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城内那被胜利的狂喜和随之而来的政治斗争搅得沸反盈天的气氛截然不同,退守至通州的后金大营之内,笼罩着一层令人窒息的、如同凝固了的死寂。
德胜门外那座由三千多具八旗勇士尸骸筑成的京观,如同一道永不磨灭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八旗将士的心中,那是一种混合了羞辱、愤怒与一丝……恐惧的复杂情绪。
然而,在这片压抑的死寂中心,后金的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中军大帐之内,却看不到丝毫因战败而产生的狂怒与沮丧。
这位一手将后金从一个部落联盟,锻造成一个帝国雏形的雄主,此刻正盘腿坐在一张厚实的虎皮之上。他的面前,没有酒肉,只有一盘早已冰冷的棋局,以及那幅被反复研究过无数次的、描绘着北京城防的详细地图。他的手指,正缓缓摩挲着一颗黑色的棋子,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眸中,闪烁着狼一般冷静而又危险的光芒。
战败的复盘,从大军撤回通州的那一刻,便已经开始。
“范先生,” 皇太极头也不抬,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缓缓开口,“德胜门之败,你说,我们究竟是败在了哪里?败在了顾昭那小子的火器之上?还是败在了他的战术之下?”
帐内,侍立在他身旁的,正是他最为倚重的汉人谋士,范文程。
范文程躬着身子,神情无比恭敬,但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沉吟片刻,字斟句酌地回道:“回大汗,顾昭之火器犀利,战术诡谲,固然是此战失利之主因。然,依奴才之见,这些,都还只是皮肉之患。我大金真正的、最可怕的敌人,并非是顾昭,也并非是袁崇焕。”
“哦?” 皇太极终于抬起头,目光如刀,直刺范文程,“那你说,是谁?”
范文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是明国皇帝,朱由检,给予顾昭的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
这句话,让皇太极的瞳孔,猛地一缩。
范文程继续分析道:“明军之弊,在于上下离心,文武相忌,君臣相疑。此乃我大金屡屡能以少胜多,长驱直入的根本原因。可这一次,奴才却从那顾昭的身上,看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危险信号。那便是,朱由检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要打破常规,放手一搏了!他给予顾昭超越常规的权力,给予他前所未有的荣宠,这便使得顾昭的镇北军,能够爆发出远超其他任何一支明军的战斗力!若任由这种君臣相得的局面发展下去,待到那顾昭的‘镇北三策’推行开来,我大明的心腹大患,恐怕就真的要形成了!”
皇太极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范文程这番话,正中要害。
一座坚固的堡垒,最容易被攻破的,永远是它的内部。大明这座看似庞大的堡垒,其最脆弱的地方,便是那位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那颗充满了猜忌、多疑与不安的心。
“那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皇太极的眼中,杀机一闪而过。
范文程的嘴角,勾起了一抹阴冷的笑意。他向前一步,压低了声音,如同吐信的毒蛇一般,缓缓说道:“既然强攻不下,那便……攻心为上!明朝的皇帝,自古以来,便对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大将,怀有最深的猜忌。如今,袁崇焕总督蓟辽,手握关宁铁骑主力;顾昭一战封神,圣眷正浓,且此二人,本就有师生举荐之谊,关系密切。这在朱由检的眼中,是稳固边疆的基石,但在我们眼中,却正是可以利用的、最好的裂痕!”
“大汗,” 范文程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妖异的光芒,“是时候,启动那颗我们早已埋下的棋子,送一份‘大礼’,给那位多疑的崇祯皇帝了!”
皇太极的目光,瞬间变得雪亮。他明白了范文程的意思。
“传令下去,” 他冷声下令,“将我们之前抓获的那两个明宫太监,杨春和王德化,带到我的帐后,好生‘看管’起来!”
……
夜色,如同巨大的黑色天鹅绒,笼罩了整个后金大营。
中军大帐之内,灯火通明。
而在大帐后方,一处仅用一层厚重布幔隔开的狭小空间里,两个面色惨白、浑身瑟瑟发抖的中年太监,正被几名凶神恶煞的八旗士兵,死死地按在地上。他们,正是从京城之乱中,侥幸逃出,却又不慎被后金游骑俘获的前司礼监秉笔太监杨春,和御马监太监王德化。
就在他们惊恐万状,以为自己死期已至的时候,布幔之外,却突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以及皇太-极那威严的声音。
一场精心编排的、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大戏,就此,拉开了帷幕。
只听一个陌生的声音,压低着嗓子,用一种极其隐秘的语气说道:“奴才,参见大汗!”
紧接着,便是皇太极那带着几分警惕的声音:“你是何人?深夜前来,有何要事?”
那个声音立刻回道:“奴才乃是奉我家督师大人之命,特来向大汗,传达密信!”
“你家督师?” 皇太极的语气中,透出了一丝玩味,“可是那蓟辽督师,袁崇焕?”
“大汗明鉴!”
布幔之后,杨春和王德化二人,听到“袁崇焕”三个字,浑身猛地一颤,瞬间竖起了耳朵,连呼吸都停滞了!
只听外面的“密使”继续说道:“我家督师大人说了,德胜门一战,乃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此举,已成功让顾昭那小子,在崇祯皇帝面前,立下了泼天大功,获取了那昏君的绝对信任。这第一步棋,已然走成!”
皇太极发出一声冷笑:“哼,一步棋,就让我大金损失了三千勇士?”
“大汗息怒!” 那“密使”连忙解释道,“督师大人说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如今,顾昭圣眷正浓,已开始推行新政,搅乱明国朝堂。下一步,只要大汗您继续陈兵于坚城之下,做出随时准备攻城的姿态,给我家督师制造足够的压力。届时,我家督师便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名正言顺地整合所有前来勤王的兵马!到那时,他便掌握了京师城外所有的兵权,与大汗您里应外合,这北京城,岂不是唾手可得?大事,可成矣!”
“里应外合……” 皇太极的声音,仿佛是在咀嚼这四个字,充满了诱惑。
布幔之后的杨春和王德化,听到这里,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脑门,四肢冰冷,如坠冰窟!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而外面那场“表演”,还在继续。
只听皇太极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欣喜若狂的大笑:“好!好一个袁崇焕!好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回去告诉他,只要他能助我坐上那张龙椅,朕,绝不食言!这大明的天下,朕与他,南北分治,共享富贵!”
“奴才,遵命!”
致命的对话,到此,戛然而生。
在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杨春和王德化,如同两个失去了灵魂的木偶,脑海中,反复回响着刚才听到的每一个字。
就在他们心神俱裂之际,看守他们的那几名八旗士兵,却仿佛是接到了什么命令,突然开始变得松懈起来。他们甚至开始聚在一起,大声地饮酒划拳,还将兵器,随意地丢在了地上。
一个“千载难逢”的逃跑机会,就这么,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求生的本能,战胜了所有的恐惧。两人对视一眼,趁着夜色,连滚带爬地,逃出了那座让他们永生难忘的恐怖营帐。
他们一路狂奔,竟是出奇的顺利,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阻拦。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身后那漆黑的夜幕之中,始终有几双如同鬼魅般的眼睛,在不远不近地“护送”着他们,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回到那座风雨飘摇的北京城。
一枚浸满了剧毒的钉子,就此,被皇太极亲手,钉向了大明帝国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