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内部的惊涛骇浪,传到太行山时,已化作推动忠义军这艘大船加速前行的风。深知这喘息之机来之不易,整个黑风寨控制区,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整军经武,脱胎换骨。
校场之上,杀声震天。新老士卒混合编练,不再是简单的冲锋陷阵,而是开始了系统的队列、阵型、号令训练。卢俊义、林冲将当年在东京禁军中习得的练兵之法,结合山寨实际情况加以改良,由各级头领严格执行。
“刺!”
“收!”
“盾举!”
伴随着军官短促有力的口令,长枪如林,整齐突刺;盾牌如墙,稳固防御。弓弩手则分批次进行仰射、平射训练,强调齐射的覆盖与精准。骑兵由扈成雪、张清等人负责,着重训练马上劈砍、骑射以及小股部队的穿插迂回。
我每日巡视各营,亲眼看着那些原本带着草莽习气的汉子,在严苛的训练和铁一般的军纪下,眼神逐渐变得锐利,动作变得整齐划一,逐渐褪去匪气,有了几分强军的雏形。张荣带来的水军弟兄,也被编入步军或负责内河巡逻,迅速融入整体。
吴用、朱武则主持设立了“讲武堂”,不仅教授战阵技艺,更由他们亲自讲解兵法韬略,分析天下大势,明确忠义军“抗金护民”的宗旨,强化思想上的认同。这使得军队不仅仅是武力集团,更有了灵魂和方向。
励精图治,固本培元。
光有强大的军队还不够,必须有稳固的根基支撑。在朱武的主持下,忠义军开始在其控制区域内推行一系列措施:
· 劝课农桑: 颁布《劝耕令》,将无主荒地分发给流民和军属耕种,提供种子、农具,并兴修小型水利。规定军队在非战时需协助屯田,做到“且耕且战”,减轻后勤压力。
· 设立匠作: 集中区域内铁匠、木匠、皮匠等手艺人,在黑风寨及几个重要据点设立匠作营,统一打造、维修兵甲器械,也生产农具、日用之物。从真定府缴获和通过秘密渠道购入的生铁、煤炭被源源不断送入山中。
· 规范贸易: 尽管外界封锁,但私下的小规模贸易难以完全禁绝。忠义军设立“市易司”,对境内集市进行管理,平抑物价,并组织精干小队,保护与周边地区(主要是其他义军控制区或三不管地带)的秘密商队,换取急需的盐、茶、药品等物资。
· 申明律法: 在《忠义军规条》基础上,颁布了更为详细的《安民约法》,明确保护百姓生命财产,惩治盗窃、奸淫、欺压良善等行为,由专门的法曹头领负责审理案件,做到“山寨之内,法度森严”。
这些举措初显成效,控制区内秩序井然,生产逐渐恢复,流民得到安置,人心日渐归附。许多百姓自发为军队运送粮草、缝制军衣,甚至主动报告可疑人等。一种不同于金占区也不同于南宋治下的、带有浓厚自治色彩的秩序,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广布耳目,洞悉天下。
戴宗的情报网络借着金国内乱的东风,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外延伸。不仅密切关注着真定府完颜彀英、太原府银术可等金军大将的动向,更将触角伸向了金国混乱的中枢,以及南方的临安朝廷。
“报!宗干已基本控制燕京,但云中(西京大同)的宗翰旧部拒绝听令,双方使者往来,气氛紧张!”
“报!完颜彀英收缩兵力,重点防御真定、中山(定州)等几座大城,对周边州县控制力减弱!”
“报!临安方面,秦桧党羽弹劾张浚‘轻启边衅’,张浚被迫辞相出朝!”
“报!有江南粮商暗中与我市易司接触,似有临安显贵背景,意图不明!”
一条条情报汇聚到聚义厅,经过吴用、朱武的分析研判,成为决策的依据。
这一日,众人再次齐聚,商讨下一步方略。
“如今我军兵精粮足,内部稳固,而金虏内乱,自顾不暇。”张荣率先开口,语气急切,“正是向外扩张的大好时机!不如趁完颜彀英龟缩,一举拿下栾城,甚至进军真定府!”
王世雄、刘宝等新附头领也纷纷附和,渴望建功立业。
卢俊义却看向吴用和我:“军师,武松兄弟,你二人以为如何?”
吴用沉吟道:“扩张势在必行,但需谋定而后动。真定府城高池深,完颜彀英经营日久,强攻损失必大,且易促使金国内部各派暂时放下纷争,一致对外。得不偿失。”
我点了点头,接口道:“军师所言极是。我以为,当前重点,不应是攻打金军重兵防守的大城,而是应该‘剪除枝叶,孤立主干’。”
我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真定府周边那些县城、坞堡。“将这些外围据点一一拔除,将金军的势力压缩在几座孤城之内。同时,向西、向北,与河东、燕云地区的义军连成一片。如此,既可扩大我之战略纵深,获取更多人口资源,又能让完颜彀英等人困守孤城,难以呼应。”
“此乃稳妥之策。”朱武赞同道,“如同当年战国,远交近攻,步步为营。待我根基深厚,羽翼丰满,金国内耗更甚之时,再图大事不迟。”
卢俊义最终拍板:“便依武松兄弟与两位军师之策!传令各部,以黑风寨为中心,向四周稳步推进,拔除金军外围据点,联络各方义军!但要切记,不可贪功冒进,遇坚城则绕行,以歼灭其有生力量、扩大控制区为首要目标!”
“得令!”
新的战略方针确定,忠义军这台日益精密的机器,再次开动。这一次,不再是绝望下的防守,也不是孤注一掷的奇袭,而是有条不紊、充满自信的扩张。
一支支精锐小队被派了出去,如同溪流汇入江河,开始清扫太行山麓与河北平原交界处的金军势力。烽烟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点燃,忠义军的旗帜,伴随着“抗金护民”的口号,插上了一座又一座曾经沦陷的城寨。
根基已立,潜龙在渊,只待风云际会,便可翱翔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