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八月底,炙热的暑气依旧笼罩着南国。
肖镇并不急于北上清华报到,反而在王铁柱的陪同下,与刚刚结束一年“脱层皮”军训生活,即将同样准备去复旦读书的表哥文强一起,登上了文云淑派过来的湾流私人飞机,目的地是正在改革开放春风中迅猛发展的上海。
此行的首要任务,是护送文强前往复旦大学药学院报到,还有就是去看一看五角场11号于明给肖镇装的老洋房。
站在复旦古朴的校门前,看着身穿崭新学员制服、身姿笔挺如白杨的文强,肖镇眼中闪过一丝戏谑,他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表哥:“二哥,这下有意思了,咱俩又成‘同学’了,都是大学一年级新鲜人。”
文强闻言,爽朗大笑,习惯性地揉了揉表弟那一头浓密的黑发:“你小子少来这套!我啊……能跟你这尊又是高考状元又是菲尔兹奖的大佛比?不过话说回来,”他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兄长式的调侃与爱护,“以后在上海滩,有什么事,哥给你撑腰!”
安顿好文强,两人并未在校园多做停留,立刻乘车赶往浦东陆家嘴。
此时,大禹G座——嘉信食品集团的总部大楼已然拔地而起,成为浦东开发开放早期的一道醒目风景线。
肖镇此行身负两项重要使命:一是亲自检查针对北方邻国那规模庞大、模式独特的“灵活易物交易”的执行情况;二是深入调研国内首创的农产品“保价收购”政策在基层的实际落地效果,确保惠农初衷不被扭曲。
肯定有人问那换汇和金融活动嘉信不搞?那不是由他亲妈掌舵的大禹国际投资集团旗下宇田桑担任总裁的环球金融集团去搞这些事情嘛!
在嘉信集团顶层的会议室里,面对着济济一堂、经验丰富的管理层,肖镇听取了长达数小时的详尽汇报。
少年沉稳地坐在主位,手指偶尔轻轻敲击桌面,提出的问题却精准地切中要害,让在座的不少商场老手都暗自心惊。
会议尾声,他做出了一个让部分保守派高管颇感意外的决定:启动嘉信食品集团成立以来,首次由国际知名第三方机构执行的、跨区域交叉全集团审核核查。
“制度是根基,但执行需要监督。自查自纠难免存在盲区。
引入权威的第三方,用专业的眼光把问题摊在阳光下,短期或许会暴露一些瑕疵,长远看,却是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肖镇的声音依旧平和,但话语间蕴含的决断力与远见,让那些最初对他年龄和能力抱有疑虑的人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
这份超越年龄的成熟与魄力,仿佛与生俱来。
处理完正事,肖镇和文强难得偷闲,先去五角场36号和11号看了两个兄弟的房子后。
兄弟二人驾驶着那艘线条流畅、名为“大禹女皇号”的豪华游艇,驶向碧波万顷的东海外海。
遮这艘超级游艇是肖镇“讹诈”他大明哥得来的,再插一句,文明的国民汽车集团红岩重载汽车经过科威特灭火后顺顺利利的彻底进入中东市场,令路虎特种车辆厂的消防车、环卫垃圾车、环卫洒水车、押运车这些特种车辆同样大规模进入了中东市场。
海风拂面,引擎轰鸣,暂时抛开了学业和公务的烦扰,在天海之间尽情驰骋,直到九月三日,才意犹未尽地乘坐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
北京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机场外,一辆军绿色的212吉普车,带着独属于这个年代的粗犷气息,早已等候多时。
这是肖正堂特意安排的,开车的是他的警卫员。
坐着这辆一路“砰砰”作响、颇有节奏感的“打屁车”,肖镇体验着与私人飞机截然不同的“接地气”交通方式,一路颠簸着来到了庄重典雅的清华园。
当招生办公室主任李国华和物理系党总支书记几乎同时从大门门卫那里接到“肖镇同学前来报到”的消息时,两人不约而同地长舒了一口气,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这位集万千瞩目与特殊要求于一身的“小爷”,总算没临时变卦跑去港科大或者复旦!
