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生在龙庭似困笼,亲娘掌印断长虹。

欲扶朝纲难抬手,空有雄心付晚风。

权柄落,性命终,史书一页叹昏庸。

若非牝鸡司晨乱,何至王朝霸业空。

延昌元年(公元512年)的北魏皇宫,比过年还热闹——宣武帝元恪盼了十几年的皇子,终于呱呱落地了。这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明帝元诩,打出生起就自带“国宝级”待遇,毕竟他爹之前生的几个娃要么早夭,要么没撑到成年,元诩的到来,直接给摇摇欲坠的北魏皇室续了口气。

《魏书·孝明帝纪》里写得明白:“延昌元年十月乙亥,生于宣光殿。”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背后是满宫人的狂喜和一个女人的野心膨胀——元诩的亲妈,胡充华。

这胡充华可不是一般的后宫妃嫔,搁现在得算“狠人届”的代表。按北魏老规矩,“子贵母死”,只要儿子当了太子,亲妈就得被赐死,目的是防着外戚干政。可胡充华偏不信这个邪,不仅敢怀龙种,还敢在宣武帝面前放话:“天子岂可无后?若我生的是儿子,就算死也值了!” 这话听得宣武帝心花怒放,再加上胡充华平时嘴甜会来事,硬是让宣武帝破了祖制——不仅没杀她,还封她为充华,后来元诩被立为太子,胡充华更是直接升级成“皇太妃”,离太后之位就差一步。

元诩这时候还是个襁褓里的婴儿,啥也不懂,只知道哭和吃奶。可他不知道,自己从出生那天起,就成了老妈权力游戏里的“王牌”。宣武帝对这个独苗宝贝得不行,《魏书》里说“世宗尤爱之”,连带着对胡充华也格外恩宠。别的不说,就冲破了“子贵母死”的规矩,就能看出宣武帝对这娘俩的特殊。

可这份宠爱,没持续多久。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宣武帝元恪突然驾崩,年仅33岁。这一下,皇宫里的天直接变了——三岁的元诩被推上龙椅,成了北魏的第九任皇帝,也就是孝明帝。而他的亲妈胡充华,顺理成章地以“皇太后”的身份,开始临朝听政。

一个三岁的娃娃,连字都认不全,哪懂什么治国理政?说白了,元诩从登基那天起,就是个挂名皇帝,真正的权力,全攥在他老妈胡太后手里。这时候的元诩,还不知道自己这辈子的悲剧,从这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胡太后刚掌权的时候,表现还像那么回事。《魏书·皇后列传》里夸她“亲览万机,手笔断决”,意思是她亲自处理朝政,批阅奏章都自己动手,看着挺能干。而且她还挺懂收买人心,刚上台就下了道命令:“罢诸州镇戍兵,以减其费”,又“诏造申讼车,听讼于路”——简单说就是减少军费开支,还搞了个“流动法庭”,让老百姓能在路上告状,听起来像个为民做主的好太后。

可没撑多久,胡太后的本性就暴露了——贪权、奢靡,还特别能折腾。

先说贪权。胡太后把朝堂当成自己的“后花园”,想提拔谁就提拔谁,想贬谁就贬谁。她的亲戚朋友,不管有没有本事,都跟着沾光。她的弟弟胡僧敬、胡祥,本来就是些没读过几本书的纨绔子弟,硬是被提拔成了大将军、尚书令,手握重权。朝廷里的老臣看不过去,劝她几句,她要么不听,要么就找个理由把人撸下去。有个叫崔光的老臣,是三朝元老,说话还管用点,可崔光知道胡太后不好惹,也只能“唯唯诺诺,不敢违逆”。

再说说奢靡。胡太后花钱的本事,在整个北魏历史上都排得上号。她嫌皇宫不够气派,就下令大修宫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永宁寺”。《洛阳伽蓝记》里专门写过这永宁寺,说寺里的佛塔高九十丈,塔顶的金刹又高十丈,加起来一百丈,站在塔上能看到几十里外的洛阳城。塔上还挂着一百二十个金铃,风吹过的时候,声音能传到十几里地外。寺里的佛像全是用金子和白玉做的,连柱子上都裹着锦缎。为了修这寺庙,胡太后几乎掏空了国库,老百姓的赋税也跟着翻了好几倍。

