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晨光初照,薄雾如纱般笼罩在陆浑戎的山谷之间。山风拂过林梢,带着几分清寒与湿润,吹散了残夜的最后一丝沉寂。熊审策马立于山岗之上,玄色披风在风中轻扬,腰间佩剑未出鞘,却自有凛然之气。他凝望着脚下这片刚刚归附楚国的土地,目光深邃而沉静。

这里曾是戎人世代栖居之所,群山环抱,溪流纵横,土地虽不算肥沃,却也足以养人。然而连年战乱,使得昔日炊烟袅袅的村落如今只剩断壁残垣,田地荒芜,野草蔓生,牛羊绝迹。百姓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眼中满是惶恐与疑虑——他们不知道这位来自郢都的新主,究竟是救民于水火的仁君,还是又一个掠夺征伐的征服者。

熊审翻身下马,将缰绳交予亲随,脱去华贵的锦袍,换上一袭素麻布衣,不带仪仗,不鸣锣开道,只携两名通晓戎语的文吏与几名护卫,缓步走入最近的一座村落。

村中道路泥泞,柴草堆积于屋前,几只瘦骨嶙峋的鸡在土堆间刨食。忽有一孩童从门后探头张望,见陌生人来,吓得缩回屋内。熊审驻足片刻,轻轻叩响一户低矮茅屋的门扉。

门“吱呀”一声开启,一位老翁蜷缩在草席上,面色蜡黄,气息微弱。他挣扎着欲起身行礼,双手撑地,颤抖不止。熊审快步上前,单膝跪地,双手扶住老人双臂,语气温和:“老人家不必多礼,我此来只为听一听百姓心声,非为受拜。”

老人抬眼打量眼前之人,见其衣着朴素,神情诚恳,不由眼眶一热,声音哽咽:“三年战乱,兵祸不断……赋税未减,粮种尽失,耕牛病死,连井水都快干了……我们这些苦命人,只盼大王能放过一命,让我们活条生路。”

熊审默然良久,喉头微动,终是长叹一声:“是我来迟了。”他起身时,袖角拂过草席,沾染尘土亦不拂去。那一刻,他仿佛看见自己父王当年巡狩南疆时的模样——也是这般跪地扶起灾民,也是这般含泪许诺安民。如今,这副重担已落在他的肩上。

回营之后,立即召集属官议事。

帐中烛火摇曳,文书铺展案头。熊审提笔疾书,字字铿锵:

“自即日起,免去陆浑戎全境三年赋税;开仓放粮,每户按口计数,每日供给糙米一升;调拨耕牛百头、犁铧三百具,由官府无偿借予农户使用,三年内归还即可;凡开垦荒地者,五年内所产皆归己有,官府不予征缴。”

令下如风,三日之内,各乡里正已将告示张贴于村口树下、市集墙头。更有识字之人高声诵读,百姓围聚倾听,有人落泪,有人跪地叩首。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捧着半袋糙米,颤巍巍地走到告示前,用粗糙的手指一遍遍摩挲着墨迹未干的文字,喃喃道:“这不是梦……真的有人愿意给我们一条活路。”

不过半月,原本逃亡至深山或邻邦的流民纷纷归来。荒田渐绿,犁铧翻土之声不绝于耳,村中炊烟再起,犬吠鸡鸣,重归人间烟火。

为振兴经济,熊审在南北要道交汇处设市集,名曰“通和墟”——取“通商惠工,和睦共处”之意。他遣使赴郢都、陈邑、蔡地、郑境,广邀商旅前来贸易,并承诺:“凡入墟交易者,免三日关税,官府提供食宿,沿途设哨护行。”

同时,他下令修整旧道,拓宽山路,设立驿站七处,每三十里一驿,配备马匹、饮水与守卒。不出数月,楚地的丝绸、漆器、铜鼎、陶瓮源源而来;戎地的羊毛毡毯、鹿茸药材、玉石原矿亦得以外销。西域胡商牵驼而至,带来香料、玻璃器皿与异域织物,市集中胡汉杂处,言语交错,商贾云集,竟成一方繁华盛景。

一日清晨,一位来自敦煌的老商人牵着三峰骆驼抵达墟市,见到整洁有序的街道与热情接待的官差,不禁感慨:“我走遍河西四郡,从未见过如此清明之地。此处虽偏居西北,却有王者之风。”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对文化的包容与引导。熊审并未强行废除戎俗,反而亲自主持春祭典礼,依循当地古礼,焚香敬山神,洒酒祭河灵。他身着戎族礼服,跪拜于祭坛之前,引得部落长老动容落泪:“百年来,从未有中原之君如此尊重我族传统。”

