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微服私访的消息,很快在朝中传开。
不过,具体什么时候出宫、去哪里察访,却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少数几个近臣知道。
但苏明远等人心里清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若是能在皇帝私访时,将蔡党的罪行当面呈上,或许能改变整个局面。
关键是,我们要知道陛下什么时候出宫,去哪里。李邦彦说,否则,就算准备再充分,也无从下手。
这个……恐怕很难打听。吴敏说,陛下微服私访,必然是秘密进行,不会让外人知道。
未必。苏明远忽然说,陛下虽然微服,但毕竟是天子,身边必然有护卫随行。我们可以留意皇城附近的动静,说不定能发现蛛丝马迹。
苏兄说得对。赵鼎说,在下这几日可以在皇城附近转转,留意可疑之人。
好,就这么办。李邦彦拍板,另外,我们也要做好准备。万一真的遇到陛下,该如何陈述、该呈上什么材料,都要提前筹划好。
众人纷纷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分头行动,一边密切关注张邦昌案的进展,一边留意皇帝出宫的消息。
张邦昌案在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方的压力下,进展得很快。
刑部尚书韩忠虽然想要袒护张邦昌,但苦于证据确凿,实在没法下手。那本黑账记载得清清楚楚,而孙铭也供认不讳,说张邦昌确实收了他的贿赂。
大理寺那边,经过上次李晋案的教训,这次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偏袒。大理寺卿虽然也是蔡党的人,但在铁证面前,也不得不公事公办。
至于御史台,在苏明远和赵谦的坚持下,更是一口咬定张邦昌必须严惩。
如此一来,三司会审的结果就呼之欲出了——张邦昌行贿受贿,革职查办,发配岭南。
不过,这个结果还需要皇帝批准,才能最终生效。
就在三司会审结果即将呈报的前一天,赵鼎终于带回了重要消息。
诸位,在下打听到了,陛下明日午后会微服出宫,去城西的一座道观。赵鼎兴奋地说。
消息可靠吗?李邦彦问。
可靠。赵鼎说,在下有个同窗在大内当值,他偷偷告诉在下的。说陛下最近迷上了道家养生之法,想去城西的清虚观求教高人。
清虚观……苏明远想了想,那是个什么地方?
是座不大的道观,香火不盛,平日里去的人不多。范宗尹说,在下倒是去过一次,那里的道长确实有些本事,懂得炼丹养生。
这就对了。李邦彦说,陛下既然要微服私访,必然不会去人多的地方。清虚观人少清静,正合适。
那我们明日也去清虚观?李纲问。
苏明远摇头,我们若是都去,只怕会引起怀疑。不如这样,明日我一人去清虚观,扮作香客。若是真的遇到陛下,我就当面陈情。
苏兄一人去?李邦彦担心道,会不会太危险?万一被蔡党的人发现……
无妨。苏明远说,我会小心的。况且,有陛下在场,蔡党的人也不敢乱来。
那……好吧。李邦彦想了想,不过,以防万一,我们几个也在清虚观附近待命。若是苏兄遇到危险,我们可以及时增援。
如此甚好。
商议已定,众人各自回府准备。
苏明远回到家中,将明日的事告诉了林氏。
相公,这次可要格外小心。林氏担心地说,在陛下面前陈情,若是说错了话,只怕……
我知道分寸。苏明远握住她的手,夫人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妾身相信相公。林氏眼中满是信任,只是妾身还是忍不住担心。
别担心。苏明远温和地笑了,说不定,这次就是转机。若是陛下能听进我的话,那蔡党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但愿如此。
次日,苏明远一早便起来,换上一身素净的道袍,扮作一个修道之人的模样。
他没有带钱文,只是独自一人,骑着马往城西而去。
清虚观位于城西的一座小山上,周围树木葱茏,环境清幽。
苏明远到达时,观中只有零星几个香客。他装作进香的样子,在大殿里点了几炷香,然后在偏殿找了个角落坐下,静静等待。
时间一点点过去,日头渐高。
午时过后不久,观外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苏明远透过窗棂往外看,只见四五个便服打扮的人走进观来。为首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容貌清秀,气质儒雅。
虽然穿着普通的便服,但那股与生俱来的尊贵气质,却掩饰不住。
是皇上!
苏明远心中一动,但没有立刻上前,而是继续观察。
那年轻人——当今天子赵佶——在观中转了一圈,最后来到偏殿,看见墙上挂着的一幅画,驻足观赏。
这画虽然笔法稚嫩,但意境不俗。赵佶点评道,可见作画之人颇有悟性。
陛下慧眼。一个随从恭维道。
不要叫我陛下。赵佶皱眉,今日我是微服出来,就叫我赵公子。
是,赵公子。
苏明远听着他们的对话,确认了对方的身份。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向着赵佶走去。
这位公子,眼力真好。他拱手道。
赵佶转过身,看着苏明远,微微一笑:这位道长也懂画?
略懂一二。苏明远说,在下观公子气度不凡,想必不是寻常人。
过奖了。赵佶谦虚道,在下只是个喜欢书画的普通人罢了。
公子太谦虚了。苏明远说,不知公子可有兴趣,听在下说几句话?
赵佶来了兴趣,道长有话请讲。
此处人多眼杂,不便。苏明远压低声音,公子若是不嫌弃,不如移步后院,在下有要事相告。
赵佶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那就去后院吧。
两人来到观中的后院,这里更加僻静,只有几株老松和一座小亭。
赵佶在亭中坐下,看着苏明远:道长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
苏明远深深一拜,朗声道:草民监察御史苏明远,叩见陛下。
赵佶一愣,随即苦笑:原来你早就认出朕了。
草民不敢。苏明远说,只是陛下龙姿凤表,草民虽愚钝,却也认得出来。
起来吧。赵佶摆手,既然被你识破了,那也罢。你有什么话要说?
草民要禀报陛下,当今朝政之弊。苏明远正色道。
朝政之弊?赵佶皱眉,你是说蔡太师?
正是。苏明远将准备好的材料呈上,陛下请看,这是蔡党这些年的种种劣迹。贪墨、枉法、陷害忠良……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赵佶接过材料,翻看起来。
看着看着,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这些……都是真的?他抬起头,看着苏明远。
千真万确。苏明远说,草民以性命担保。
赵佶沉默了。
半晌,他才缓缓开口:苏御史,朕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但你可知道,蔡太师为朕分忧多年,功劳不小。朕若是听信你的话,将他革职查办,朝中必然动荡。
陛下,正因为蔡京位高权重,才更要严办。苏明远恳切地说,若是连他这样的权臣都能为非作歹而不受惩罚,那朝廷的法度何在?百姓的希望何在?
赵佶看着他,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
你说得对。他最终叹了口气,只是,这件事太大了,朕需要好好考虑。
陛下圣明。苏明远再次拜下,草民只求陛下能秉公处理,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朕会考虑的。赵佶站起身,这些材料,朕先收下了。至于如何处置,朕会慎重决定。
说完,他转身离去。
苏明远目送着皇帝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心中既有期待,又有忐忑。
这一次,他把话说得很明白,也把证据都呈上了。
接下来,就看皇帝如何决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