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陆哲事业合作!强强联合
四月初五下午3点,江城“远航新能源”总部大厦的顶楼会议室,正被春日的暖阳酿成一杯透亮的蜂蜜水。落地窗外,长江的粼粼波光顺着江水蜿蜒向东,与十公里外的星辰光伏产业园连成一片——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铺成“海洋”,银色的支架反射着细碎的光,与会议室里浅灰色的极简风装修形成柔和的撞色。
会议室的核心是一张8米长的整块进口胡桃木会议桌,木纹是自然的山水纹路,被匠人手工打磨得泛着温润的光泽,指尖抚过能感受到细微的木质肌理。桌中央摆放着一座半米高的新型电池模型:淡蓝色的航空级铝合金外壳下,透过透明视窗能看到内部细密的蜂窝状电极结构,银色的导线像神经网络般交织,模型底座印着“极光电池 V1.0”的黑色字样,旁边散落着几份牛皮纸封皮的技术文件,右上角用红色印章盖着“机密”二字,封皮右下角则印着晚星国际与远航新能源的双logo——蓝色的“晚星”星芒与银色的“远航”船锚相互缠绕,透着“强强联合”的气场。
桌旁的12把深灰色皮质座椅上,双方核心团队早已就位。晚星国际的投资总监周明正低头翻着财务测算表,笔尖在“5亿研发专项基金”“3年回收周期”的栏目上轻轻圈画,表格旁贴着他手写的批注“纳米材料采购成本可再压5%”;远航新能源的首席工程师赵凯则捧着13英寸平板,屏幕上是“极光电池”在-25c低温下的续航测试曲线——蓝色的折线平稳得几乎没有波动,只在第12小时时有0.3%的微小跌幅,他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反复确认着数据,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
“林总,您来了!”会议室厚重的实木门被推开时,陆哲正站在电池模型旁,弯腰和赵凯讨论电极材料的配比,听到动静瞬间直起身,眼里的专注立刻被笑意取代。他穿着一身浅灰色定制西装,内搭白色真丝衬衫,袖口随意挽到小臂,露出手腕上那块林晚去年送他的星空表盘机械表——表盘里的北斗七星图案在阳光下格外清晰;指尖还沾着一点模型组装时的银色丙烯颜料,是早上调试模型时不小心蹭到的,却没来得及擦,透着几分随性的专业。
林晚踩着米白色高跟鞋走进来,鞋跟敲击地板的“笃笃”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她身上的米白色西装套裙是意大利高定款,腰部有隐形收腰设计,衬得身形利落又优雅;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哑光公文包,包侧的金属扣是“晚星”的星芒造型,里面装着晚星国际的资源对接方案,还有一份她熬夜标注的供应链清单。“刚从晚晴基金在郊区的‘暖教室’项目现场赶过来,路上有点堵车,没耽误讨论吧?”她笑着走到陆哲身边,目光自然地落在桌上的电池模型上,指尖轻轻碰了碰淡蓝色外壳,“这就是你们研发了半年的‘极光电池’?实物比视频里看更精致,外壳的手感比想象中细腻。”
“还在优化外壳的抗摔性,”陆哲拿起模型,指尖划过外壳边缘的圆弧设计,语气里带着技术人的骄傲,“主要针对北方冬季储能电站的低温痛点——之前行业里普通锂电池在-20c环境下,续航会掉30%,还容易出现电极结晶的问题;我们的‘极光电池’用了新型复合电解质,加入了石墨烯导热层,目前实验室测试能把低温损耗控制在5%以内,还能实现15分钟快充,比行业平均水平快了近一倍。”他顿了顿,转头看向林晚,眼神里带着信任,“但规模化生产需要的纳米级电极材料,国内供应商的产能还跟不上;还有后期的市场推广,尤其是海外储能项目的渠道,得靠晚星国际的资源牵线。”
林晚打开公文包,拿出一份彩色打印的方案册——封面用哑光铜版纸印刷,“晚星国际x远航新能源 极光电池联合研发及产业化合作计划”的标题用烫银字体呈现,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她翻到第12页的供应链图谱,指着上面标注的“德国巴斯夫”“韩国SK”等名字:“我已经让团队和德国巴斯夫的纳米材料事业部对接过,他们愿意为我们定制专属规格的电极材料,下月初就能送样测试;渠道方面,星辰科技的欧洲分公司刚好在推进英国、法国的光伏储能项目,‘极光电池’可以优先适配,形成‘光伏板+储能电池’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样既能降低客户的采购成本,又能快速打开海外市场。”她又翻到财务页,“另外,晚星资本会单独设立5亿专项基金,用于‘极光电池’的后续技术迭代,不管是实验室设备升级,还是专利布局,都不会受资金限制。”
“太好了!”赵凯率先激动地站起身,推了推黑框眼镜,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兴奋,“有了稳定的纳米材料供应链和资金支持,我们能把量产时间提前至少三个月!原本担心电极材料跟不上,要把部分工序外包,现在看来完全不用了!”周明也跟着点头,手指在财务表上快速计算:“欧洲渠道一旦打通,按照星辰科技欧洲分公司现有的订单量,第一年‘极光电池’的采购量保守估计能到1Gwh,按照当前的市场报价,利润空间能保持在25%以上,比传统储能电池高8个百分点。”
陆哲看着林晚熟练地和团队沟通细节——她听赵凯讲技术难点时,会认真点头记笔记;和周明聊财务预算时,能精准指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眼神里满是欣赏。他想起去年冬天,两人在海外庄园的书房里,熬夜画储能市场趋势思维导图的场景:林晚用蓝色马克笔标注资本动向,他用黑色笔补充技术节点,不知不觉就画满了一整张白板;想起上个月远航新能源研发遇到电解质配方瓶颈时,林晚连夜联系斯坦福大学的材料学教授,帮他们搭建远程沟通渠道,还陪着他一起改方案到凌晨三点。