祭祀那日,天朗气清,山巅鼓声隆隆,篝火映红半边天幕。熊审赤足踏过铺满松针的祭台,亲手将一束青茅投入火中,口中念诵古老的祝祷词。那些曾对他心存戒备的戎人青年,在远处默默注视,眼神中的敌意渐渐化为敬重。

与此同时,他在各乡设“文馆”,聘楚地儒士教授楚语与礼仪,但授课之时,亦请戎族长老讲述本族历史、歌谣与祖先传说。孩童们一边学习《诗》《书》节选,一边传唱古老的牧羊曲。两种文明如溪流交汇,不争不扰,缓缓融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育之举。熊审下令,凡八岁以上、十六岁以下之孩童,皆可入乡学就读,学费全免,笔墨纸砚由官府供给。第一日开学,百余名孩童列队入学,身着新制短褐,手持竹简,在先生带领下行拜师礼。阳光洒在他们稚嫩的脸庞上,朗朗诵读之声回荡山谷——那是楚音与戎语交织而成的希望之音。

有一位老学究感慨道:“昔者以兵威服人,今者以文教化人。此非止治一地,实乃育万世之基也。”

而在幕后,熊审亲自审阅教材编纂,要求内容既要传承礼义廉耻,又要贴近民生实际。他甚至提议增设“农政课”,教学生辨五谷、识节气、知水利,真正让学问落地生根。

一年光阴流转,昔日萧条之地已然焕然一新。田野阡陌纵横,稻麦随风起伏;村庄鸡犬相闻,孩童嬉戏巷口;市集商旅络绎,驼铃声声入梦;学堂书声琅琅,童音清越如泉。

百姓谈及熊审,无不称其为“仁君再世”。有人在家堂设牌位供奉,上书“恩主熊公”;有牧人编歌传唱:“南山有松,北水有桐。君子至此,百忧皆空。”

而在某个黄昏,一位曾在战乱中失去双亲的少年,独自坐在山坡上吹奏一支骨笛。笛声凄婉悠远,引来熊审驻足聆听。待曲终,少年抬头,才发现面前站着那位传说中的大人。

“你吹得很好。”熊审轻声道,“这支曲子,叫什么名字?”

少年低声回答:“是我阿娘教我的《归雁》,她说,只要听见这曲子,远行的人就会回家。”

熊审久久无言,最终解下腰间一枚玉佩,递给他:“明日去文馆报名吧。你的天赋,不该埋没在这荒山之中。”

少年怔住,眼中泛起泪光,终究伏地叩首,哽咽难言。

群臣奏报至郢都,楚王熊旅览毕,抚案久久不语。良久,方叹曰:“吾弟治政,宽而不弛,严而不苛,理乱地如梳发,抚民心若抚琴。真社稷之才也!”

自此,熊旅对熊审愈加倚重,军国大事多与之商议。而熊审亦不负所托,将陆浑戎打造成楚国西北边疆的一面旗帜——不仅守土安民,更为民族融合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当夕阳西下,他常独坐山岗,望着归鸟投林,牧童驱羊,心中并无得意,唯有沉静。他知道,这片土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而真正的治世之道,不在一时功业,不在赫赫威名,而在人心深处,悄然生根的那份信任与希望。它如春雨润物,无声无息,却能让荒原变沃土,让离散者归家,让绝望者重燃灯火。

这一日,春风拂面,新苗破土。远处传来孩童齐声诵读《诗经·小雅》的声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熊审闭目倾听,嘴角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他知道,未来已来。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从屯田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乱世三国志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水浒的医者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贞观之银锤太保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三国秘事第二部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唐逗卿卿日常之权倾天下魂穿风流八皇子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第一权臣之路三国秘事第三部扛上妖孽太子爷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大乾:帝国独裁者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丐帮神丐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嗨!我是朱祁钰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烬余书:寒江洗冤录从少爷到皇帝魏砥针灸鼻祖涪翁传异世谋主:乱世定鼎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躺赢的咸鱼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楚国一统华夏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穿越古史之枫华红楼之百变奇瑛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我在大周是天子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林冲君科举:寒门毒士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重生成为李承乾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