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吕宋在无形的竞赛中默默积蓄力量,大明“皇家格物苑”刚刚搭起架子,还在为理解吕宋输出的“基础”技术而焦头烂额之际,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如同飓风般席卷了整个东南沿海,并以最快的速度,伴随着难以置信的惊呼与恐慌,传入了紫禁城。
吕宋的“星槎”,并非如凌云对郑和所言那般“早已拆解”,而是在绝密的试飞场上,成功进行了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持续性的载人飞行!
那是一个天气晴好的上午,经过无数次改进和无数个不眠之夜,被命名为“巡天一号”的改进型星槎,在陈默团队近乎殉道般的坚持下,迎来了终极考验。相比最初的原型机,“巡天一号”的结构大量采用了新研发的铝镁合金骨架和蒙皮,虽然铝的纯度依然不高,产量极低,但带来的减重效果是革命性的。动力系统也换装了功率更大、重量更轻的第二代蒸汽-电力混合引擎,尽管依旧笨重,但已能提供足够的升力和有限的向前推力。
在无数双紧张、期盼乃至视死如归的目光注视下,首席试飞员(一名原先是风筝爱好者的格物院优秀毕业生)深吸一口气,推动了操控杆。
“巡天一号”的旋翼开始加速,卷起漫天尘土,庞大的机体剧烈震颤着,仿佛下一刻就要散架。但它坚持住了!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它稳稳地离开了地面,攀升至百丈高度,然后,在所有人屏息的注视下,它尾部的推进螺旋桨开始加速,机体缓缓地、却坚定地开始向前移动!
不再是原地悬浮,而是真正的飞行!
“巡天一号”在空中划出一道略显笨拙却无比清晰的轨迹,绕着试飞场上空飞行了整整三圈,持续时间接近半个时辰!虽然速度远不如飞鸟,姿态控制也显得僵硬,但它确确实实地,依靠人类自身创造的力量,征服了天空!
当“巡天一号”最终平稳(尽管着陆时弹跳了几下)地降落在预定区域时,整个试飞场陷入了短暂的死寂,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与哭泣!陈默与团队成员们相拥而泣,这是跨越了无数艰难险阻,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胜利!
然而,如此巨大的动静,根本无法完全掩盖。尽管试飞场戒备森严,但那巨大的、不同于任何已知事物的轰鸣声,以及空中那清晰可见的、缓慢移动的金属巨影,仍然被远处海上的渔民、往来商船上的水手,乃至吕宋本岛边缘的一些居民目睹。
流言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
“吕宋造出了能飞天的铁鸟!”
“凌国公得仙人相助,铸就飞舟,可朝游北海暮苍梧!”
“那是墨家机关术的极致!非人力所能为!”
各种夸张、扭曲却核心一致的消息,迅速通过商旅、探子等渠道,传向了四面八方。这一次,不再是模糊的传闻,而是有众多“目击者”证实的“事实”!
消息传回京师,整个朝堂彻底炸开了锅。
之前的“铁龙”、“钢船”、“巨炮”,虽然震撼,终究还属于“地面”和“海上”的范畴,尚在传统认知可以勉强理解的边缘。但这“飞天铁鸟”,则完全击穿了所有人的心理防线!这已经不再是“奇技淫巧”,而是触碰到了“天”的领域,是唯有神话传说中才存在的能力!
“妖孽!此乃妖孽现世!”礼部尚书捶胸顿足,面如死灰,“凌云僭越至此,竟敢窥探天机,制作飞天之器,此乃逆天而行,必遭天谴啊!”
“陛下!凌云其心可诛!”兵部尚书更是急得满头大汗,声音嘶哑,“有此飞天之器,我大明所有关隘险阻,所有城池营垒,在其眼中皆如坦途!若其用于军伍,投掷火药雷石,我军如何抵挡?这……这已是立于不败之地!”
恐慌,真正的恐慌,如同瘟疫般在朝堂上蔓延。之前主战派的那点底气,在“飞天”这两个字面前,被碾得粉碎。这已经不是代差的问题,这是维度的碾压!
朱棣坐在龙椅上,脸色铁青,放在扶手上的手背青筋暴起。他收到了比普通官员更详细的情报,甚至包括了“星槎”大致的外观和飞行姿态描述。他一生征战,扫北元、定天下,自认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此刻,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无力的愤怒和一丝隐晦的恐惧,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发现自己之前的决断——羁縻、竞争、追赶——在对方这飞跃式的发展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迟缓。人家已经能造出飞天的铁鸟,自己这边连仿制一支可靠的燧发枪都还磕磕绊绊!这差距,已经不是靠时间和资源能弥补的了!
“够了!”朱棣猛地一声暴喝,压下了朝堂上的一片混乱。他目光如刀,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
“传朕旨意!”他的声音冰冷刺骨,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沿海各卫所,即刻起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所有水师舰船集结待命!征调天下工匠,不惜一切代价,加快‘皇家格物苑’进度!”
他没有直接下达进攻的命令,但这一连串的指令,已将与吕宋的对抗等级提升到了最高。战争的阴云,前所未有的浓重。
他死死盯着南方,眼中燃烧着屈辱的火焰和帝王的狠戾。
“凌云……吕国公……飞天之器……”
“朕倒要看看,是你的铁鸟飞得快,还是朕的旨意,落得狠!”
“星槎”的初啼,如同一道惊雷,彻底撕破了表面维持的和平假象。
它将吕宋与大明的矛盾,推向了无可挽回的尖锐对立。
一场似乎不可避免的全面冲突,随着那铁翼划破长空的轨迹,骤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