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宴之前想要买的水田终于买到了,由于旱灾严重,田地的价格都跌了一些。
一亩水田的价格现在才卖七贯钱,比之前少了一贯。
但顾青荷他们却只给了五贯钱的价格就买到了。
其中一贯钱的差价,是韩生悯帮的忙。为了一亩地能少这两贯钱。
宋书宴给县令送了一幅古字画,然后还送了两千石粮食给他用于赈灾。
这两千石粮食自然不是细粮,而是各种豆子,红薯干,玉米粒凑合的。
价值不超过一千百贯钱,但那幅字画值钱,少说也要一千五百贯。
当然打点过县令大人后,县衙里的其余人也是要打理的,宋书宴为此又送了五百贯钱出去。随后便收到了衙门上下的友谊。
顾青荷他们家这一次直接是买了五千九百亩的水田,其实四千亩在隔壁莲花村。
一千九百亩在金秋村,这些田地全都挨着河边的,那边有他们家新挖的池塘,另外还有一千一百亩水田都在那边。
整个七千亩的水田是可以连成一片的,顾青荷家买的下人,就居住在莲花村那边的水田边上一个缓坡上面。
缓坡旁边就是顾青荷家的茶园,顺着茶园斜着往山上走,随后便能看见大片大片的辛夷花树林。
每到春季来临,这里的风景就是一绝。
莲花村是个小村庄,虽然周围的山坡挺多的,占地面积也不比金秋村少,但适合种植粮食水资源丰富的水田却不足六千百亩。
顾青荷他们买了他们村四千亩的水田后。他们村也就没剩下多少水田了,好在他们村的人口少,总共就只有三户。
金秋村的水田就比较多了,大概有两万亩,但这边人口多,很多村民都会置地。
宋书宴也考虑到把村子里的水田全占完不好,于是就买了隔壁莲花村的水田。
反正他们那边的人口少,剩下的那点地,足够他们几代人发展了。
宋老爹既是金秋村的村长,也是这十里八村的里长,隔壁莲花村也归属他管。他不让外面的人来莲花村安家,别人就进不来。
这一块地方,已经是他们宋家的私人领地,周围山坡日后都会陆续买下来种茶树。
那些山坡好几个山头加在一起,大概三四万亩,后续宋家都会慢慢买下来。
五贯钱一亩的水田是真的在捡漏,五千九亩水田大概花了不到三万贯钱。
就算是加上送礼的银钱以及字画,也才不到三万五千贯。比直接买少了一万多贯。
宋家买完田地后,顾家跟赵锦家也跟着买了一些,顾青荷的爹大手笔买了二百亩,赵锦夫妻二人买了一百亩水田。
至此,顾家的水田旱地加在一起,已经有六百亩,两个儿子分家后各自分得三百亩。
顾二奎手里没留田地,但要求每个儿子每年要给他们上交两千斤的细粮用于养老,秋收后就给,要当年的新粮。
一个儿子上交两千斤粮食,两个儿子就是四千斤粮食,这些粮食可不算少了。
顾二奎、徐氏再加一个孩子,自然是吃不完这么多的粮食。不过好在剩下的粮食却可以卖钱,也养鸡养鸭。
顾二奎原本一开始,是只打算要五百斤粮食的,然后再要五贯养老钱的。
但是大闺女顾青荷却让他不要这样做,因为直接跟儿子要养老的银钱。
前面几年还行,能给,但时间一久,两个儿子知道他们手里不缺银钱后。
说不准会找借口不给银钱,这种事情在后世顾青荷见的多了,还不如直接跟他们要粮食,想要用钱买粮食买鸡鸭就是了。
虽然麻烦一点,但却是能实实在在收到的东西,而且粮食的价格十分稳定。
哪怕是灾年,粮食的价格也只会更贵,并不会比平时更便宜。
因此只要当着众人的面约定好每年秋收后给粮食,她就不信两个儿子能不给。
顾青山跟顾青石各有三百亩的田地,他们想要拿出两千斤粮食那是很简单的。
顾家的银钱都用来买田买地了,剩下的银钱并不多,给两个儿子修宅子也只可修了五间。
三间正房加两间厢房,外面再加一个厨房,围在一起就是一个小院子。
院子修好后,顾二奎果断的分了家,然后将这两个小院子分给兄弟俩,让他们搬走了。
两座新修的小院子都离顾家老院子不远,呈三角形,前后大概也就两百米,方便两个儿子日后过来照看他们这两位老人。
顾二奎麻利的将两个儿子给分出去之后,家里就只剩下他们夫妻两个,跟顾三奎的小儿子顾杰,人杰地灵的杰。
希望这个孩子能有出息,不要像父辈那样窝囊只知道在家里欺负女人孩子。
“夫君,爹娘手上那么多银子,分家才给咱们分了八十贯钱,这也太少了吧?
咱们置办点东西后,这钱立马就用的差不多了。你说爹留那么多银钱做什么?“”
该不会是都给老二家了吧?我就说你爹你娘偏心,喜欢老二根本就不把你当回事,你还不信,现在总信了吧?”
黄氏一脸愤恨的说道,她只要一想到公婆那对老不死的,用八十贯钱就把她给打发了,她心中就恨的是咬牙切齿,
“顾青山你看看咱们村里,谁家不是把大儿子长子留在家里继承家业的。
你爹娘倒是好,不留你这个长子在家也就算了,还直接把你给赶出来了?随便给点银子就给打发了,跟打发叫花子一样。”
“当初说的好好的,现在送老二去上学堂,将来也要送我们儿子去学堂。
可是你看看现在,分家总共才给了八十贯钱,儿子还能有银钱上学堂吗?”
想起公婆送小叔子上学堂一事,黄氏心中就窝火,当初她就不愿意,但公婆说的好听,日后也让她的儿子读书科举。
可如今到头来全是一场空,别说是读书了,人家提都没提这事,八十贯钱就给打发了。一想到这里她就恨得牙痒痒。
顾青山看了黄氏一眼,随口解释道:“那三百亩田地不是东西啊?爹这次买了两百亩水田,花了一千四百多贯钱。
后面又给咱们买宅基地,修房子,能少花钱?家里的银钱就那么多,你还想怎么样?
今年干旱粮食跟棉花都是欠收,根本就没卖几个钱,你又不是不知道。用了这么多银钱后爹娘手里还能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