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则:“遇突发别慌神”,藏“破绽”比“急补救”更重要
李允则曾举办军队宴会,期间兵器库突然起火。他却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奏乐喝酒,没停下宴会。
过了一会儿火被扑灭,李允则立刻悄悄派官吏带着文书去瀛州,用装茶叶的竹笼偷偷运送兵器铠甲。不到十天,军队的武器就补充完整了,没人知道这段插曲。
枢密院后来上奏,想弹劾李允则“见火不救”。宋真宗却说:“李允则这么做肯定有原因,先问问他再说。”李允则回答:“兵器库的防火措施本就非常严格,偏偏在宴会时起火,肯定是坏人故意搞的。如果我放下宴会去救火,说不定会中了他们的圈套,发生更难预料的事。”
冯梦龙点评:不“慌中露怯”,用“暗度陈仓”藏实力,和王旦“藏困弱”思路一致
宋真宗祥符末年,皇宫里的国库失火,丝绸几乎被烧光。三司使林特请求到黄河以北地区采购补充,奏章递了三次,都被宰相王旦压了下来。王旦慢悠悠说:“这点丝绸,本来就会有人送过来,何必向天下人暴露我们的短缺和弱势呢?”
过了几天,各地的贡品果然接连送到,光丝绸就收了四百万匹——原来王旦早就用密令通知各地,让他们赶紧进贡了。李允则用茶笼运兵器,和王旦“不彰弱势、暗补短缺”的思路,其实是一样的。
李允则的智慧,在于看透“火灾可能是陷阱”:不救火是怕中埋伏,用茶笼运兵器是怕暴露“武器短缺”的破绽;王旦压下采购请求,也是怕让外界知道“国库空虚”。很多时候,面对突发危机,比起“慌慌张张补救”,更要稳住阵脚,别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才能避免被对手拿捏。
【管理智慧】
一、李允则的“危机逻辑”:不是躺平,是“先稳场防乱,再藏底牌补漏”
李允则“不救火反宴客”“茶笼运兵器”,核心算透了两件事:一是乱中易生祸——兵器库着火本就敏感,一慌神停宴救火,只会让士兵、宾客乱作一团,给坏人可乘之机;二是弱不可外彰——兵器库被烧要是传出去,不仅会让士兵没安全感,还会让对手觉得“宋军没兵器了,好欺负”,反而引来更大麻烦。
放到现代职场或企业管理中,这个逻辑就是“遇到突发危机(比如仓库失火、供应链断供、系统故障),别先慌着‘扑火’,先想‘会不会有人趁乱搞事’‘暴露弱点会不会更糟’——稳住场面、藏好底牌,比瞎忙活更重要”。
1.先稳场:别让“小危机”演变成“大混乱”
李允则知道,“宴客时救火”看似积极,实则会把“兵器库着火”的恐慌放大——士兵会猜“是不是敌人来了”,宾客会怕“被偷袭”,一旦乱起来,比着火本身更危险。这就像企业里,仓库突然失火,要是老板立马召集全公司开会说“仓库烧了,货没了”,只会让员工慌着“会不会失业”、客户慌着“会不会断供”,反而让对手趁机抢客户、挖员工。
比如某服装公司的仓库深夜失火,烧了部分春季新款。cEo没慌着通知员工和客户,反而先做了两件事:一是让消防部门尽快灭火,同时封锁消息,对外只说“仓库例行检修,暂时不发货”;二是让采购部连夜联系工厂,加急赶制同款。等新货赶出来,才跟员工、客户说“之前仓库有点小问题,现在货都补上了,不影响发货”——全程没人恐慌,客户也没流失。要是当时一慌就说“仓库烧了”,客户肯定会转去别家下单,损失就大了。
2.再补漏:别用“大动作”暴露“小弱点”
李允则用“茶笼运兵器”,是怕“大张旗鼓调货”被人发现“兵器库空了”——要是用军车拉、贴个“兵器补给”的标签,等于告诉所有人“我们着火缺兵器了”,对手看在眼里,说不定会趁机来犯。这就像企业里,核心原料突然断供,要是大张旗鼓找供应商、发招标公告,等于告诉对手“我们供应链出问题了”,对手可能会故意抬价、甚至截胡你的供应商。
