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顾凌的过程比预想的要艰难,但也更简单。
艰难在于,顾凌的第一反应是断然拒绝。让几位平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宝贵的资深专家(尤其是季青瑶的母亲)离开绝对安全区,去面对未知的风险?这在他看来简直是荒谬且不负责任的。他列举了无数可能发生的意外,强调了季青瑶感知能力的不可替代性,甚至近乎失态地指出这是“无谓的冒险”。
简单在于,老人们准备充分。他们没有感情用事,而是拿出了一份极其详尽的《城外低风险区域自主探索实践方案》。方案由陈山工程师主笔,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 目标区域:选择紧邻声波篱笆、已被多次巡逻清理、相对最安全的G-2区,该区域变异生物等级低,植被相对稀疏。
2. 任务目标:非战斗性。仅限于实地验证新型空气采样器的性能、采集特定区域的土壤样本(该区域土壤特性特殊,需经验判断)、进行为期三小时的有限度环境适应训练。
3. 队伍配置:四人小组(李桂芳、陈山、周明远、张猛)。配备两名最精锐的“刑天”战团战士作为护卫,但方案强调护卫仅在出现极端意外时介入,日常判断和行动由老人小组自行决策。
4. 装备支持:使用最新升级的防护服,配备加强版通讯和生命监测系统,携带足量的驱虫烟雾和单兵屏障。同时,一辆装甲医疗车将在声波篱笆内待命,随时准备接应。
5. 应急预案:详细列出了十七种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及对应处理流程,从遇到小型变异生物到天气突变,步骤清晰,责任到人。
6. 最关键一条:此次行动将作为一次重要的“教学示范”,全程录像(经处理后可公开部分),旨在向全体市民展示,如何在不依赖超自然预警的情况下,依靠知识、经验和团队协作在城外生存。
顾凌看着这份几乎挑不出毛病的方案,沉默了。他看着眼前四位老人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定,尤其是李桂芳那与季青瑶相似的、一旦决定便难以动摇的眼神,他明白这不是一时冲动。他们是在用行动向他,向所有高层,也向全体市民证明:自强,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包括他们这些老人。
最终,顾凌艰难地点了头,附加了无数严苛的安全条款,并亲自调整了护卫人选,指定了雷刚麾下最沉稳老练的两名老兵。
消息像一颗小心投下的石子,在青囊城内引起了不大却深远的涟漪。惊讶、敬佩、担忧、不解……各种情绪在人们心中涌动。没有人公开反对,但私下的议论从未停止。许多人无法理解这些安享晚年的老人为何要去冒这个险。
出发那天清晨,天气难得的稍微晴朗了一些。四位老人穿着合身的灰色防护服,动作或许不如年轻人敏捷,但检查装备、互相协助的神情却异常专注和认真。两位精锐战士如同沉默的山岳,守立在一旁。
季青瑶也来到了闸口送行,她的脸色依然有些苍白,眼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赞同,但更多的是对母亲和长辈们决定的尊重与理解。她走上前,仔细地帮母亲整理了一下防护服的领口,低声道:“妈,一切小心。感觉不对就立刻回来,不要逞强。”她没有说要动用能力远程守护,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次行动的意义恰恰在于“不依赖”。
李桂芳拍拍女儿的手,笑容温暖而坚定:“放心,妈可是天医传人,命硬着呢。而且,我们这几个老家伙加起来几百岁的经验,也不是吃素的。”
顾凌站在指挥台上,面无表情地下达了出发指令。合金闸门再次开启,但这次走出的,是一支特殊的队伍。
通过他们头盔摄像头传回的画面,指挥中心和所有能观看内部频道的人们,看到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历练”。
没有季青瑶冷静的预警声作为背景音,画面中的世界显得更加“真实”和“未知”。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但老人们的表现令人惊叹。
陈山工程师不断用便携设备检测着地面承重和结构稳定性,提醒大家避开一片看似坚实实则松软的地面。 周明远教授则仔细观察着植被的分布和形态,通过一些细微的痕迹判断近期是否有中型生物活动过。 张猛教官眼神如鹰,始终保持在最合适的警戒位置,用简单的手势指挥队伍保持队形和观察死角。 李桂芳则负责监测空气成分和生物信号,同时留意着每位成员的生命体征。
他们行动缓慢,却异常稳健。遇到一丛从未见过的、散发着甜腻气味的巨大花朵,他们没有贸然靠近,而是由周教授记录形态,李医生远程采样分析花粉成分,陈工评估其根系对地面结构的影响,最终决定谨慎绕行——整个过程,没有求助,没有慌乱,全靠团队自身的知识和协作。
他们成功地采集了土壤样本,测试了新型采样器,甚至还成功地辨认并避开了一窝具有轻微毒性的地下蚁群——依靠的是张教官对地面微小震动的敏锐感知和陈工对蚁穴结构的知识。
三小时的时限快到的时候,天空开始飘起细密的酸雨。老人们没有惊慌,迅速按照预案,利用携带的速凝防护胶和周围的地形,快速搭建了一个临时的简易庇护所,耐心等待雨停。
当这支特殊的队伍安全返回,闸门在身后缓缓关闭时,指挥中心里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一阵由衷的、轻轻的掌声。并非因为他们完成了多么伟大的壮举,而是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点:即使没有季瑶的预警,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经验和准备,也能够在城外谨慎地生存和活动。
几位老人脱下防护服,虽然疲惫,眼中却闪烁着成就感和焕发的神采。他们证明了他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过去的经验,更在于此刻的勇气和担当。
这次“银发历练”的录像经过编辑后,向全体市民公开了。它像一剂清醒剂,让人们真正开始思考“自力更生”的含义。议论的风向开始转变,从质疑“为什么要把老人派出去”,变成了思考“我们年轻人该如何像他们一样靠自己”。
季青瑶看着屏幕上母亲沉稳的身影,眼中泛着泪光,嘴角却带着释然的笑意。她肩头的无形重担,似乎因此而减轻了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