这场持续了整个暑假的“生源保卫战”,至此才算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报到流程顺利得出奇。当肖镇面色平静地递上那份由肖正堂和文云淑亲笔签名、并分别盖有总参某部和大禹集团稿件纸的特殊“走读申请书”时,物理系负责注册的老师只是快速扫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盖上了同意章。
经历了免训风波、“首长批示”以及“强基班”的仓促设立,系里的老师们对这位天才学生的任何特殊安排,似乎都已修炼出了极强的“免疫力”,或者说,是某种见怪不怪的“麻木”。
真正的考验接踵而至。那是一场面由数位“清华强基班”导师团成员——个个都是在物理、数学、化学、计算机、自动化领域内跺跺脚就能让学界震三震的泰斗级人物——对肖镇进行的、堪称“豪华阵容”的入学摸底与学术对谈。
在一个下午长达四个多小时的高强度交流中,几位精神矍铄的“小老头”轮番上阵,问题从经典物理大厦基石上的细微裂纹,延伸到量子引力理论最前沿的疯狂构想;从黎曼曲面深邃的几何性质,问到Np难题在现实计算中的近似求解策略。
肖镇始终从容不迫,他不仅对已有的知识体系展现出惊人的掌握深度,更能时常在关键处提出自己极具颠覆性与创造性的见解。
他那不受学科壁垒束缚的跳跃思维、对理论核心本质近乎直觉的洞察力,以及敢于质疑权威的学术勇气,让这群阅尽天下英才的老教授们越谈越兴奋,眼中闪烁的光芒,如同地质学家发现了绝世矿脉,天文学家捕捉到了未知星系。
“此子,非池中之物!乃天赐吾辈,以探科学之幽微!”一位白发苍苍的数学院士在会谈结束后,激动得胡须微颤,对身旁的物理学家同仁如是说。
顷刻之间,肖镇便成了这群学术巨擘们心尖上的“宝贝疙瘩”,每个人都恨不能立刻将他收入门下,将自己毕生钻研的精华倾囊相授。
于是,肖镇独特的清华求学生活正式拉开帷幕。
他并未入住拥挤喧闹的学生宿舍,本来已经给他安排了教职工小区的一套离物理系较近的房子让他居住,肖镇钥匙接了,不过不住这里。
作为想和自己父亲在一起共同生活有执念的留守儿童,他当然是住自己北京家。
每天清晨,锻炼完毕,吃了早餐由王铁柱驾驶着那辆黑色揽胜。
从位于0.5环宫墙边、古树掩映下的静谧三进四合院(文云淑早在儿子确定北上时就购置妥当,并精心修缮)出发,
穿越半个北京城,抵达海淀的清华园,傍晚再循原路返回。
这特殊的“走读”生活,成了清华园里一道不为人知的独特风景。
九月十一日,肖镇迎来了自己十三周岁的生日。
文云淑特意从日理万机的集团事务中抽身,由香港直飞北京;肖正堂也难得从高度紧张的北斗项目协调会议中挤出宝贵的一晚。
一家三口,在这座充满京韵古风的四合院里,围坐在海棠树下,吃了一顿没有外人打扰的温馨家宴。
菜肴简单却都是家的味道,烛光摇曳,言笑晏晏,这份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对于这个非同一般的家庭而言,显得尤为珍贵。
宫墙边的三进四合院肖镇早就把槐树全部移走,他对带“鬼”的玩意儿天然很膈应,种了很多实用的果树。
看着槐树,他就想起上辈子自己嗝屁后在柯衣伯带当“能量体”那漫长岁月。
生日过后,肖镇仿佛一枚被投入超高能粒子对撞机的微观粒子,开始了在各位超级大牛导师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的“高速流转”。
今天,他可能还在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窥探材料表面的奇异电子态。
明天,就已坐在理论物理中心的研讨室里,与白发教授为了超弦理论中一个进化维度的可能性争得面红耳赤。
后天,或许又见他彻夜泡在计算机系的机房,屏幕上闪烁着验证新型神经网络算法的大段代码。
每一位导师都像发现了无价瑰宝,争分夺秒地想要与他交流,谁都舍不得轻易放他离开,这个年轻大脑中迸发的思想火花,实在太令人着迷。
而肖镇的回馈,则如同积蓄已久后的火山喷发,猛烈而耀眼。
从国庆节后到十二月中旬,不过两个半月的时间,他以“肖镇”之名,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 等全球顶尖学术期刊上,如同连珠炮一般,连续发表了七篇高质量研究论文。
这些论文横跨量子纠缠与信息编码、拓扑绝缘体边缘态理论、基于生物启发的快速优化算法等多个前沿交叉领域。
每一篇都具备相当的原创性和深度,影响因子均稳定在5.0以上,肖镇的这些论文被高引用、超高下载量,在国际相关学术界引起了一波不小的关注浪潮。
这天,物理系系主任拿着一叠需要院领导签字的论文绩效奖励申请表,走进了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办公室。
他看着表格上“肖镇”这个名字后面,那密密麻麻罗列的七篇论文标题以及其后缀着的顶级期刊名称,忍不住摇了摇头,既是惊叹又是感慨地对副院长说:
“老李啊,你快瞧瞧这小子!满打满算,入学也才三个月吧?
这论文发的……好家伙,跟个不知疲倦的‘大刷子’似的,这产出速度和质量,也太惊人了吧!简直是不给别人留活路啊!”
副院长接过表格,扶了扶眼镜,仔细端详着每一行记录,脸上先是难以置信,随即绽开了无比欣慰和自豪的笑容:“哈哈哈,没错!就是个‘大刷子’!而且刷的是世界顶级的版面!
不过,咱们清华,盼的就是这样的‘大刷子’!要刷出中国学术的声威,刷出国际舞台的地位!
现在看来,当初顶着压力成立‘强基班’,把这小子特招进来,这步险棋,我们是走得太对了!”
“大刷子”肖镇同学这个带着几分亲昵、几分敬佩、几分无奈的绰号,便在不经意间,于清华园的教授圈子里悄然传开。
所有关注着他的人都清晰地意识到,这枚投入中国学界静水中的“石子”,激起的绝不仅仅是涟漪,而是一场正在酝酿、即将席卷全球学术界的知识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