他走到林晚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西装面料传过去,声音里带着笑意和笃定:“其实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个合作一定会成——我们不只是生活里的夫妻,更是事业上最懂彼此的合作伙伴。我知道你最在意资源的高效整合,你也清楚我对技术细节的执着,这种默契,不是随便找个合作方能比的。”
林晚抬起头,目光撞进陆哲的眼睛里——他的眼里映着会议室的灯光,还有她的身影,那种无需多言的默契像电流般划过。“对,1+1永远大于2。”她笑着补充,指尖轻轻碰了碰桌上的电池模型,“你懂技术研发的痛点,知道哪里需要资金和资源支持;我懂资本运作和渠道整合,清楚怎么把好技术推向市场。我们的优势刚好互补,就像‘极光电池’需要电解质和电极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我们的合作也是缺一不可。”
“咚咚咚——”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敲响,远航新能源的公关总监李娜拿着平板电脑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潮红,声音都有些发颤:“陆总、林总!好消息!我们刚刚在《新能源行业报》的官方平台发布了合作消息,才十分钟就冲上热搜第三了!《新能源日报》《华夏储能》的记者都发来采访请求,想做独家报道;还有比亚迪、蔚来三家车企主动发来合作意向,问能不能优先把‘极光电池’适配到他们的新能源汽车上!”
“真的?”赵凯立刻凑过去,周明也放下笔围了上来,会议室里的团队成员们瞬间围到平板前。屏幕上的行业热搜榜里,#晚星国际x远航新能源 联合研发新型电池# 的词条后面跟着一个醒目的“热”字,下面的评论已经突破五千条:
“这是什么神仙合作!晚星的资本+远航的技术,简直是王炸组合!”
“‘极光电池’的低温续航数据也太能打了吧?北方储能电站终于有救了!”
“夫妻档强强联合,这波操作我给满分!期待早日量产!”
“星辰科技之前刚定了行业标准,现在晚星又和远航合作,林总这是要承包新能源行业啊?”
林晚看着这些评论,又转头看向身边的陆哲——他正笑着和李娜交代采访注意事项,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柔和。心里突然涌起一阵踏实的暖意:从海外庄园的婚礼上许下承诺,到婚后各自在事业上相互支持;从她推动星辰科技制定行业标准时,陆哲帮她分析技术可行性,到陆哲研发“极光电池”遇到瓶颈时,她动用资源牵线搭桥,他们从未想过让一方为另一方牺牲事业,而是选择并肩站在各自的赛道上,又在关键节点携手同行,让爱情成为事业的“助推器”,让事业成为爱情的“定心丸”。
陆哲转身看到林晚,快步走过来,从旁边的咖啡机里接了一杯热拿铁,递到她手里:“刚泡的,你喜欢的半糖少奶。”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两人相视一笑,所有的默契都在这一眼里。“接下来我们得细化研发进度表,”陆哲的声音重新变得专业,拿起桌上的笔在白板上写下时间节点,“下周召开第一次技术对接会,把双方的研发团队整合到一起;月底前确定纳米材料的最终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争取今年年底前实现小批量量产,明年春天正式推向市场。”
“没问题,”林晚接过拿铁,温热的触感从杯壁传到指尖,驱散了下午的疲惫,“晚星的法务团队会在三天内拟定合作协议,重点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润分配,确保后续合作没有纠纷;我还会让海外事业部的同事提前和欧洲的储能项目方沟通,把‘极光电池’的参数提前同步过去,为明年的推广做准备。”
会议室里的讨论声再次响起,阳光斜斜地洒在桌面上,将双logo的文件、淡蓝色的电池模型、还有两人并肩站在白板前的身影,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光晕。没人怀疑,这场跨越“资本”与“技术”的夫妻联合,不仅会让“极光电池”成为新能源行业的爆款产品,更会打破“资本不懂技术、技术难落地”的行业壁垒,开启“资本+技术”深度融合的合作新范式。
夕阳西下时,合作的核心细节终于全部敲定。林晚和陆哲并肩走出会议室,站在顶楼的露台上。江风吹过,带着春天的暖意,远处的光伏产业园已经亮起了灯光,一盏盏路灯像星星一样点缀在深蓝色的光伏板“海洋”里。“没想到我们第一次正式合作,就能这么顺利。”陆哲轻轻握住林晚的手,指腹摩挲着她的指尖,语气里满是感慨。
“因为我们不只是爱人,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林晚靠在他的肩上,看着江城的夜景慢慢亮起——长江上的货轮闪着航灯,远处的摩天大楼亮起了霓虹灯,整个城市都在夜色中焕发着活力,“未来,我们还会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比如把‘极光电池’用到晚晴基金的环保项目里,让乡村也能用上清洁又高效的储能技术。”
晚风拂过露台,吹动林晚的长发,也吹动陆哲西装的衣角。他们的影子被夕阳的余晖拉得很长,紧紧靠在一起,像两棵相互支撑的树,根系在地下缠绕,枝叶在天空相拥。爱情与事业,在这一刻,达成了最完美的平衡。