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归墟那片法则破碎、危机四伏的废墟中又谨慎地探索了数月,林玄逐渐摸清了以古传送阵为中心、方圆数千里内相对安全的区域轮廓。他收集了更多不同性质的材质碎片,对归墟混乱法则的适应力也进一步增强,甚至隐隐感觉停滞不前的化神中期修为都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松动。
然而,他心中那份离去的念头却愈发清晰坚定。
此地绝非久留之所。其一,归墟环境过于恶劣,长期暴露在混乱法则侵蚀下,即便有“空域”护体,对肉身和元神也是一种持续的、细微的损耗,不利于道基的纯粹与长远潜修。其二,那半截石碑揭露的秘辛,以及从那三名化神修士口中听闻的“世界本源”与“巡天盟”,信息量巨大,他需要足够安全与平静的时间来消化、推演,并据此调整自己未来的道路。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九天十地,才是他的根基所在,是他的故土。若那“牧守收割”的阴影为真,未来可能降临的大劫,其源头与战场,终究会指向九天十地。远离故土在归墟躲藏,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错失布局的先机。
思虑已定,便不再犹豫。
这一日,他如同往常一样在废墟间“拾荒”,确认四周并无任何神识窥探后,身形几个闪烁,便悄无声息地回到了那处被重重隐匿阵法保护的传送阵所在。
仔细检查阵法,确认在他离开期间无人触动,且能量储备依旧充足后,林玄不再迟疑。他站上阵台核心,体内化神中期的法力按照特定的轨迹缓缓注入。阵纹逐次亮起,空间波动开始荡漾。有过一次经验,这次他提前撑开了“空域”,更加从容地抵御着穿梭时的空间撕扯。
光芒闪过,身影消失。
短暂的眩晕与撕扯感之后,脚下再次传来坚实触感,周围那令人窒息的混乱法则压迫感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九天十地相对温和稳定的天地灵气。他成功返回了,位置正是葬龙坑边缘那处隐蔽的巨石之上。
重返故地,林玄第一时间并未放松警惕。神识如同水银泻地般铺开,仔细探查方圆数百里,确认与他离去前并无异样,葬龙坑依旧死寂,并无外人活动的痕迹。他这才稍稍松了口气,目光落在脚下的古传送阵上。
此阵是他连通归墟的唯一通道,也是未来可能的关键退路或信息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立刻着手,以比离去前更精湛的阵道修为和更丰富的材料,重新加固了笼罩此地的隐匿与防护阵法。不仅加入了更多迷惑与反击的禁制,还设置了数重预警机制,一旦有外力试图强行突破或探查,无论他身处九天十地何处,都能第一时间感知。他将此地列为自身最高机密,仅次于自身性命。
处理完传送阵的后续事宜,林玄并未返回天衍宗,而是动用了早年布置的一处秘密洞府。洞府位于中州一处人迹罕至的云雾山脉深处,灵气算不上绝顶,但贵在隐蔽安全。
置身于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回首这次短暂却意义非凡的归墟之行,林玄的心境已然不同。
曾经,他追求长生,追求屹立于众生之巅的无敌力量,更多是出于一种对生命本能的执着与对强大力量的向往。系统是他达成目标的捷径,稳健是他行事的准则。
但现在,他的道心之中,除了长生与无敌,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守护”与“解惑”。守护这片生养他的九天十地,守护其上或许懵懂无知、或许同样在苦苦挣扎的亿万生灵,使其免遭那“焱黎”世界般的覆灭命运。同时,他要彻底弄清那高悬于星空之外的“牧守”究竟是何存在,那所谓的“仙域”与“飞升”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残酷的真相。
目标前所未有的清晰,也前所未有的艰巨。
他接下来的核心道路变得明确无比:在九天十地这片相对熟悉的土地上,默默潜修,尽可能快地提升自身境界——炼虚、合体……直至拥有足以面对甚至挑战“牧守”的力量。同时,他需要开始暗中布局,积蓄势力,培养后手,以应对那不知何时会突然降临的“收割”。
至于那深藏于心底、因石碑秘辛而燃起的决绝念头,并非为了扬名立万,更非为了所谓的替天行道,其最根本的驱动力,是自救,是斩断可能束缚自身与整个界域的无形锁链,是为了在这看似注定的命运洪流中,为九天十地争得一线生机。
系统的日常奖励依旧如期而至,但林玄对其态度已然改变。那固定的“修为”增长,在他浩瀚的化神法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他更看重的是系统偶尔带来的、对天地法则更深层次的感悟与启发。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系统的推演之能,结合自身对空间、冰虚、乃至从归墟感受到的各种混乱法则的理解,尝试去推演、创造一些可能针对“世界之外”那种冰冷、收割性质力量的防御与反击手段。这并非具体的法术,更像是一种理念与方向的探索,过程缓慢而艰难,但他乐此不疲。
洞府中,林玄缓缓睁开双眼,周身气息圆融内敛,对外仅仅表现出金丹中期的水准,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他目光平静地望向洞府石壁,仿佛能穿透山岩,看到那无垠而深邃的星空。
仙路漫漫,强敌隐匿于未知的黑暗深处,其实力可能超乎想象。
他轻轻呼出一口浊气,眼神深邃而平静,不见丝毫急躁与畏惧。
“我仍需耐心,”他低声自语,声音在寂静的洞府中清晰可闻,“比以往,更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