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时间已经来到四月中旬,这一个多月来,王晓风就像一颗不停旋转的陀螺,在鹿口工业园和鹿角乡之间来回奔波。
作为这两个单位的一把手,王晓风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事无巨细,都需要他亲自过问和处理。
鹿口工业园二期的规划已经顺利通过上级审批,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然而,征地工作的进展却不尽如人意,目前仅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距离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王晓风对此深感忧虑,他深知时间紧迫,不能再拖延下去。
于是,他当机立断,又增派了五名鹿角乡的机关干部加入到征地工作中,希望能够加快进度,确保项目按时推进。
与此同时,招商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鹿口工业园二期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商贸企业的关注,他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兴趣。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表达了入驻意向,鹿口工业园二期的土地价格也水涨船高,成为了天州市乃至汉东省的热门话题。
邓怡琳领衔的招商团队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要接待大量前来咨询的企业代表。
这些企业不仅对鹿口工业园二期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优惠感兴趣,还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天州市和平原县的领导打招呼,希望能够在土地分配上得到特殊照顾。
面对这种情况,王晓风始终坚守原则,坚持规划至上。他坚信只有让最优秀的企业落户鹿口工业园,才能真正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王晓风坚决抵制各种干扰和压力,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筛选入驻企业,坚决执行精品招商策略,绝不降低标准,宁缺毋滥。
在平原县委书记办公室里,县委书记陈大可正坐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地接着天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松打来的电话。
“陈书记,您好!”刘松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听起来有些严肃。
“刘部长,您好!”陈大可连忙回应道。
“陈书记,我给您通报一下鹿口经济开发区的编制规划情况。”刘松说道。
“好的,刘部长,你说”,陈大可示意刘松继续说下去。
“现在鹿口经济开发区的整个编制规划已经批下来了。根据上级要求,鹿角乡和鹿口经济开发区要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局面。”刘松继续说道。
陈大可对这个安排表示理解,他知道这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为了支持鹿口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省里给鹿角乡增加了10个公务员编制和5个事业单位编制。”刘松接着说。
陈大可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喜,这对鹿角乡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鹿角乡和鹿口经济开发区的财政核算机制还是分开比较好一点,这样可以保持鹿口经济开发区的相对独立性。”刘松强调道。
陈大可明白刘松的意思,他表示赞同:“刘部长,您说得对,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鹿口经济开发区的优势。”
“另外,这个方案已经获得了省里的批准,而且省里也同意了鹿口经济开发区上升为天州市市级开发区的请求。”刘松说道。
陈大可心中一阵激动,这意味着鹿口经济开发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最后,省里还决定让鹿角乡党委书记兼任鹿口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行政级别为副县级。”刘松补充道。
陈大可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他相信在新的领导体制下,鹿口经济开发区各项工作应该会做的更加出色。
天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职位发生了变动,他已经被调任为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目前,常务副部长刘松临时负责天州市委组织部的工作。
在一次通话中,县委书记陈大可对刘松表示:“好啊,刘部长,这个方案和我们县前期报的方案大体意思是一样的,我完全赞同这个方案。
我想在我离开之前,能够让王晓风顺利担任鹿角乡党委书记,给他解决他的副县级。”
刘松在电话那头笑着回答道:“陈书记,最快也要到六月份才行。因为到时候还有一批干部需要调整,所以还需要再等两个月。
不过你放心,这件事情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了。至于你什么时候卸任平原县委书记,可能还需要等待组织后续的安排。”
“刘部长,你可能不太了解我们这边的情况。现在平原县的干部们思想波动很大啊!每天都有人在传言说我要离任,而且还说县长赵立峰同志会接任县委书记。
这导致现在很多干部都在观望,甚至有些都已经无心工作了。所以我想了解一下,关于我卸任县委书记这件事,有没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呢?”县委书记陈大可语气平静地说道。
电话那头的天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松回应道:“陈书记啊,这个我还真不太清楚呢。你现在可是省管干部,还是天州市委常委,关于你的任免安排,我这里并没有确切的消息。
上次对县长赵立峰的考察,也只是例行公事而已。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赵立峰接任县委书记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毕竟他在县长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资历比较深。”
刘松稍作停顿,接着说:“但是,如果赵立峰真的被提拔为县委书记,我个人觉得他应该不会继续在平原县任职。
因为平原县对于天州市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以后的县委书记都会高配副厅级。所以,我估计他会被调到其他县市区去担任县委书记。”
“好的,刘部长,我知道了。”陈大可面带微笑,语气轻松地在电话里回应道。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却对刘松刚才说的话产生了一丝疑虑。
刘松作为天州市委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他的话无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陈大可不禁开始仔细琢磨刘松所说的每一个字。
“陈书记,我刚刚说的只是个人的一个分析,一切的结果还是等到组织的最后决定。”刘松的这句话,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但陈大可却感觉到其中似乎隐藏着某种深意。
“但是你也要做好随时卸任县委书记的准备。”这句话让陈大可心中一紧。
虽然刘松说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但陈大可明白,组织上的决定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通常不会轻易改变。
“好了,不说了,我十五分钟后还有一个会议,陈书记,那我先挂了啊,有什么事情回头再说。”刘松的语气显得有些匆忙,仿佛急于结束这次通话。
挂断电话后,陈大可陷入了沉思。他反复回味着刘松的话,试图从中解读出更多的信息。刘松的话里有话,说了什么,好像又没说什么,这让陈大可感到十分困惑。
陈大可决定暂时放下这些疑虑,毕竟组织的决定还没有最终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