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明帝:东晋“绝境逃生王者”!用“七宝鞭拖延术”甩追兵
晋朝时王敦准备起兵反叛朝廷,晋明帝暗中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立刻骑上速度飞快的巴賩骏马,换上便服悄悄出行,一路赶到王敦驻军的湖县,偷偷侦察完对方的军营布局后,才转身撤离。
军营里有个士兵觉得明帝看起来不像普通人,心里起了疑心。恰巧这时,王敦正在白天睡觉,梦见一轮太阳环绕着自己的城池,惊醒后大喊:“这肯定是那个黄胡子的鲜卑小子来了!”(注:明帝的母亲荀氏是燕代人,明帝遗传了外家的相貌,胡子发黄,所以王敦这么说。)
于是王敦立刻派了五个骑兵,按照“黄胡子”的特征去追捕明帝。明帝也在拼命策马狂奔,路上遇到一家旅店,店主是个卖吃食的老婆婆。明帝把自己随身带的七宝鞭递给她,说:“待会儿有骑兵追过来,你就把这个鞭子给他们看。”
没过多久,追兵果然赶到,询问老婆婆有没有看到一个黄胡子的人。老婆婆说:“早就走远啦!”接着拿出七宝鞭给他们看。五个骑兵从没见过这么珍贵华丽的鞭子,轮流传着把玩,耽误了好长时间。明帝也趁机彻底摆脱了追兵,成功脱险。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绝境逃生,关键在“抓贪念+造拖延,以‘信息差+宝物牵制’断追兵节奏”
晋明帝能在重兵追捕下成功脱身,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追兵贪财、行动依赖线索’的特点,用‘七宝鞭’制造拖延,借‘信息差’拉开距离,最终实现逃生”,可拆解为两层:
1.看透危机本质:逃生的核心是“打破追兵的‘快速追击节奏’”
他明白,自己单枪匹马,追兵是精锐骑兵,硬拼速度迟早被追上。必须找到“能让追兵停下来”的突破口——而追兵作为军人,大概率会被“珍贵宝物”吸引,产生贪念,从而放弃“快速追捕”的目标,转向“把玩宝物”,这就为自己争取了逃生时间。
2.以“宝物牵制”破局:用“七宝鞭”双管齐下,化解危机
一是“用宝物给追兵‘画饼’”:七宝鞭稀有珍贵,直接勾起追兵的好奇心和贪念,让他们从“专注追捕”变成“专注把玩”,主动放慢脚步;二是“用店主的证言+宝物佐证”,强化“明帝已远走”的假象——追兵看到宝物,会下意识相信“对方确实已经跑远,没必要再急着追”,进一步放松警惕,为明帝彻底脱身创造了关键窗口。
二、核心启示:遇“紧急追杀\/绝境逃亡”,别硬跑,用“借物牵制+造信息差”破局
晋明帝的智慧,对应对紧急危机、绝境逃生、摆脱纠缠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紧急逃亡时:别只顾“埋头跑”,用“诱饵拖延”换时间
若遇到被人紧追不放的情况(如被恶意纠缠、紧急避险),别一味硬跑。可像明帝那样,留下“能吸引对方注意力的诱饵”——比如被人追杀时,故意丢下钱包、手机等财物(类似“七宝鞭”),对方大概率会停下捡拾或查看,你就能趁机拉开距离,找机会脱身;被纠缠时,故意说“我把东西落在前面店里了,你等我一下拿给你”,用“找东西”的借口制造拖延,趁机溜走。
- 应对“强敌追捕”:用“信息差”误导对方,打乱其节奏
明帝靠店主的“已远走”证言+宝物,制造了信息差,让追兵误判局势。这启示我们:面对强敌追捕,可通过“第三方传递假信息”“留下虚假线索”误导对方——比如被坏人追踪时,让路人告诉对方“往东边跑了”,自己却往西边走;紧急撤离时,故意留下“往车站方向去”的行李,实际改走小路,让对方被假信息带偏,自己趁机脱险。
- 绝境中“灵变的关键”:善于用“身边之物”当破局工具
明帝随手用身边的七宝鞭化解危机,证明“绝境中的破局工具,未必是多厉害的武器,可能只是身边的普通物品”。比如被人堵在小巷里,可拿起路边的垃圾桶、扫帚当“临时威慑工具”,趁对方犹豫时脱身;被困在陌生地方,可利用身边的地图、路人的手机导航,快速找到逃生路线——学会“就地取材”,往往能在绝境中找到生机。
简单说就是:“遇到紧急追杀或绝境逃亡,硬跑往往跑不过。不如找个‘能勾住对方’的诱饵,制造信息差,让对方停下脚步、判断失误,你就能趁机溜走——这才是绝境逃生的聪明做法。”
晋明帝的“七宝鞭拖延术”,本质是“用最小成本制造最大牵制”,这种思路不仅适用于逃生,还能用到“摆脱职场纠缠、应对紧急突发状况”等场景。
【原文】晋明帝
王敦将举兵内向。明帝密知之,乃乘巴賩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有军人疑明帝非常人,又敦正昼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外氏,须黄,故云。于是使五骑物色追帝。帝亦驰去,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俄尔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良久,帝遂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