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立于齐王府书房,面向朱涛沉声道:“捷报中提及脱因勇猛非凡,力能扛鼎,就连常升将军也受了伤。”
“什么!”
朱涛瞳孔骤缩,身体猛然站起,旋即缓缓坐下,摇头道:“果然是一劲敌。孤从未料到脱因竟藏有此等武艺。”
此事早已超出普通武夫的范畴。
常升在大明猛将之中!
至少位列前五!
其神力与武艺不逊于邓镇!
更是朱涛帐下精锐。
怎会轻易落败!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
这个脱因的武力恐怕不在朱涛之下!
更可怕的是。
他一直在掩饰实力!
也许连北元帝都不知情。
“殿下!”
“长城09边线传来胜利消息!”
“邓镇将军亲率大军迎战兀良哈!”
“以五万兵力对抗十万敌军!”
“堪比霸王再临!”
“大明斩杀敌军过万,俘虏接近八万人!”
苏锦墨快步推门而入,朝朱涛一拱手,脸上带着笑意:“兀良哈已彻底归我大明所有,其三卫首领皆已被押解至长城边线,等候殿下指令。”
“打得漂亮!”
朱涛忍不住赞叹邓镇,兀良哈落入手中!
这等于斩断了北元的侧翼。
让他们再无退路!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
便可挥军北上,直捣黄龙!
兀良哈将成为进击草原的关键据点。
甚至可在此建立大明威名赫赫的朵颜三卫。
“不可滥杀!”
“兀良哈三卫的首领早已与北元貌合神离。”
“让蓝玉设法劝降,使他们归顺大明。”
“等到来年春季,以兀良哈为根基,直指北元腹地,可命其三卫为先锋。”
朱涛想起后世朵颜三卫与大明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反目成仇。
所以。
朵颜三卫可为助力,但不可使其坐大,应将他们的首领控制在京师。
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遵命。”
苏锦墨领命退下,此刻他真心敬服这位摄政王。
身在京城。
却能掌控千里之外的辽东战局。
目光所及,皆是全局。
“将军。”
“别说封个冠军侯,就算封个冠军王,也不为过!”
张玉嘴角带笑,语气中满是骄傲,他们既是战友,更是兄弟,彼此成就。
“还不到时候。”
“但封国公已绰绰有余。”
“拿下兀良哈这一战。”
“就足以让邓镇位列公爵。”
“备马。”
“孤王要去太子东宫,与太子商议册封邓镇、蓝玉为国公一事。”
“也让天下人知道。”
“我大明对待功臣。”
“一向是功必赏。”
“过必罚。”
“而非坊间流传的‘功高必杀,有罪必诛’。”
朱涛终于放下心中大石,辽东战事,长城边线的局势,曾让他夜不能寐,如今大局已定,方可安心。
“遵命。”
“末将即刻为殿下备马。”
张玉恭敬地点头,随即退出书房。
“脱因。”
“孤真该死,当日没取你性命。”
张玉刚走,朱栢脸上骤然阴沉,那日在草原与扩廓决战时,就该当场解决脱因!
不该放他离去!
只为一个虚无缥缈的名声!
酿下大祸!
这样的错误。
绝不可再犯!
不是这样。
恐怕又是一桩冤案!
“此处为何喧闹?”
朱涛轻掀马车帘,望向前方的河南侯府,眉心微蹙。
门口竟有锦衣卫守卫!
还有御前军列阵!
这是怎样的场面?
莫非河南侯陆聚出事了?
难不成老朱又要上演“九族消消乐”?
“过去打听一下。”
“究竟发生何事。”
朱涛从马车中走下,命身旁的张玉前去查问。张玉点头,径直朝侯府走去。
“喂。”
“本官是锦衣卫指挥使张玉,这是我的令牌,你们为何在此侯府门前?”
张玉大步上前,没有理会御前军,而是面向锦衣卫百户廖永忠,眉头紧锁地问道。
“属下参见指挥使大人!”
“河南侯陆聚聚众散播谣言,饮酒闹事!”
“更曾强抢民女,杀害百姓父母,已被百姓告上官府!”
“太子震怒,陛下震怒,已下旨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圣母寿辰刚过。”
“他就敢犯下如此罪行,简直是自寻死路!”
朱涛闻言,眼中怒意顿生。
这河南侯陆聚……
幸好没落到我手里!
否则,死都算他便宜了!
“你们抬着什么?”
正说话间,一名锦衣卫扛着一个麻袋走出来。
而且,麻袋还在动。
张玉立刻招手,命那人过来。
“属下参见大人!”
“这是河南侯之女陆天依,我们要带她去刑场确认身份。”
那名锦衣卫低声禀报,虽然心中不忍,但诛九族便是如此,不论年幼,皆难逃一死。
“放了她吧。”
“罪在河南侯,与她何干?又不是叛国大罪,为何要株连?”
