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九年五月初,成都皇商司衙署内,陈琅正对着南疆送来的军饷清单皱眉。杨业平定邕州叛乱后,修筑坞堡、部署水师、安抚降兵,每月需军饷三万两白银,可蜀地茶市与交子利润刚够支撑本地财政,根本无力额外补贴南疆。“总掌事,若不尽快筹齐军饷,杨将军的部队恐会因缺粮生乱。” 苏九算捧着账册,语气焦急。
陈琅走到舆图前,目光扫过江南、吴越地区 —— 这两处盐资源丰富,盐商们常年垄断贸易,利润丰厚,或许能从盐税上想办法。“传我命令,即刻拟写奏疏,请求陛下暂将江南、吴越盐税从‘十税一’提至‘十税二’。” 他顿了顿,补充道,“但必须加上一条:惠民盐铺售价不变,仍为 100 文 \/ 斤,新增的税额由盐商承担,不得转嫁给百姓。”
奏疏送至汴京时,柴荣正靠在病榻上批阅奏章。看到陈琅的提议,他心中一动 —— 江南、吴越盐商财力雄厚,提税既能补充军饷,又不影响百姓生活,确实是两全之策。“准奏。” 柴荣虚弱地写下朱批,命内侍快马将旨意传往江南、吴越。
旨意抵达苏州时,盐商们正聚在商会议事,听闻盐税要翻倍,顿时炸开了锅。“凭什么让咱们承担税额?这不是把负担都压在咱们身上吗?” 苏州盐商之首周万财拍着桌子,满脸不满。其他盐商也纷纷附和,有的说要罢市,有的说要上书反对。
可当他们看到 “惠民盐铺售价不变” 的条款时,又渐渐安静下来。周万财算了一笔账:惠民盐铺由皇商司管控,占据江南盐市三成销量,若配合提税,不仅能保住这部分客源,还能借助皇商司的运输渠道,将盐销往蜀地、岭南,长远来看并不吃亏。“罢了,就按朝廷的意思办。” 周万财叹了口气,“通知各盐商,按时缴纳新增税额,别跟朝廷硬碰硬。”
五月中旬,江南、吴越盐税提额政策正式推行。皇商司派专人监督盐商缴税,同时加大惠民盐铺的供应量,确保百姓能买到平价盐。短短一个月,新增盐税就达两万两白银,全部通过水路运往岭南,解了杨业的燃眉之急。杨业收到军饷后,立刻补发了士兵们的欠饷,还采购了一批粮草储备在坞堡中,南疆军心彻底稳定。
解决军饷问题的同时,陈琅还在忙着平抑盐价。此前邕州盐场被占,蜀地、荆楚虽通过陆路调盐缓解了盐荒,但部分偏远州县仍存在盐价虚高的情况 —— 黔州的盐价甚至涨到了 300 文 \/ 斤,百姓们只能用粮食换盐,生活苦不堪言。
“从泉州调盐五万斤,经海路绕过广州湾,直达合浦港(今广西北海),再由陆路转运至桂林,分拨至黔州等缺盐州县;从荆楚江陵盐仓调盐三万斤,走陆路运往蜀地黔州、泸州等缺盐州县。” 陈琅对着舆图,向苏九算部署调盐计划,“务必在半月内完成调运,让所有州县的盐价都回落至 100 文 \/ 斤。”
泉州海事局接到命令后,立刻组织三十艘运盐船,将五万斤食盐装上船。船队沿着海岸线避开广州湾海域,径直南下,在第七日驶入合浦港。当地官府早已备好百辆骡车,将食盐分批运往桂林。静江巡抚赵崇义提前派人在桂州道上接应,将盐分拨至沿线惠民盐铺。荆楚的调盐队伍则赶着骡马,沿着蜀楚古道,顶着烈日向蜀地进发 —— 为了加快速度,陈琅特意让护榷军护送,沿途设立补给点,确保盐队每日能行进五十里。
五月下旬,第一批调运的食盐抵达黔州。惠民盐铺前,百姓们排着长队,拿着交子或铁钱购买食盐。“终于能买到平价盐了!” 一位老农买了两斤盐,激动得热泪盈眶,“之前买一斤盐要三斗米,现在一百文就能买一斤,陈大人真是救了咱们的命啊!” 随着食盐陆续运抵,蜀地、荆楚、岭南的盐价全部回落至 100 文 \/ 斤,盐荒彻底解除,商户们纷纷恢复营业,集市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盐税与盐价问题解决后,陈琅并没有放松。他从杨业送来的谍报中得知,南汉主刘鋹正暗中扩充水师,囤积粮草,恐有北上之意;而柴荣病情反复,若南汉真的来犯,朝廷很可能需要亲征,到时候所需的军费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五月底,陈琅再次上书柴荣,提议发行 “平安票”:“陛下,南汉威胁未除,若需亲征,需军费百万两。臣建议发行‘平安票’,向江南、吴越富商募集资金,承诺战后以茶税、盐税偿还,还可给予‘免缴三年商税’的优惠,想必富商们会愿意参与。”
柴荣接到奏疏时,正与王朴商议后事。看到 “平安票” 的提议,他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 这不仅能解决军费问题,还能将富商与朝廷绑定,增强抗风险能力。“传旨给陈琅,命他详细制定‘平安票’的发行方案,包括面额、偿还方式、优惠政策等,务必周全。” 柴荣对王朴说,“有陈琅在,大周的财赋就有保障,就算朕不在了,太子也能多一分底气。”
王朴躬身应道:“陛下英明。陈仲才精通经济,定能制定出完善的方案,为陛下亲征做好准备。”
六月初,陈琅开始着手制定 “平安票” 方案。他将 “平安票” 分为 “五百两”“一千两”“五千两” 三种面额,规定 “战后三年内,按面额 1.2 倍偿还,或兑换等值茶、盐;购买五千两以上者,免缴三年商税”。同时,他还派专人前往江南、吴越,与当地富商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调整方案细节。
苏州盐商周万财得知 “平安票” 的消息后,主动找到皇商司的人:“若购买一万两平安票,能否额外获得蜀地茶山的承包权?” 陈琅接到反馈后,立刻调整方案,增加 “购买一万两以上者,可优先承包蜀地闲置茶山” 的条款,进一步吸引富商参与。
此时的岭南,杨业收到了陈琅送来的盐税军饷与调盐清单,心中满是感激。他站在梧州坞堡上,看着士兵们正在操练,远处的泉州水师战船在广州湾巡逻,知道这一切安稳的背后,是陈琅在蜀地的默默支撑。“陈兄,你放心,我定会守住南疆,不让南汉越雷池一步,也不让你的心血白费。” 杨业低声自语,手中的 “破虏刀” 在阳光下泛着寒光。
而汴京的皇宫内,柴荣拿着陈琅送来的 “平安票” 初步方案,病情似乎都好了几分。他知道,有陈琅打理财赋,有杨业守护南疆,有符彦卿稳定禁军,大周就算面临南汉来犯、赵氏异动的双重危机,也能有一战之力。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等到亲征南汉、见证天下一统的那一天。
六月的风,带着江南的水汽与岭南的热浪,吹遍了大周的疆土。盐税的增加、盐价的稳定、“平安票” 的筹备,为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注入了一丝生机。而陈琅站在成都城头,望着远方的茶山与盐井,心中清楚 —— 这只是经济救局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