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气旋涡彻底消散,石桌上的检测仪只留下 “突破数据存档完成” 的提示。林渊盘膝坐在石凳上,指尖飞快地在笔记本上滑动,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小院里格外清晰。
苏瑶坐在对面,将刚整理好的法术典籍放在桌上,典籍封面用金线绣着 “基础法术录” 四个字,书页边缘泛着淡淡的灵气 。她看着林渊专注记录的模样,没有打扰,只是将一杯灵茶推到他手边。
“引气入体本质总结:第一步,通过‘呼吸与灵气频率同步’,降低灵气吸附时的能量冲突,提升吸附效率 25%,本质是‘同频能量共振吸引’;第二步,借助‘肌肉渐进放松法’,减少经脉壁的物理阻力,降低能量通道(经脉)的激活门槛;第三步,蓝光与灵气的频率同步,形成能量放大效应,使灵气循环效率提升 100%,最终完成经脉贯通与丹田灵气闭环。”
林渊写完这一段,又在下方补充推测:“穿越时体内摄入的蓝光样本,应是被动激活了部分能量通道,但未形成完整循环;此次引气入体,是通过科学方法主动打通剩余堵塞段,实现能量通道的完整激活,标志着从‘被动拥有能量’到‘主动掌控能量’的转变。”
他放下笔,端起灵茶喝了一口,转头看向苏瑶:“暗影阁的高阶修士还有 3 天到,我们除了去测灵台,还得尽快掌握基础法术 。”
苏瑶眼睛一亮,将 “基础法术录” 翻开,指着其中一页:“我正想教你这个,‘火球术’,是修仙界最基础的攻击法术,炼气后期就能学,筑基初期施展更稳定,适合应对低阶修士或妖兽。” 她指着书页上的咒语和手势图示,“你先记熟咒语‘离火引,灵聚形’,再按图示结‘火印’,将灵气引导至指尖,就能凝聚出火球。”
林渊凑过去,目光却没有停在咒语和手势上,而是指着 “火球术效果描述” 那一段:“典籍里说‘火球温度可达千度,射程三丈’,但没说灵气是怎么变成热能的。”
他掏出检测仪,在屏幕上新建 “火球术解析” 文档,列出需要记录的项目:
施法时的灵气消耗量;
火球的实际温度;
天地间火属性灵气的波动变化;
不同灵气输入量对应的火球大小、温度、射程。
“我得先做几组实验,解析清楚火球术的能量转化原理,再针对性练习。” 林渊解释道,“如果是‘体内灵气转化热能’,就得计算每次施法的灵气成本,避免战斗时灵气耗尽;如果是‘调用外部火属性灵气’,就得研究如何提升灵气引导效率,减少外部能量的不稳定性。”
苏瑶愣了一下,她从未想过修炼法术还要 “先做实验”,但想起林渊之前用科学方法突破引气入体的效果,又觉得很有道理:“你这方法虽然新奇,但确实严谨。”
她合上典籍,点头同意:“那就按你的方法来!我先演示一遍火球术,你用检测仪记录数据;等解析完原理,我们再按数据优化施法方式,比如调整灵气输入量,或者优化结印速度。”
两人当即决定分工:苏瑶负责施展火球术,林渊负责用检测仪记录数据,同时用笔记本绘制 “火球术能量转化流程图”。
苏瑶走到院中央,深吸一口气,按典籍记载结出 “火印”,口中念出咒语 “离火引,灵聚形”。她指尖泛起淡红灵气,很快凝聚成一个拳头大小的火球,火球表面跳动着细微的火星,散发出灼热的气息。
林渊立即将检测仪对准火球,屏幕上的数据快速跳动:
灵气消耗量:0.08x10?J(苏瑶体内灵气储量从 1.2x10?J 降至 1.12x10?J);
火球温度:1200c(核心温度),800c(外层温度);
火属性灵气波动:施法时环境火属性灵气浓度提升 15%(从 22% 升至 37%);
射程测试:火球飞出三丈后温度降至 500c,威力衰减 50%。
“既调用了体内灵气,也吸收了外部火属性灵气!” 林渊心中一喜,快速记录数据,“灵气转化效率约 60%,有优化空间 。”
苏瑶散去火球,走到林渊身边看着数据:“按这个效率,你筑基初期的灵气储量,大概能连续施展 5 次火球术,再配合外部灵气,能提升到 7 次,足够应对小规模战斗了。”
两人约定,接下来两天,上午用检测仪解析火球术原理,优化施法方式;下午则按解析结论练习,确保能熟练施展;第三天一早,趁暗影阁没反应过来,去测灵台完成体质检测和身份登记。
夕阳彻底落下,小院被夜色笼罩。林渊将检测仪和笔记本收好,苏瑶则加固了院墙上的隐匿阵纹,巷口的黑影依旧蛰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