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的远航,带走了吕宋体系的一部分精华,也带走了一份沉重的希望。留在吕宋本岛的人们,并未知晓这支秘密船队的命运,他们能感受到的,是日益紧张的氛围和越来越繁重的工作。整个社会像一根越绷越紧的弦,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智慧,都围绕着“南天门”计划疯狂运转。
大明朝廷的“冷处理”策略,并未放松对吕宋的觊觎。相反,更多的眼睛,在金钱、权势和所谓“忠君爱国”信念的驱动下,试图穿透吕宋严密的防卫,窥探那足以撼动世界的秘密。
吕宋的繁荣,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口。这其中,自然混杂着大量身份不明者。有被重金收买的落魄书生,有身怀绝技的江湖人士,也有本身就是大明军户或匠户出身、奉命前来“偷师”的细作。他们试图混入工坊,记录机器的样式;试图接近格物院的学子,套取只言片语的知识;甚至有人妄图潜入防守最为森严的核心研究所。
吕宋的反间谍系统,“暗刃”,在凌云的直接授意下高效运转着。一些试图窃取蒸汽机图纸的商人“意外”落水失踪;几个在格物院外徘徊、试图重金贿赂学子的“富商”被查出与沿海卫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随后便被秘密控制;更有甚者,一名成功混入中级钢铁工坊、凭借手艺获得赏识的大明匠户,在试图将一份关于特种钢材冶炼记录的碎片带出时,被当场擒获。
公开的审判决不会进行,这些人在经过“暗刃”的“深入交谈”后,往往会彻底消失,或者在某些特定时刻,成为传递回大明的、经过精心篡改的“珍贵情报”的来源。这是一场无声的、发生在阴影里的战争,其残酷与激烈,丝毫不亚于真刀真枪的战场。
然而,外部的压力与内部的纯净化,也进一步催化了吕宋自身的技术突破。
格物院,材料实验室。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难以想象的资源投入后,陈默团队终于在新材料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实验室级别的小规模制备铝镁合金。通过对电解工艺近乎偏执的优化,以及对新型耐高温电极材料的探索,他们成功设计并建造了第一台可以小批量、连续生产较高纯度铝锭的工业化电解槽!虽然效率依旧低下,能耗巨大,但每天稳定产出的铝锭,已经足以支撑“星槎”系列关键结构件的规模化制造!
与此同时,在材料复合领域,他们也取得了意外进展。为了寻找更轻、更坚韧的蒙皮材料,团队尝试将极细的铝丝与经过特殊处理的亚麻、蚕丝纤维进行编织复合,再覆以特制的防火防潮涂料,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金属织物”。这种材料重量极轻,却拥有远超普通帆布甚至薄木板的强度和韧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能量波纹散射效果(得益于掺入的星尘粉末),立刻被确定为下一代“星槎”蒙皮的首选材料。
“报告陈院长!‘凌霄’项目组根据新的材料数据,重新优化了高空探测器的设计草案!采用铝镁合金主骨架配合新型复合蒙皮,预计自重可以降低百分之四十!理论上……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冲击三万丈(约100公里,卡门线附近)高空的潜力!”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兴奋地跑来汇报,脸上洋溢着攻克难关后的潮红。
陈默接过厚厚一叠设计草案,快速翻阅着,眼中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带着希望的光芒。自重降低百分之四十,这意味着可以携带更重的观测设备,或者飞得更高、更久!
“好!立刻进行风洞模拟!把所有数据吃透!”陈默下令,随即又补充道,“另外,将新型复合蒙皮的样本和工艺说明,以最高保密等级,抄送‘暗刃’指挥部。让他们评估,这种材料是否有可能被逆向仿制,以及,如何加强对其核心工艺的保护。”
技术的领先,必须配以绝对的安全。他深知,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让对手找到追赶的缝隙。
就在吕宋为新材料的突破而振奋时,远在苍梧大陆负责“秩序之锚”维护和后续研究的玄玑子,通过加密电报发回了一段令人不安的信息:
“近日感应,彼方意志似有变化。其‘注视’之感未减,然其中蕴含之‘恶意’或‘探究’之意,渐趋模糊,转而似有一种……‘程式化’之冰冷。犹如机械运转,循规蹈矩,却更显深不可测。且,贫道隐约察觉,有极其微弱之类似波动,曾短暂出现于吕宋本岛西北方向之高空,转瞬即逝,未能锁定源头。望警惕。”
程式化的冰冷?类似波动出现在吕宋本岛西北高空?
凌云接到这份报告,眉头紧锁。玄玑子的灵觉极少出错。这意味着,那个星空中的存在,其行为模式可能在发生变化,从主动的“探究”转向更高效的、或许更危险的“扫描”或“监测”?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