比如某芯片公司,常用的一款芯片突然断供。采购经理没公开招标,反而私下联系了三家之前合作过的小供应商,让他们按之前的价格供货,还特意叮嘱“别对外说给我们供货”。不到一周,芯片就补够了,对手到最后都不知道他们曾缺过货。要是当时公开找供应商,对手肯定会抬价,甚至跟供应商说“别给他们供货,我们给更高价”,最后不仅多花钱,还可能耽误生产。
二、评注里的“神呼应”:王旦藏弱补漏,跟李允则是一个路子
评注里冯梦龙提到,宋真宗祥符末年,皇宫里的国库(内帑)着火,丝绸(缣帛)几乎烧光了。三司使(管财政的官)林特急着要去黄河以北地区采购,还三次上书申请。结果宰相王旦把申请全压了下来,慢悠悠说:“这点丝绸而已,本来就会有人送过来,为啥要跟外面说我们国库空了,显得朝廷穷呢?” 没过几天,各地给朝廷进贡的丝绸就源源不断送来了——原来王旦早就偷偷发了密令,让各地提前准备进贡,只是没声张。
这跟李允则“茶笼运兵器”的思路一模一样:不暴露自己的弱点,悄悄补漏,既保住了面子,又解决了问题。放到现代,就像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有人离职,老板不对外说“我们缺技术人才了”,反而私下联系猎头,悄悄挖人,等新人到位了才让老员工离职——既没影响项目进度,也没让对手知道“团队不稳”,避免了对手趁机挖走更多人。
三、当代“李允则式危机处理”案例:不慌、不彰弱,轻松搞定突发状况
不管是企业危机、职场突发,还是日常管理,像李允则一样“稳场+藏漏”的人,总能用小成本解决大问题;而那些“一慌就乱、一漏就喊”的,往往越搞越糟。
案例1:超市“生鲜仓库断电”,不慌不忙调货,没让顾客察觉
某连锁超市的生鲜仓库突然断电,冷藏柜里的肉、水果眼看要坏。店长没慌着贴“生鲜缺货”的通知,也没让员工到处嚷嚷,反而做了三件事:
1.让员工把还能放的生鲜搬到门店冷藏柜,假装“正常补货”;
2.私下联系附近两家分店,让他们调一批生鲜过来,用普通货车拉,不贴“紧急调货”的标识;
3.跟供应商说“今天销量好,多送点货”,让供应商加急补一批。
从断电到补满货,只用了4小时,顾客没发现任何异常,当天的生鲜销量还比平时多了10%。要是当时一慌就贴“缺货”通知,顾客肯定会去别家超市,以后也可能不回来了。
案例2:公司“核心数据丢失”,悄悄恢复,没让客户知道
某互联网公司的客户数据突然丢失,技术部查了半天,发现是服务器故障导致的。cEo没慌着跟客户说“数据丢了,可能找不回来”,反而让技术部“别声张,连夜用备份恢复数据”,同时让客服部跟客户说“最近系统升级,可能查数据会慢一点,别着急”。
技术部加班到凌晨,终于把数据全恢复了。等系统“升级完成”,客户查数据跟平时一样快,没人知道曾丢过数据。要是当时一慌就说“数据丢了”,客户肯定会担心“自己的信息不安全”,甚至会解约——这就是“稳场+藏漏”的威力:不暴露弱点,悄悄解决,比啥都强。
四、核心启示:遇到危机,记住李允则的2个“不犯傻”
1.不犯“慌着扑火”的傻:先别一遇到危机就跳起来“救火”,先想“会不会有人趁乱搞事”“慌了会不会更糟”——像李允则一样,该干啥干啥,稳住场面,不让恐慌蔓延,才能避免小危机变大混乱。
2.不犯“彰弱补漏”的傻:补漏洞时别用“大动作”,别让所有人都知道“你出问题了”——用“茶笼运兵器”“密令催进贡”的方式,悄悄补、藏着补,不暴露弱点,才不会给对手可乘之机。
【原文】李允则
李允则尝宴军,而甲杖库火。允则作乐饮酒不辍。少顷火息,密遣吏持檄瀛州,以茗笼运器甲。不浃旬,军器完足,人无知者。枢密院请劾不救火状,真宗曰:“允则必有谓,姑诘之。”对曰:“兵械所藏,儆火甚严。方宴而焚,必奸人所为。若舍宴救火,事当不测。”
评:祥符末,内帑灾,缣帛几罄。三司使林特请和市于河外。章三上,王旦在中书悉抑之,徐曰:“琐微之帛,固应自至,奈何彰困弱于四方?”居数日,外贡骈集,受帛四百万,盖旦先以密符督之也。允则茗笼运甲,亦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