朱涛眼中闪过一丝怜悯,随即命人将麻袋打开,放出陆天依。他看着眼前满脸污垢的小女孩,皱眉问道:“她是侯府之女,怎会穿得如此破烂?你们是怎么办事的!”
“回殿下。”
“她是庶出。”
“乃一名婢女所生。”
锦衣卫掌握天下情报,自然知晓侯府底细。那名锦衣卫随即单膝跪地道:“陛下有旨,九族皆诛,无论嫡庶,皆当处死!”
“传孤王令,河南侯全家流放,侯本人处死。至于这陆天依……孤王一直没有女儿。”
朱涛将神情茫然的陆天依轻轻抱入怀中,感叹这冥冥之中的缘分,随即点头道:“从今以后,她就是我摄政王府的嫡长郡主,孤会请陛下赐名。”
坤宁宫内。
“父皇。”
“请为您的孙女赐一个名字吧。”
“就当是我与妙云亲生的孩子。”
朱涛凝视着榻上熟睡的小女孩,脸上浮现出温暖笑意,转头对朱元璋说道:“也算是为河南侯陆聚延续一点香火。”
“你这孩子。”
“打小主意就多。”
“名字你自己取吧。”
“我可没时间。”
“那封号呢?”
“就叫永乐郡主吧。”
“你是大明亲王。”
“更是摄政之王。”
“有这个资格。”
朱元璋对其他孩子都没什么心思,只关注两个孙子。对于朱涛收养义女这事,他毫不在意,觉得不会出什么岔子。
“嗯。”
“那就唤作天依吧。”
“只改姓氏,不更其名。”
朱涛与朱元璋性情不同,既然决定收养这个孩子,他便想给予最好的一切。
不像朱元璋那般,把儿子们当野孩子养大。
“对了。”
“昨日你见了冯家的闺女,感觉如何?”
“可有中意?”
朱元璋凑了过来,马皇后也在一旁听着,显然都很在意这件事。
他们真正关心的是——
朱涛到底要不要娶侧王妃!
“爹。”
“先把小丫头留在坤宁宫。”
“等下您安排人送回王府。”
“我先去找大哥。”
“有要事相商。”
朱涛心里一阵发怵。
昨日寿宴上那个丫头,一个劲地拉着他说要养鱼,还逼着他喝酒。
要是真娶进王府,那还不得闹翻天?
还是算了吧。
让别的皇弟去头疼吧,别害了他。
“这孩子。”
“一说到这事就想躲。”
马皇后望着朱涛匆匆离去的背影,露出无奈的笑容。
这位摄政王在宫里,哪还有朝堂上的那股威风?
早就没了踪影。
“你说咱还是皇帝吗?”
“标儿负责政务。”
“栢儿掌管军务。”
“咱算什么皇帝。”
“看那道圣旨。”
“玉玺都快被他们拿去盖章了。”
“咱还不如天天在坤宁宫看孙子,去什么朝堂!”
朱元璋望着马皇后,忍不住发牢骚。
他早就倦了,不想再当这个皇帝。
“有这两个儿子,你就该高兴了。”
“还在这抱怨?”
“历代帝王,父子相争、夺权之事不断,你不知上辈子修了什么福。”
“什么好事都被你碰上了。”
马皇后一边缝着鞋底,一边笑着回他,语气里透着责备,却又带着几分温柔。
“咱明天就把玉玺送到东宫去,他们想干什么就自己盖印。咱连二虎都交给他们,要是没出什么大事,咱就不再插手了。”
“反正有这两个臭小子在。”
“大明朝翻不了天!”
“再说了。”
“只要他们需要咱的时候,咱还是皇帝,照样能镇得住那些老臣!”
朱元璋依然懒洋洋地靠在榻上,但眼神中透出一丝霸气。
对太子朱标和摄政王朱涛,
朱元璋是慈爱的。
他只一心一意地护着自己的两个儿子。
可面对群臣,
他便是铁血强硬。
一代洪武大帝,
岂能任人左右!
对朱元璋来说,
这些大臣不过是为老朱家办事的。
除了那群出生入死的老兄弟,
他谁都不放在眼里。
“对了。”
“冯胜打了胜仗,辽东也收复了。”
“是不是该给他封个王?”
“准备封他什么王?”
马皇后又看向朱元璋。二虎早就回来汇报过了,她自然也知道情况,只是想知道朱元璋准备给冯胜封一个什么样的爵位。
“冯胜两度出兵辽东!”
“立下大功!”
“那就封他‘两辽王’吧!”
“郡王!”
“仅次于徐达!”
“你看如何?”
朱元璋略微思索了一下,转头笑着对马皇后说道:“两辽王,两次征伐辽东,第一次虽只是击退敌军,但也大胜而归,配得上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