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山球场回来,林舒安没有直接回老宅,而是让司机开到了林氏集团总部。这是自爷爷病倒、她接手部分事务后,第一次正式踏入这里。
大楼气势恢宏,玻璃幕墙在午后的阳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前台显然早已接到通知,见到她立刻恭敬地引向专用电梯。电梯直达顶层,走廊安静无声,厚实的地毯吸收了所有脚步声。
大哥林书鑫的助理等在办公室外,见到她,立刻迎上来:“林小姐,林总正在开会,他交代了,您可以直接使用旁边的会议室,相关文件已经送过去了。”
林舒安点了点头,推开会议室的门。长条会议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几摞文件,分别是近期重大项目的进度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几份待审批的合同。旁边还贴心地准备了一台新电脑和她的专属门禁卡。
她坐下,没有急于翻看文件,而是先环顾这间会议室。这里视野极佳,可以俯瞰大半个城市。曾经,爷爷坐在这里运筹帷幄;后来,二叔也曾在此处搅动风云;如今,坐在这里的是她。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最上面那份关于新能源项目的报告。大哥林书鑫做得比她预想的还要好,项目不仅重回正轨,还借着行业东风,开拓了几个新的合作方向。她仔细阅读着,用笔在几个关键数据旁做了标注,又在一份涉及技术授权的合同草案上,对某个条款的模糊处提出了修改意见。
处理完几份紧急文件,她打开电脑,调出自己昨晚草拟的关于设立“林家文化传承与创新基金”的初步构想书。她将这份构想发给了大哥,并附言:「大哥,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关于林家未来可能的一个方向。你看是否可行,或有其他建议?」
不过几分钟,林书鑫直接打了电话过来,语气带着兴奋:“舒安,你这个想法很好!非常有前瞻性!我之前也隐约觉得光守成不够,但没你想得这么系统。我觉得可以推动!等项目这边稍微松快点,我们详细讨论!”
得到大哥的肯定,林舒安心中一定。她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的募资、定位、项目筛选,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至少,方向找到了。
下午,她准时参加了“璇玑”项目组的技术会议。地点在顾氏大厦,依旧是那个熟悉的项目室。团队成员见到她,态度比以往更多了几分敬重。显然,发布会上的亮相和后续林氏的人事任命,都让她的身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会议讨论的是AR交互中一个关于古籍文字识别的技术难点。林舒安认真听着技术人员的讲解,偶尔提出从古籍版本学和文字演变角度可能遇到的问题。她的意见专业且切中要害,连之前对她持保留态度的技术骨干也频频点头。
会议中途休息时,顾怀笙走了进来。他似乎是刚结束另一个会议,西装外套搭在臂弯,只穿着衬衫,领口微松。他没有打扰讨论,只是走到白板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流程图和公式,目光专注。
林舒安正与一位工程师讨论,一抬头,便对上了他看过来的视线。他眼神深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仿佛在评估她融入这个纯技术圈子的程度。林舒安没有回避,继续与工程师交谈,语气平稳,逻辑清晰。
顾怀笙听了片刻,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一下,随即转身离开了项目室,没有说一句话。
会议结束后,林舒安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周谨却走了过来:“林小姐,顾总请您去他办公室一趟。”
再次走进顾怀笙的办公室,感觉已与以往不同。少了些最初的疏离与试探,多了几分……某种难以言喻的熟稔。
顾怀笙站在落地窗前,背对着她。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手中拿着一份文件。
“看看这个。”他将文件递给她。
林舒安接过,是一份关于某个海外科技孵化器的投资分析报告,里面重点标注了几个与文化科技、数字遗产保护相关的初创项目。
“沈叔那边透露的消息,这个孵化器背景很干净,方向也符合你那个‘基金’的构想。”顾怀笙语气平淡,“如果有兴趣,可以让周谨安排初步接触。”
林舒安惊讶地抬起头。她昨晚才初步成型的想法,他今天就送来了相关的资源和渠道?他是在她身上安装了雷达吗?
“你……”
“别多想。”顾怀笙打断她,走回办公桌后坐下,“只是恰好看到,觉得可能对你有用。林家如果能找到新的增长点,对‘璇玑’项目的长期合作也有利。”
他总是这样,将一切动机都归结于冷静的利益计算。
林舒安看着手中那份报告,心中五味杂陈。有感激,有警惕,也有一种被他无形中推动着向前走的宿命感。
“谢谢。”她最终还是说道。
“嗯。”顾怀笙应了一声,目光重新投向电脑屏幕,似乎已经投入下一项工作。
林舒安知道该离开了。她拿着报告走到门口,手握住门把时,停顿了一下,没有回头,轻声说:“我会认真考虑的。”
身后没有回应。
她拉开门,走了出去。
走廊里灯火通明,脚下是光滑如镜的大理石地面。她一步步走着,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从老宅的书房,到林氏的会议室,再到顾怀笙的办公室……她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挑战、机遇、陷阱、援手……交织成一张复杂而迷人的网。
她握紧了手中的报告,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