情况的缝隙。他暂停前进,透过缝隙确认实验室依然空无一人。
继续向前。管道开始向上倾斜,这是他地图中标记的难点。他调整呼吸,用手指和膝盖抵住管道内壁的凸起,一点点向上移动。
突然,管道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是清洁机器人开始凌晨的工作了。震动幅度虽然不大,但在狭窄的管道内显得格外清晰。
苏羽停下动作,等待震动过去。这时,他注意到前方管道的温度开始上升。根据他的计算,这应该是接近主机房的区域。
他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直到看见那个检修口。正如探测器显示的那样,这个检修口通向一条废弃的电缆通道。
推开检修口的挡板,他滑入更宽敞的通道。这里布满灰尘,说明很久没有人来过。他按照计划,将通风管道的格栅重新安装好,抹去所有痕迹。
在黑暗中,他靠墙坐下,让眼睛适应环境。脑海中那张立体的逃亡地图依然在缓缓旋转,每一个节点都在闪烁着微光。
他从口袋中取出那个微型传感器,查看最后记录的环境数据。一切都在预计范围内。
通道尽头传来城市遥远的嗡鸣。黎明即将到来,而他的逃亡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