更离谱的是,胡太后还特别喜欢“作秀”。有一次,她带着文武百官去永宁寺拜佛,突然说要“出家为尼”,吓得大臣们赶紧跪地上求情,求了半天,她才“勉为其难”地留下来,还顺便让大臣们捐了一大笔钱给寺庙。还有一次,她在皇宫里办宴会,让大臣们“掷骰子赌官”,谁赢了就给谁升官。结果一个叫元叉的宗室子弟,凭着运气赢了,直接被提拔成了侍中——相当于皇帝的贴身秘书,权力极大。

这时候的元诩,已经从三岁娃娃长成了十几岁的少年。他虽然没实权,但也慢慢懂事了,看着老妈这么折腾,心里肯定不舒服。《魏书·孝明帝纪》里说他“雅爱文学,每亲览典籍,有疑义,辄召儒者解之”,意思是元诩喜欢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找儒生请教,看起来是个想有作为的皇帝。可问题是,他老妈根本不给她掌权的机会。

有一次,元诩想提拔一个自己信任的官员,跟胡太后说了,结果胡太后当场就给否决了,还训了他一顿:“朝堂之事,有我在,你安心读书就好。” 元诩碰了一鼻子灰,心里更憋屈了。

这时候,朝廷里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胡太后的亲信们仗着她的势力,贪污受贿,欺压百姓,而那些反对她的大臣,要么被排挤,要么被陷害。有个叫于忠的大臣,曾经因为反对胡太后的政策,被她贬到外地,后来干脆被赐死了。朝野上下,敢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只能看着胡太后把北魏往火坑里带。

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元诩已经十岁了,虽然还没到亲政的年纪,但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把权力从老妈手里拿回来。而胡太后这边,也感觉到了儿子的“威胁”,对他的控制越来越严——不仅不让他接触朝政,连他身边的太监、宫女,都是胡太后的人,元诩的一举一动,都在胡太后的眼皮子底下。

这时候,有个叫元叉的人,看出了元诩的心思,也想借着元诩的名义,扳倒胡太后,自己掌权。元叉是胡太后的妹夫,本来是胡太后的亲信,可后来因为分赃不均,跟胡太后闹了矛盾,就转过来跟元诩结盟了。

元叉联合了几个对胡太后不满的大臣,还有一个叫刘腾的大太监,一起策划了一场政变。他们趁着胡太后在后宫设宴的机会,带兵控制了皇宫,然后以“太后秽乱宫闱,干预朝政”为由,把胡太后软禁在了北宫,还杀了几个胡太后的亲信。这就是北魏历史上的“元叉、刘腾政变”。

政变成功后,元叉和刘腾成了朝廷的实际掌权者。他们表面上尊元诩为皇帝,实际上跟胡太后没两样,也是贪污受贿,专横跋扈。元诩本来以为自己能借这个机会亲政,结果没想到,刚摆脱老妈的控制,又落入了元叉和刘腾的手里,还是个傀儡。

《魏书·元叉传》里说,元叉掌权后,“常直禁中,明帝不能见左右”,意思是元叉整天待在皇宫里,连元诩想见自己的亲信都不行。刘腾更是过分,他把皇宫的钥匙都攥在自己手里,连胡太后被软禁的北宫,都不让元诩去探望。元诩心里那个气啊,可又没办法,谁让自己手里没兵没权呢?

