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晨曦微露。
整个寿春城,从长达半月的狂热与激荡中,逐渐沉淀下来,呈现出一种勃然而又井然的全新秩序。
御书房内,苏毅一夜未眠,但精神却愈发清明。
狄仁杰的到来,为他那张宏伟的帝国蓝图,补上了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
监察司为眼,东厂为爪,廷尉府为尺,大理寺为衡。
四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张笼罩整个大夏的法网,而苏毅,便是那唯一的织网人。
“宣,贾诩、曹正淳、狄仁杰,入宫觐见。”
冰冷的指令,自御书房传出,由内侍官尖细的嗓音,传遍王宫。
不多时,三道身影,一前两后,出现在了御书房的门口。
走在最前方的,是新任大理寺卿狄仁杰,他手捧那柄玄金色的亢龙锏,步履沉稳,渊渟岳峙,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倒映出天地清浊。
紧随其后的,是监察司都督贾诩与东厂都督曹正淳。
贾诩依旧是一副文士打扮,神情淡漠,眼眸低垂,只是偶尔闪过的一丝精光,显露出这位毒士正在急速地分析着眼前的局势。
曹正淳则满脸堆笑,躬着身子,亦步亦趋,那双三角眼却在不动声色地,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脚地打量着狄仁杰,特别是他手中那柄散发着皇权龙气的亢龙锏。
“臣等,参见陛下。”
三人异口同声,躬身行礼。
“平身。”
苏毅的声音平静无波。
他看着眼前的三人,心中明澈如镜。
这,将是他未来帝国内部,最重要的三根支柱。
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个居中。
贾诩的监察司,听风捕影,专司监察百官,预防不轨,权力来自于苏毅的绝对信任。
曹正淳的东厂,酷烈无情,专司清除阴谋,震慑宵小,权力来自于苏毅赋予的黑暗暴力。
而狄仁杰的大理寺,则要凭证据断案,凭法理审判,权力将来自于苏毅亲手为其构建的“程序正义”与“法理威严”。
苏毅没有让他们互相寒暄,而是直接开门见山。
“贾诩,曹正淳。”
“臣在。”
“咱家在。”
两人同时应声。
“这位,是朕新任命的大理寺卿,狄仁杰,狄怀英。”
苏毅指着狄仁杰,语气淡然地介绍道。
“朕已下旨,建大理寺,独立于三省六部之外,专司审理天下刑案,复核疑案,纠察不法。”
贾诩的眼皮微微一跳。
曹正淳脸上的笑容,也出现了一瞬间的僵硬。
他们二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瞬间就明白了“大理寺”这三个字背后,那令人脊背发凉的含义。
这是陛下,在他们监察司和东厂的头顶上,又悬了一把名为“法理”的利剑!
“见过狄大人。”
贾诩率先拱手,脸上看不出丝毫情绪波动,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眸,在狄仁杰身上停留了刹那。
“哎哟,狄大人,久仰久仰。”曹正淳则热情得多,满脸笑意地凑上前,“以后咱们可就是同殿为臣,还望狄大人多多关照咱们东厂这些粗人呐。”
狄仁杰面色不变,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回了一礼。
“两位都督客气了,狄某初来乍到,日后办案,还需两位多多行个方便。”
他的话不卑不亢,却自有一股威严。
苏毅将三人的微表情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
他要的,就是这种微妙的制衡。
“狄卿。”苏毅的目光转向狄仁杰。
“臣在。”
“朕交给你第一个案子。”
此言一出,贾诩和曹正淳的耳朵,同时竖了起来。
他们都想知道,陛下会用怎样一个案子,来为这位新任的大理寺卿,竖立权威。
是陈年的悬案?还是某个不知死活的贪官?
然而,苏毅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的心脏,都猛地收缩了一下。
“自朕攻破寿春以来,监察司与东厂,共计抓捕、处决西楚旧贵族、乱党、劣绅,三千七百四十二人。”
苏毅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朕,命你大理寺,在三月之内,将这三千多份卷宗,全部复核一遍。”
他看着狄仁杰,眼神锐利。
“朕要你查清楚,这里面,有没有一个是滥杀?”
“有没有一个是冤假错案?”
“有没有人,是借着朕的屠刀,来报自己的私仇?”
轰!
此言一出,御书房内的空气,瞬间降至冰点!
曹正淳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一滴冷汗,顺着他光洁的额角,缓缓滑落。
贾诩那一直低垂的眼眸,也猛地抬起,射出两道骇人的精光!
复核旧案!
而且是复核他们监察司和东厂办的铁案!
这已经不是在立威了!
这是天子,在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向整个大夏的官僚体系宣告——
大理寺的权力,凌驾于所有执法机构之上!
这更是对他们二人,一次赤裸裸的敲打与警告!
“怎么?”苏毅的目光,缓缓扫过贾诩和曹正淳那瞬间变得无比难看的脸色。
“两位都督,可是觉得,朕的旨意,有什么不妥吗?”
“臣……不敢!”
“咱家……不敢!”
两人几乎是同时躬身,声音里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颤抖。
他们心中再无半点对狄仁杰的轻视,只剩下无边的寒意。
这位新来的大理寺卿,不是过江龙,而是天子亲手磨砺的屠龙刀!
第一刀,就斩向了他们这两个权倾朝野的巨头!
狄仁杰手捧亢龙锏,神色肃穆,对着苏毅深深一揖。
“臣,领旨!”
“此案,臣必查个水落石出,给陛下,也给那三千多个亡魂,一个公道!”
他没有看贾诩和曹正淳一眼,但那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却压得两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待三人退下,御书房内重归寂静。
苏毅缓步走到沙盘前,看着那片已经插满玄黑龙旗的土地,眼神深邃。
权力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他很清楚,要让大理寺真正深入人心,光靠一个狄仁杰是不够的。
它需要无数新鲜、忠诚、且精通法理的血液。
而这些血液,正在被制造出来。
城郊,第一官学。
一间由旧祠堂改造的宽敞教室里,上百名年龄不一、衣衫半旧的少年,正坐得笔直。
他们面前,站着一个身材魁梧、面带刀疤的汉子。
他不是什么大儒,而是玄甲军中一名退下来的什长,名叫王铁山。
“都给老子听好了!”王铁山的声音洪亮如钟,震得屋顶的灰尘簌簌落下。
“陛下让你们来读书,不是让你们来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软蛋!”
“上午,跟着我,念《千字文》,学《大夏律》!谁要是背不出来,中午不准吃饭!”
“下午,都给老子滚到操场上去!站军姿,跑圈,练拳!谁要是敢偷懒,老子亲手抽他!”
“你们要记住!你们是未来的大夏栋梁!能提笔,也要能杀敌!”
“我大夏,不养废物!”
少年们的眼中,没有畏惧,只有一种被点燃的,名为“希望”的火焰。
他们齐声怒吼,声音稚嫩,却充满了力量。
“风!风!大风!”
苏毅仿佛听到了那遥远的呐喊。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欣慰的弧度。
他看向系统界面,人皇气运经过这番消耗,还剩下一万六千八百点。
而那本标价两万的《天工开物》,正静静地躺在商城里,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快了。”
苏毅轻声自语。
“等科举之后,第一批人才选拔出来,朕的国运,必将迎来又一次的井喷。”
“到那时,朕要让这片土地的生产力,也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跃!”
他的霸业,棋盘已经铺开,棋子,正在一个个地,落向它们该去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