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上的消息像块烙铁,顾轩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手指猛地划灭。
终南山道口,无牌车,搏斗痕迹,警用手电遗落。
他没动,也没出声,只是把手机翻过来扣在桌面上,屏幕朝下。公文包里的加密频道设备还在震动,但他没去碰。他知道现在最该做的事是什么——七点整,b-7档案室,主证据移交。
他站起身,把《复盘报告》塞进包里,动作利落。袖口那颗檀木珠蹭过掌心,温的,像刚被人握过。
走廊灯亮着,他走出去,门在身后轻轻合上。
省厅主楼会议厅,早上九点十七分。
顾轩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西装没换,但领带松了一扣。他来得不算早,可已经有人在看他了。
“这不是救灾那个顾科吗?”前排一个穿灰夹克的中年男人低声问旁边人,“听说他一个人调度了三支救援队?”
“不止,”旁边人压着声音,“台风当晚,所有跨区调令都经他手签批,没出一例责任事故。”
顾轩没抬头,假装在翻笔记本。其实本子是空的,一页没写。
他脑子里还在转着终南山的事。陈岚最后那句“我在等你”还在耳边,可现在,他得先过眼前这一关。
门被推开,赵志远进来了。
五十出头,银边眼镜,走路不快,但每一步都像踩在点上。他坐下后没说话,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翻到中间一页,抬头扫了一圈。
“开始吧。”
主持的副厅长清了清嗓子,开始念议程:“今天开这个灾后应急复盘会,主要是总结‘海燕’台风期间的调度经验。下面请基层项目组代表,顾轩同志,简要汇报夜间应急响应流程。”
全场安静了一瞬。
顾轩合上笔记本,站起来。
他没拿稿子。
“台风登陆当晚,二十三点十八分,市北泵站告急,水位超警戒线一点二米。我组第一时间启动三级预案,调派城西消防中队两个班增援,同时协调市政排水车三台,前置部署。”
他语速平稳,像在报时间表。
“零点零七分,老城区低洼段出现倒灌,我们通过无人机回传画面确认被困人员位置,派出两支轻型搜救组,由周临川带队,实施屋对屋转移。”
提到周临川时,他顿了一下,但没人注意到。
“凌晨一点三十六分,电力中断,通讯基站瘫痪。我们切换至应急频段,启用备用电源,确保调度指令持续下达。期间共完成七次人员调配,涉及救援力量一百八十三人次,无一例误判或延误。”
他说完,全场静了两秒。
赵志远摘下眼镜,看了他一眼:“你刚才说‘无一例延误’,依据是什么?”
“每条指令都有录音存档,调度日志全程留痕。”顾轩答得干脆,“包括我和周临川之间的频段通话,全部自动上传至应急办云端备份。如果需要,我可以现在调取。”
赵志远没说话,重新戴上眼镜,低头在文件上写了个什么。
前排有人咳嗽了一声。
茶歇时间,灰夹克男人端着纸杯咖啡走过来:“顾科,厉害啊,一口气回答完还不带喘的。”
顾轩笑了笑:“都是该做的事。”
“可你这功劳,怕是不好分了吧?”对方半开玩笑,“王局那边听说你直接进了档案室,脸色不太好看。”
顾轩低头吹了口咖啡,热气扑在脸上:“调度表上每个名字都担着责任,功劳是大家的。我只是把流程走完。”
他话音刚落,宣传处的小李从门口探头:“顾科!你们单位的英雄榜出来了!你排第一!”
顾轩一愣。
“《台风应对英雄榜》刚下发,全省系统内通报。”小李快步走过来,手里拿着打印件,“‘担当典范’首位,就写你名字。”
旁边几个人都围了过来。
“顾轩,基层项目组负责人,临危受命,统筹调度,保障零失误。”
有人念出声。
灰夹克男人脸色变了变,没再说话,转身走了。
顾轩接过那张纸,没多看,折起来塞进公文包。
他知道这榜单不是表彰,是信号。
有人想捧他,也有人想压他。
但他现在顾不上这些。
他看了眼手机,信号满格,没新消息。
周临川还是没音。
午后一点二十三分,档案室外走廊。
顾轩站在窗边,手里捏着一杯凉透的速溶咖啡。宣传栏上贴着那张英雄榜,他的照片被打了马赛克,只留名字。
脚步声从走廊尽头传来。
陈岚走过来,黑西装,发髻一丝不乱。她没停,也没说话,只是把手里的文件袋往他手里一塞。
“编号051已预留,等你亲自录入。”
她声音很轻,但字字清楚。
顾轩低头看那袋子——牛皮纸封口,正面空白,只盖了个红章:特级归档确认。
他指尖碰到了印泥的厚度。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监察系统正式承认了主证据的存在,也承认了他作为持有人的身份。这不是奖励,是背书。是体制内最硬的那道通行证。
“周临川呢?”他问。
陈岚没回头,只说了三个字:“在查。”
然后她走了,高跟鞋声渐远。
顾轩站在原地,没动。
走廊另一头,宣传处的门开了,几个年轻科员走出来,手里拿着刚打印的《复盘报告》。
“听说这份报告要进年度案例库了?”一个女的问。
“不止,”另一个说,“电子标签都打好了,‘典型流程范本’,以后新人都得学。”
顾轩低头看了眼公文包。
他知道那份报告里夹着什么——染血的纸片,周临川的血书复件,还有那张出生证明的复印件。
没人知道。
但现在,这些东西,已经被正式纳入系统流程。
他转身走向档案室门口,刷卡,输入密码。
门开了。
他没进去,只是站在门口,看着里面那一排排深灰色档案柜。
编号b-7就在最里面。
他掏出手机,打开录音功能,按了暂停。
然后他从袖口抽出那颗檀木珠,轻轻一拧。
珠子底部弹开,露出一个微型卡槽。
他把存储卡取出来,握在掌心。
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一缕阳光,照在卡面上,反光一闪。
他抬脚,往里走。
一步。
两步。
他的手指按在录入终端的启动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