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书店的签售会尚未正式开始,但排队等待的读者队伍已经绕了三圈之多,场面异常壮观。这些读者来自不同的年龄层,他们手中捧着的书籍也各不相同。
其中,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兴高采烈地举着《星尘纪》的实体书,扉页上还贴着自己精心绘制的“昆仑空间站”草图,显然对这部作品充满了热爱和期待。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则紧紧攥着一本泛黄的《步天歌》影印本,他的目光急切,似乎希望能在扉页上得到岳川的亲笔题字。
这一场景充分展示了龙国科幻小说所引发的热潮,它跨越了年龄的界限,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就连隔壁韩流明星的周边店,此刻也显得格外冷清,与文渊阁书店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岳川坐在签售桌前,正专注地在第 500 本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而,就在他抬头的瞬间,他注意到了一群举着“抄袭”标语的人正被保安拦下。
为首的男人情绪激动地高举着一本欧美科幻的精装版,口中还不停地嘶吼着:“星舰设计抄的就是这个!”
然而,他的声音很快就被后排的读者们淹没了。这些读者显然对他的指责不以为然,其中一人高声反驳道:“你看懂书里的‘二十八宿导航’了吗?那可是咱龙国独有的天文体系,怎么可能抄袭呢?”这句话犹如一把利剑,直刺那个男人的要害,让他顿时哑口无言。
一个戴眼镜的物理系学生挤到前排,递来份论文打印稿:“岳老师,我按你书里的‘伏羲八卦坐标’算了星轨,真能对应猎户座的脉冲星!”他指着稿纸上的公式,“这才是硬科幻,比那些只会炸飞船的强多了。”
岳川接过论文,在空白处写下“期待你的后续研究”,笔尖的墨香混着读者带来的槐花香——有人特意从老裕泰茶馆带了茉莉花茶,说“读《星尘纪》配这茶,才有龙国味儿”。
与此同时,城南的livehouse里,夏晚晴的《古今辙》首演正掀翻屋顶。三弦的古谱采样刚起,台下就举起成片的应援灯,灯牌上的“古今同辙”四个字,是用毛笔字体写的。
当《电波里的茉莉花》唱到副歌,她突然摘下耳返,让现场观众跟着钢琴伴奏合唱——现代钢琴的流畅混着几百人的清唱,竟比录音室版本多了层烟火气。
“韩流粉丝在刷‘土味合唱’。”贝斯手小王把手机递过来,屏幕上的恶评正被“循环了100遍”的好评淹没。夏晚晴没理会,指着台下举着古琴的姑娘:“下首歌请她上来合奏。”
姑娘抱着古琴走上台,琴弦拨动的瞬间,与三弦的古谱形成奇妙的共振。当“唐宫夜宴”的旋律响起,现场突然安静,只有两种跨越千年的弦音在碰撞,像老时光透过麦克风,轻轻落在每个人心上。
演出结束后,姑娘红着眼说:“我爷爷是古琴非遗传承人,他说这是古琴第一次在livehouse响起。”
影视基地的摄影棚里,《暗涌》的“茶桌对弈”戏正在拍摄。张猛盯着监视器,眉头紧锁——演员的落子声总缺股劲儿,不像剧本里写的“每步都藏着刀光”。
岳川从道具组拿过个老茶漏,往紫砂壶里一放,沸水冲泡的“咕嘟”声混着棋子落桌的脆响,瞬间有了张力。
“就这声!”张猛拍着大腿,“让道具组把所有棋子换成老榆木的,落子时必须带木纹摩擦的涩感——龙国的卧底交锋,哪能像韩流剧里那样咋咋呼呼,就得是这种‘茶烟里藏杀气’的劲儿。”
饰演警察的老戏骨突然说:“我刚才琢磨台词,‘这步棋你输了’后面,加句‘茶凉了,该续了’怎么样?既符合茶馆场景,又透着警告的意思。”
岳川眼睛一亮,立刻让编剧加进台词——镜头扫过紫砂壶底的“龙”字印章时,这句台词像块石头投进水里,漾开圈无声的涟漪。
傍晚的庆功宴设在老裕泰茶馆。岳川带来《星尘纪》的最新连载数据,订阅量突破千万,打破平台纪录;夏晚晴的livehouse录像在音乐平台爆火,古琴合奏片段被剪成短视频,标题“当千年琴音遇上livehouse”冲上热搜;张猛则带来《暗涌》的样片,茶桌对弈的戏份被业内称为“龙国警匪片的新范式”。
李叔端来新煮的槐叶粥,笑着说:“今天有个韩流粉丝来喝茶,说听完《古今辙》,突然觉得电子乐像白开水——咱这粥得慢慢熬,味儿才厚。”
雪团跳上八仙桌,爪子扒着岳川的手稿,上面刚写下《星尘纪》的新伏笔:“三星堆青铜神树的纹路,其实是外星飞船的维修图。”
夏晚晴凑过来看,突然说:“我能给这段写首配乐吗?用青铜编钟的采样,混着电子合成器的星尘声,像古今在宇宙里碰杯。”
窗外的胡同亮起灯,卖糖人的吆喝声混着远处livehouse的余音。没有人刻意庆祝,但《星尘纪》的墨香、《古今辙》的弦音、《暗涌》的茶烟,正像潮水般漫过被韩流垄断的文娱市场,在龙国的土壤里,慢慢浇出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