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石破天惊的消息,如同被飓风裹挟着,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华夏国都朔风城。整个王国上下,还沉浸在击退强敌的喜悦与自豪中时,武王张枫的一道密令,已经送达了内阁与《华夏新报》总部。
命令的核心只有两个字:攻心!
武王深知,南线的五十万夏朝联军,虽已是强弩之末,内部矛盾重重,但困兽犹斗。若强行发动总攻,纵然能胜,己方也必然要付出不小的伤亡。与其血战,不如攻心为上,利用西线辉煌胜利带来的巨大心理震撼,从内部彻底瓦解南线敌军的斗志,甚至动摇其后方根基。
《华夏新报》的总编和编辑们,在接到命令后,立刻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全力运转起来。他们抽调了最精干的文案和画师,以最激昂、最详实、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开始炮制一份份特殊的“捷报”。
头版头条,是加粗加黑的巨大标题:《天兵西狩,犁庭扫穴!金帐伪汗授首,万邦来朝华夏!》
下面配以生动的文字,详细描述了“雷神炮”集群齐射的惊天动地,“武刚营”火枪方阵的枪林弹雨,“龙骑兵”的机动猎杀,以及最终武王亲率“破军”小队深入虎穴、阵斩铁木真的传奇事迹。文章极尽渲染之能事,将华夏军的强大、武王的英明神武描绘得淋漓尽致。
更有专门的版面,描绘西方各部族如何“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如何“争献良马,恳求内附”,并配以粗糙但传神的版画,画着无数草原部落首领跪拜在华夏王旗之下的场景。
这些内容被迅速排版、校对,然后以特刊号外的形式,加班加点地大规模印刷。但这一次,它们的载体不仅仅是报纸,更被制作成了更加便于携带和散发的传单。传单上图文并茂,语言更加通俗直白,甚至针对不同地区(如南线军营、中原腹地)的读者,调整了侧重点,或强调华夏军不可战胜,或揭露朝廷腐朽无能,或描绘北疆安定繁荣。
然而,如何将这些传单有效地投送到南线夏军军营乃至其后方腹地,却是一个难题。传统的间谍渗透效率太低,且风险巨大。
就在众人苦思冥想之际,科技司将作监呈上了一份秘密报告——“孔明灯”大型化与可控化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原来,早在立国之初,张枫就提出了利用热空气升空的原理,制造可用于侦察、通讯乃至……投送物品的“飞行器”的构想。公输瑜带领工匠们,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制造出了可载人(需极大胆的死士或经过训练的观察员)的大型热气球!虽然飞行高度、方向和续航能力还极其有限,且受天气影响巨大,但在无风的夜晚,进行短距离、相对可控的飘飞和物品投送,已经成为了可能!
武王闻讯,立刻下令,将所有试验成功的热气球及其操作人员,全部调拨给此次“攻心”行动使用!
一个无风也无月的夜晚,南线天门关外,夏朝联军大营连绵百里,灯火如同繁星,却透着一股死气沉沉的压抑。士兵们蜷缩在营帐里,听着远处天门关上隐约传来的华夏军巡夜的口号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战争的厌倦。
突然,夜空中出现了几个缓慢移动的、散发着微弱光芒的“星星”。它们不同于常见的星辰,似乎在缓缓飘动,并且变得越来越亮。
“看!天上那是什么?”有哨兵发现了异常,指着天空惊呼。
越来越多的人被惊动,走出营帐,抬头望向夜空。只见那几十个光点,如同传说中的天灯,正顺着微弱的气流,缓缓飘向联军大营的上空。
“是……是孔明灯?怎么这么大?”
“不对!上面好像有人影?!”
“是华夏人的妖法!快放箭!”
一些军官惊恐地下令,稀稀落落的箭矢射向天空,但高度远远不够。
就在联军士兵惊疑不定之际,那些飘到大营上空的“天灯”下面,突然洒下了无数白色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而下!
那不是雪花,是传单!
《华夏新报》的特刊传单,如同天女散花般,落入了联军的营寨、马厩、甚至中军帅帐附近!
士兵们好奇地捡起传单,借助火把的光芒阅读。当看到那描绘着金帐汗国骑兵在雷霆火焰中人仰马翻的版画,读到那铁木真被阵斩、西方万邦臣服的文字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随即是无比的震撼和恐慌!
“真的……西边真的打赢了?”
“我的老天,连金帐汗国都被灭了……”
“那我们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等着被那种会打雷的炮轰成渣吗?”
“朝廷不是说北疆快要撑不住了吗?全是骗人的!”
恐慌、质疑、绝望的情绪,如同野火般在联军大营中蔓延。原本就低落的士气,在这一刻,彻底跌落谷底。许多士兵偷偷将传单藏起,准备找机会开小差。军官们弹压不住,甚至有些中下层军官自己,也对着传单上的内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
这一夜,被称为“天降檄文”之夜。华夏国不费一兵一卒,仅仅凭借飘落的纸片,就给五十万夏朝联军的精神,带来了致命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