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在吕宋的“参观”日程被安排得紧密而充实,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设计,既展示了吕宋不容小觑的肌肉,又巧妙地守住了最核心的机密。这种游刃有余的掌控力,让郑和心中那份不安愈发强烈。
在巨大的造船坞,郑和看到了正在合拢的“镇远级”铁甲舰的龙骨,那粗壮的钢铁骨架和复杂的内部结构,远超木质宝船,预示着未来海战的模式将彻底改变。在钢铁工坊,他目睹了通红的钢水在转炉中翻滚,轧钢机如同巨兽的利齿,将炽热的钢锭轻易压延成规整的板材,这种生产效率是他无法想象的。
然而,真正让郑和感到脊背发凉的,是参观一处位于山谷中的“民用”器械试验场。
试验场上,没有展示任何直接的武器。取而代之的,是一台被称为“大地开拓者”的巨型蒸汽铲,它那巨大的钢铁臂膀和铲斗,一次挖掘就能抵得上数十名民夫一整天的工作量;是一组被称为“铁牛”的履带式蒸汽拖拉机,拖着多铧犁,在坚硬的土地上如履平地,身后翻起深褐色的、整齐的泥浪,开垦效率惊世骇俗;还有一台小型的手持设备,被称为“雷音钻”,能在坚硬的岩石上快速打出规整的孔洞,其用途被介绍为“矿山开采、水利修建”。
凌云陪同在侧,语气平和地介绍着这些“农用”、“工用”机械的效率,计算着它们能为大明节省多少人力、开垦多少荒地、修建多少水利。但郑和何等人物,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些机械背后蕴含的恐怖力量——它们所代表的,是远超这个时代的组织能力、钢铁产量和机械制造水平。能够轻易制造出这些“民用”巨兽的势力,其军事实力,根本无需用传统的刀剑火炮来衡量。
这是一种阳谋,一种用绝对的生产力和技术代差进行的无声威慑。
“凌都督,”郑和在参观间隙,看似随意地提起,“听闻贵处有一物,名为‘星槎’,可翱翔于天际,不知咱家是否有缘一观?”
凌云微微一笑,坦然道:“郑公公有所不知,那‘星槎’不过是格物院学子异想天开之作,前番试验,仅仅离地片刻便故障频发,如今早已拆解研究,以期改进。些许不成器的玩物,实在羞于展示,恐污了公公法眼。”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承认了“星槎”的存在,又将其定位为“不成熟”、“已拆解”的实验品,堵住了郑和进一步探查的借口。郑和目光闪动,知道这是对方的托词,却也无可奈何。
当晚,郑和下榻在吕宋方面安排的迎宾馆。夜深人静之时,他屏退左右,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吕宋港不灭的灯火和远处工坊区隐约传来的机器轰鸣,心潮起伏。
他手中摩挲着一份密探刚刚送来的、语焉不详的情报,提及吕宋似乎在南方某处(指苍梧大陆)进行着某种超乎想象的“净化”,以及其最高层对“星空异动”的异常关注。这些信息零碎而荒诞,与他亲眼所见的吕宋的“务实”和“强大”似乎格格不入。
“凌云……你究竟在谋划什么?对抗朝廷?不,若真如此,以他展现的力量,大可不必如此隐忍。那南方之事,星空之语,又是何意?”郑和眉头紧锁,直觉告诉他,吕宋所图,恐怕远非割据自立那么简单。
就在郑和陷入沉思时,窗外夜空中,一道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流光,以极快的速度划过天际,转瞬即逝。那绝非流星,流星的轨迹和速度并非如此。
郑和心中一凛,猛地抬头,但那流光已消失无踪。是错觉?还是……
他想起那份情报中提到的“星空异动”,一股莫名的寒意悄然爬上心头。
第二天,郑和提出希望参观吕宋的“格物典籍库”,声称欲了解格物之学精义。凌云欣然应允,将他带到了格物院对外开放的图书馆。
图书馆内藏书丰富,不仅有翻译注释过的《几何原本》、《力学概论》、《化学基础》等书籍,更有大量吕宋学子和研究人员的笔记、论文。郑和随手翻阅,其中涉及的数理之精妙、推演之严谨,令他这个见识广博之人也暗自心惊。尤其是其中一些关于“天体运行”、“万物微粒构成”的论述,大胆地挑战着传统的“天圆地方”、“阴阳五行”观念。
在图书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郑和“偶然”发现了一本没有署名、纸张较新的手稿副本,似乎是被某位学子遗落在此。他随手翻开,里面记录的并非高深的格物原理,而是一些零散的、如同梦呓般的推测:
“……观测信号持续靠近,非自然星体应有之轨迹……”
“……能量脉冲模式复杂,疑似具有目的性之探查……”
“……苍梧之变,或为前驱试探,‘它们’在适应,在学习……”
“……时间,恐不及五载……”
手稿中的字眼,如“信号”、“探查”、“它们”、“五载”,让郑和的心脏骤然收缩!这与他之前看到的零碎情报和昨夜那诡异的流光瞬间联系了起来!
他不动声色地将手稿合拢,放回原处,仿佛从未看过。但内心的震撼却如惊涛骇浪。难道凌云和他的吕宋,一直在准备应对的,并非朝廷,而是……来自天外的威胁?!这想法过于骇人听闻,几乎颠覆了他的认知。
参观结束,郑和向凌云辞行。临别前,他深深看了凌云一眼,语气复杂地说道:“凌都督,吕宋之强,咱家已亲眼所见,受益匪浅。世间之事,纷繁复杂,有时眼见亦未必为实。望都督……好自为之,勿忘根本。”
这话,已带上了几分超越皇命职责的个人提醒。
凌云听出了他话中有话,郑重回礼:“多谢郑公公良言。凌云始终铭记,身为汉家子民,护我华夏文明薪火相传,乃毕生之志。”
两人的对话云山雾罩,却都明白了对方隐含的意思。
郑和的舰队缓缓驶离吕宋港。他站在船尾,望着那座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与玻璃光泽、充满生机与未知的港口城市,心情前所未有的沉重。
他带回京师的,将不仅仅是对吕宋强大实力的评估,更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却又无法完全忽视的、关于星空威胁的可怕猜测。这份猜测,将会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上,掀起怎样的波澜?
而吕宋,在送走了郑和这支代表着大明最高意志的舰队后,并未有丝毫放松。凌云知道,示强与警告已经送出,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五年倒计时,依旧在滴答作响。
“加快‘南天门’计划所有子项进度。”凌云对等候在身边的陈默和李参将(已从前线秘密返回)说道,“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在朝廷做出最终决定之前,让我们拥有……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的力量,以及,应对真正危机的底气。”
星空的阴影与帝国的刀锋,双重压力之下,吕宋这艘巨轮,正开足马力,驶向未知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