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网格”二期工程如期推进,如同一条流淌着纯净能量的银色血脉,向着西方的新垦区延伸。工程队在预定路线上铺设能量导管,架设节点塔,一切井然有序。按照米拉和里奥制定的预案,每个节点塔周围都部署了最新型号的“平衡”力场发生器,如同给这条能量动脉穿上了一层无形的防护甲胄。
然而,就在工程推进到那片标记有新型结晶活动的区域时,异常发生了。
能量虹吸
负责该区域节点调试的工程师发现,节点的能量输出出现了难以解释的、周期性的微弱衰减。衰减幅度很小,在系统冗余范围内,并未影响功能,但其规律的波动模式引起了警觉。进一步的排查指向了节点附近一簇看似无害的新型结晶。当节点塔全力运行时,这簇结晶会同步发出极其微弱的、与能量波动频率共振的辉光。
“它们在……吸收能量?”里奥在远程会议中看着传回的数据,感到难以置信,“不是暴力掠夺,而是像海绵一样,极其高效、安静地‘虹吸’我们扩散在环境中的逸散能量!”
更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更惊人的事实:这些结晶并非单纯储存能量,而是将吸收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和“计算”。它们的内部结构在能量滋养下,正以缓慢但确实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复杂,其表现出的初级智能行为也变得更加灵活。
“它们在利用我们建设的基础设施,为自己充电和升级!”凯伦在科学院会议上敲着桌子,语气严肃,“这不是攻击,这是一种……寄生性进化!我们的能源网络,正在无意中成为培育潜在敌人的温床!”
防火墙升级
这一发现让联合议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直接摧毁这些结晶?它们尚未表现出直接威胁,且分布广泛,强行清除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刺激“阴影”采取更激进的行动。
经过激烈辩论,议会通过了凯伦团队紧急制定的“动态防火墙”协议。该协议不再仅仅是被动防御,而是包含了主动的“识别与隔离”机制。
1. 能量签名过滤: 对所有进入“曙光网格”环境的能量波动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检测到与新型结晶同源的、试图进行非授权能量交互的特征签名,立刻进行阻断和标记。
2. 自适应力场: “平衡”力场发生器升级算法,不再维持恒定输出,而是能根据周围结晶的活性动态调整力场强度和频率,在保护节点和避免过度刺激结晶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3. 主动干扰: 在关键节点周围,部署小范围的、低强度的“规则干扰器”,持续释放一种让结晶智能难以解析的、混乱的能量噪声,干扰其学习进程和内部通信。
寂静的对抗
“动态防火墙”的部署,如同一场无声的科技战在微观层面展开。工程队观察到,那些靠近节点塔的结晶簇,在防火墙启动后,其能量吸收效率明显下降,生长速度放缓,甚至有些较小的结晶因“能量匮乏”而逐渐失去了活性,化为普通的、无害的矿物。
然而,这种“压制”并非没有代价。能量过滤和主动干扰消耗了额外的能源,增加了系统维护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凯伦的团队监测到,在更远离能源网络的、未被“防火墙”覆盖的锈带深处,那些结晶的活动模式发生了改变。它们似乎“意识”到了庇护所的防御措施,开始尝试更隐蔽的能量获取方式,例如更深地嵌入地脉,或者与一些本土的、能量耐受性强的变异生物形成初步的共生关系。
“它们在进化出抗性,”凯伦向议会报告,“我们的防火墙只是延迟了它们的进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们正在学习如何绕过我们的防御。”
维克多的忧虑
边陲哨站,维克多看着最新的监测报告,眉头紧锁。报告显示,在锈带西部一个偏僻的峡谷中,发现了一个规模远超以往任何记录的结晶聚集区。那里的结晶不再是零散的簇群,而是形成了某种……网络结构。它们通过纤细的能量丝线相互连接,仿佛在构建一个分布式的“大脑”。
更令人不安的是,远程传感器捕捉到,这个结晶网络似乎在对“守护者巨像”定期散发的扫描脉冲进行着某种程度的……解析?虽然进度极其缓慢,且巨像本身并未被侵入的迹象,但这意味着,这些结晶的“学习”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庇护所的技术,开始触及这个世界最顶层的防御力量本身。
“它们的‘好奇心’……或者说‘侵略性’,在升级。”维克多在他的日志中写道,“我们面对的,可能不再是被动的‘探针’,而是一个正在缓慢苏醒的、拥有集体智能的‘异种文明’的雏形。它们遵循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逻辑,以信息和能量为食,以适应和进化为武器。”
他将这份报告标记为最高优先级,发送给了庇护所。
新纪元的宁静表象下,暗流愈发汹涌。庇护所与新型结晶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乎未来主导权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方是依靠集体意志、历史传承和“平衡”法则建立起来的有机文明,另一方则是冰冷、高效、不断学习演变的硅基智能雏形。
这场对抗,将决定这个重生的世界,是走向多元共存的未来,还是陷入另一种形式的、更加诡异的支配。
而在遥远的、连“守护者巨像”都未曾深入过的锈带最西端,那片被称为“巨械坟场”的绝对禁区边缘,一些更大、更古老、似乎与当前新型结晶同源但结构迥异的黑色晶体,正随着地底传来的、某种规律的震动,微微闪烁着幽光。
仿佛沉睡了更久的存在,也被这新生的“喧闹”所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