这种日子过了五年,到了正光五年(公元525年),刘腾病死了。元叉没了帮手,警惕性也放松了。胡太后趁机联系了几个旧部,还有元诩身边的一些太监,策划了一场反击。他们趁着元叉外出打猎的机会,重新控制了皇宫,然后以“元叉谋反”为由,把元叉抓了起来,后来赐死了他。

胡太后重新掌权后,比以前更变本加厉了。她知道元诩曾经跟元叉合作过,对儿子也越来越不信任,甚至觉得元诩是个“隐患”。她不仅继续把持朝政,还变着法地打压元诩身边的人——只要是元诩信任的大臣或太监,要么被调走,要么被害死。

这时候的元诩,已经十八岁了,早就到了亲政的年纪。他看着老妈越来越疯狂,看着北魏的局势越来越糟——外面有六镇起义,内部有贪官污吏,老百姓怨声载道,心里急得像火烧。他知道,再这么下去,北魏就完了。于是,他决定冒险一搏,找外援来帮自己夺权。

找谁呢?元诩想到了镇守晋阳的尔朱荣。尔朱荣是当时北魏最有实力的军阀,手里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而且对胡太后的专权也很不满。元诩偷偷给尔朱荣写了一封信,让他带兵进京,逼迫胡太后交权,帮自己亲政。

可元诩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的老妈有多狠。胡太后通过身边的太监,知道了元诩给尔朱荣写信的事。她怕尔朱荣进京后自己会完蛋,竟然动了杀心——她要先下手,除掉自己的亲生儿子。

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北魏皇宫里却弥漫着一股不祥的气氛。胡太后先是把元诩身边的几个亲信太监都叫了过去,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杀了,然后又让人给元诩送去了一碗“汤药”。

元诩那时候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了,可他身边连个能保护他的人都没有。他看着那碗黑漆漆的汤药,心里又怕又恨,可还是被逼着喝了下去。没过多久,元诩就腹痛难忍,口吐鲜血,年仅十九岁就被自己的亲妈毒杀了。

《魏书·孝明帝纪》里对这件事的记载很隐晦,只写了“武泰元年二月癸巳,帝崩于显阳殿,时年十九”,没说怎么死的。但《魏书·皇后列传》里却暗示了真相:“太后乃害帝,立临洮王子钊为主,年三岁。” 意思是胡太后杀了元诩后,为了继续掌权,又立了元诩的侄子元钊为皇帝,这时候的元钊才三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娃娃。

胡太后以为自己能像以前一样,靠着立幼帝继续把持朝政,可她忘了,尔朱荣已经收到了元诩的信,正在带兵往洛阳赶。尔朱荣听说元诩被毒死了,还立了个三岁的娃娃当皇帝,气得火冒三丈,立刻打着“为孝明帝报仇”的旗号,率领大军向洛阳进发。

胡太后这时候才慌了神,她赶紧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可那些大臣要么是她的亲信,没什么本事,要么就是早就对她不满,根本不愿意帮她。胡太后没办法,只能派军队去抵挡尔朱荣,可她派出去的军队,早就因为长期的腐败和克扣军饷,没什么战斗力了,刚跟尔朱荣的军队一碰面,就溃不成军。

尔朱荣很快就打到了洛阳城外,胡太后为了活命,竟然把自己的头发剃了,假装成尼姑,躲到了寺庙里。可尔朱荣根本不吃这一套,他进城后,先是找到了元钊,把这个三岁的小皇帝杀了,然后又派人把胡太后从寺庙里抓了出来。

尔朱荣看着胡太后,想起了被她毒杀的元诩,心里的火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没跟胡太后废话,直接把她和元钊的尸体一起扔进了黄河里。就这样,曾经权倾朝野的胡太后,最终落了个葬身黄河的下场。

而孝明帝元诩,这个可怜的傀儡皇帝,到死都没能实现自己亲政的愿望。他的一生,就像一场悲剧——出生时被当成权力的筹码,登基后被老妈控制,想反抗却无力回天,最后还被自己的亲妈毒杀,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有。

元诩死后,北魏的局势更加混乱。尔朱荣掌握了朝政大权,后来又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乱和政变,北魏的统治也开始土崩瓦解,没过多久就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可以说,元诩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北魏王朝走向灭亡的开始。

参考《魏书·孝明帝纪》《魏书·皇后列传》《魏书·元叉传》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从屯田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乱世三国志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水浒的医者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贞观之银锤太保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三国秘事第二部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唐逗卿卿日常之权倾天下魂穿风流八皇子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第一权臣之路三国秘事第三部扛上妖孽太子爷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大乾:帝国独裁者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